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在哪里举行龙舟比赛?
1,江浙
江浙一带划龙舟,是为了纪念本土出生的现代女性民主革命家秋瑾,意义重大。夜龙船上,灯火装饰,穿梭往来,场面动人。
2.福建
泉州端午节和其他地方差不多,但惠安崇武比较特殊。早些年,崇武也有端午节赛龙舟,但和其他地方不一样。主要是台风季节来临前在海上举行的驱魔活动。据说后来因为某年的意外,海上赛龙舟被叫停了,改在陆地上游赛龙舟。游行时唱“箭歌”,歌词是求神灵消灾,但已近百年未举行。从这个角度来看,崇武的赛龙舟、游龙船,和“采莲”习俗一样,都是民间信仰中的一种龙崇拜形式,即借助龙王之力避邪消灾保平安。
3.苗族
苗族人在每年5月24日至27日的端午节举行龙舟比赛,庆祝插秧成功,并祝愿丰收。长约20m,宽1m,由三棵直而粗的杉树挖成槽形并捆绑在一起而成,中间有母艇,两侧有子艇。每艘船有38名水手,其中一名是鼓手,一名是装扮成古装的男子。比赛中,一听到炮声,水手们就跟着锣鼓声划桨前进。
4.傣族
它在傣族历的每年六月和七月(清明节后约10天)举行,以纪念古代英雄燕弘沃。每艘船有600名水手,4名舵手和4名领航员。比赛时,一人敲锣指挥,水手们按照锣的节奏划桨前进。也有女性参与这项活动。
5.台湾省和香港。
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台湾省开始举办龙舟赛。当时,台湾省的行政长官江在台南市的福克吉半月池举办了一场友谊赛。现在台湾省每年五月五日举行龙舟比赛。在香港,也举行赛跑。国际龙舟赛如今,龙舟赛已经传入日本、越南、英国等周边国家。
从65438年到0980年,龙舟赛被列入我国的全民体育竞赛项目,每年都举办“屈原杯”龙舟赛。1991 6月16日(农历五月初五),首届国际龙舟节在屈原的第二故乡中国岳阳举行。赛前举行“龙头节”,既保留了传统仪式,又注入了新的现代因素。“龙头”被抬进曲子庙,运动员将龙头“涂红”(系红丝带)后,祭司宣读祭祀仪式,并“点亮”龙头(即点亮)。然后,所有参加龙舟节的人都鞠躬三次,把龙头抬到汨罗江边,赶去赛龙舟。60多万人参加了竞赛、博览会和晚会活动,这是前所未有的。从那以后,湖南定期举办国际龙舟节。龙舟比赛将代代相传。****************************************************
赛龙舟祭屈原、一词,最早见于先秦古籍《穆传》卷五:“乘鸟舟,龙船浮于沼。”在《九歌·向君》中,学者们也认为“飞龙”是指龙舟。《向君》是描写湘军划着龙舟,把沉入江中(类似于往江中抛一条痕迹)悼念一位历史人物的诗句。这与楚国的“魂舟”和“人物龙帛画”的形象不谋而合,可以相互印证。《荆楚纪年》记载:“五月五日,谓之兰节。.....是日,赛跑,争杂药。”此后,诗歌、笔记、地方志等记载的人种不计其数。
龙船和普通船不一样,大小不一,桡手数量也不一样。如广州黄埔及郊区龙舟长33米,路上100人,桡手80人左右。南宁龙舟20多米长,每艘船大概五六十人。湖南省汨罗市龙舟长16-22米,24-48人抓手。福建福州龙船18m长,32人抓手。龙舟一般都是狭长的,船尾有头饰和龙尾。龙头的颜色有红、黑、灰,都和龙灯的头差不多,姿势也不一样。一般是木雕,彩绘(也有纸或纱做的)。龙尾多以整木和鳞片雕刻而成。龙舟上除了龙头龙尾,还有锣鼓、旗帜或船身画等装饰。如广东顺德的龙舟,装饰有龙牌、龙尾旗、帅旗,绣有对联、花草,绣有龙风、八仙等图案。一般龙船没有那么多装饰,都是用锦旗和挂彩装饰的。古代的龙船也很华丽,如《龙池赛》(元代王振鹏所绘)。画面中,龙的龙头高而巨大,雕刻精美,尾巴高而卷曲,身有数层重檐亭台。如果是写实的话,可以证明古代龙舟的美。又如《点石斋画报·追踪屈子》画的芜湖龙船,龙头也很高,上面还有地板。在一些地区,龙舟仍然具有古老的风格,非常漂亮。
赛龙舟前,请邀龙,祭神。比如广东端午节,端午节前要出水,在南海庙里拜南海神,装上龙头和龙尾,然后准备赛跑。并买一对纸公鸡放在龙舟上,以为可以保船平安(隐约对应古代鸟船)。闽台赴妈祖庙朝拜。有的直接在河边祭龙首,杀鸡,龙首滴血,如四川、贵州等个别地区。
