中考物理重点知识点总结

物理是初中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以下是中考物理重点知识点的总结,希望对你的物理学习有所帮助。

两种电荷1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同性电荷相斥,异性电荷相吸。

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丝摩擦玻璃棒的电荷是正电荷“+”;毛皮摩擦的橡胶棒上的电荷叫负电荷。

2、带电物体的测试方法:

①使用验电器。

验电器的结构:金属球、金属棒和金属箔。

验电器原理:同性电荷相斥。

从验电器的张开角度,可以判断电荷的多少。但是验电器不能测试带电体是带正电还是带负电。

②利用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

③利用带电体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3.摩擦带电:物体因摩擦而带电。

正常情况下,原子核的正电荷等于原子核外所有电子的负电荷,整个原子是中性的,即原子不对外带电。

摩擦起电的原因:因为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不同。当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原子核束缚电子弱的物体会失去电子,因缺少电子而带正电,而原子核束缚电子强的物体会因电子过剩而得到电子。

注意

①摩擦起电过程中只能转移带负电荷的电子;

(2)两个因摩擦而带电的物体会带等量的异质电荷;

③由同一种物质组成的两个物体摩擦时不会产生电;

(4)摩擦起电不是电荷的产生,而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离,但电荷总量守恒。

电流求和电路1,电流:

电流的形成:导体中电荷的定向运动形成电流。

电流方向:正电荷运动的方向定义为电流的方向。电流的方向与负电荷和电子的方向相反。在电源之外,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在电源内部,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源的负极流向正极。

2.一个完整电路的组成:电源、开关、电器和电线。

3.电源:能提供电能的装置叫做电源。

干电池和蓄电池供电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当发电机发电时,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连续电流形成的条件:

①必须有电源;

②电路必须闭合。(只有两个条件都满足,才能有持续电流。)

开关:控制电路的通断。

电器:消耗电能并将其转化为其他形式能量的装置。

导体:传导电流和传输电能。

4.电路的三种状态:

路径-连接的电路称为路径。此时电路中有电流,电路闭合。

开路(open circuit)-断路被称为开路。此时电路没有闭合,电路中没有电流。

短路——不用电器,直接用电线连接电源正负极。电路中会有很大的电流,可能会烧坏电源或者导致电线绝缘烧坏,这是绝对不允许的。器具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的情况也是短路(此时电流会直接通过导线而不通过器具,器具不起作用)。

分子热运动1,扩散现象

定义:不同物质相互接触时相互进入的现象。

2.扩散现象的描述:

(1)所有物质的分子都在不断地做不规则运动;

②分子之间有空隙。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扩散,只是扩散速度不同。气体之间的扩散速度最快,固体之间的扩散速度最慢。汽化、升华等物理状态变化也是扩散现象。

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的随机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因为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所以这种随机运动称为分子的热运动。

内能1,内能:组成一个物体的所有分子的热运动动能和分子势能之和称为物体的内能。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

2.影响物体内能的因素。

①温度

②质量

③材料

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传热。

①工作

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会增加物体的内能(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当物体对外做功时,其内能会减少(会转化为机械能)。

做功改变内能的本质:内能与其他形式的能量(主要是机械能)相互转化的过程。

②传热

定义:热传递是热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递到低温部分的过程。

热量:在热量传递的过程中,传递的内能的多少称为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热量是一个变量,只能说是“吸热”或“放热”,而不能说是“含热”或“有热”。“转移温度”的说法也是错误的。)在传热过程中,高温物体放热,内能随温度降低而降低;低温物体吸热,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比热容一定质量的物质在温度上升时吸收的热量与其质量和上升温度的乘积之比,称为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物理意义:水的比热容为C水= 4.2×103J/(kg·℃),物理意义是1kg水的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释放)的热量为4.2×103j。

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比热容与物体的种类和状态有关,与质量、体积、温度、密度、吸热放热、形状等无关。由于水的比热容大,所以经常用来调节空气温度、保暖、充当冷却剂和散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