在湖南省汨罗市,赛龙舟前必须去曲子庙拜龙头,给龙头披上红布,然后赛船,不仅是为了祭拜龙神,也是为了纪念屈原。在屈原的故乡湖北秭归,也有祭拜屈原的仪式。祭祀屈原的习俗在《隋书地理》中有记载:“迅捷迅捷,其歌喧哗,观众如云。”刘唐玉溪《杜菁曲》自解:“杜菁始于武陵,今与之合,声咸:‘在何处’,四波谷曲之意。”可见,在两湖地区,屈原的祭祀与龙舟竞渡是密切相关的。也许在屈原死后(还有曹娥、伍子胥等。),当地的人也把自己的灵魂送去埋在船里,所以这个习俗是存在的。
另一个例子是浙江,他们用赛龙舟来纪念曹娥。据《后汉书·女史》记载,曹娥投河自尽,民间传说她是为了寻找父亲的尸体而下河的。浙江祭祀较多,《点石斋画报·祭祀曹娥》描绘了惠济一带人们祭祀曹娥的场景。
在鲁,无棣(江苏地区)的比赛是为了纪念伍子胥,所以苏州有老习惯,在端午节祭祀伍子胥,并举行比赛在水上,以纪念它。广西也有纪念的仪式,福州也有纪念王的仪式。
各种祭祀仪式,纪念仪式,无非就是烧香烧钱烧鸡,烧饭,烧肉,水果祭品,粽子等等。现在这些迷信的仪式已经不多见了,但以前人们到龙宫祭祀时,气氛非常严肃,祈求农业丰收,风调雨顺,辟邪,乱灾,万事如意,也保佑划船安全。用人们的话说,“要吉祥”表达了人们内心的美好愿望。
正式比赛开始时,气氛非常热烈。唐代诗人张剑锋写的《种族穿越之歌》:...两岸罗衣闻香,银钗照霜刃。鼓声三响,红旗开了;两条龙跳出了水面。影浪飞向万剑,鼓浪声如千雷。鼓声越来越近,两条龙看着标记,就像一瞬间。坡上人惊雷,杆上虹晕。前船中标下水,后船失势挥手。..... "这些诗生动地描绘了龙舟比赛的壮丽景色。女人平常不出门,如今争着看龙舟,银簪闪闪;战鼓红旗指挥下的龙舟飞来,落下如飞剑,鼓声如雷;终点线标有彩色的杆子。龙船正快速接近目标...现代的龙舟赛也差不多,只是规则严格了一点。近年来,国际龙舟比赛在国内外出现,吸引了世界各地的运动员。
划龙舟等活动。比如龙舟下乡,就是在赛龙舟的时候划着龙舟到附近熟悉的村子里游玩,集合。有时龙舟也有各种花样,有表演的意思。比如广州的龙舟,手挽手用桨叶插入水中,然后拿起,让水花四溅;船头船尾的人有节奏地跺着船,使龙舟像游龙一样起伏。在浙江省余杭县,有的龙船上有人把龙尾踩得很低,使龙抬头,船头的尖浪从龙口喷出,像龙吞云吐雨。
还有划船比赛。如《淮南子本景讯》中“龙舟飞当头,飘吹为娱”就是划龙舟,摇船奏乐,戏水。《梦梁璐》记载,南宋杭州“有六只龙船在湖中戏水”。湖上有龙舟,这只是乘船游览的一部分。
唐、宋、元、明、清历代皇帝都喜欢在水边看龙舟,也属于游戏之类。《旧唐书》中记载了和,两人都有“观赛”的事迹。《东京梦中华》第七卷记载了北宋皇帝在临水寺金铭池观看龙舟比赛的习俗。其中有彩车、音乐船、小船、画舫、龙舟、虎头船等。观看和播放音乐,以及40英尺长的龙舟。除了龙舟,其他的船也排着队作为娱乐来竞拍。张松则端的《金迟明中标》描绘了这一场景。还有明成祖,在中南海紫光阁看龙舟,看朝廷弓箭手疾驰射箭。清代在福海、圆明园举行赛跑,乾隆、嘉庆皇帝都去观看。
晚上又有龙舟了。在浙江武进,过去有一种夜间龙舟,四面挂着小灯比赛。夜龙船从1982开始出现在四川吴彤大桥。船上装饰着电灯、烟花和漂浮的河灯,光彩夺目。浙江少数地方还在水面上搭起一堆堆漂浮的火苗,让挂满灯笼的龙舟穿过火苗。
还有旱龙舟,是模拟陆地上的龙舟比赛。如《南昌志》载:“五月五日干龙舟,数人异,铺花鼓,满通衢,士女给钱祈福,竞以鞭炮声消不祥。”浙江省武义县过去有旱地推龙舟的习俗,也认为可以辟邪。另外,广东的佛山、东莞、信宜都有在旱地划龙舟的习俗,其实是一种舞蹈,但日期不一定在端午节。旱地龙舟是佛山秋季最壮观的。又如《徽州府志》记载:“五月五日,驾船迎神驱疫,以竹为之。画如泥巴,十二人奉若神明,环城而行。”还有小龙船,供孩子们做玩具。
划龙舟的时候,有很多类似龙的歌,唱着玩的。比如湖北秭归划龙舟的时候,就有完整的唱腔,歌和歌都是以当地民歌和歌谣融合为基础的。歌声雄壮激昂,就是“赞和”的遗风。再如广东省南雄县的龙船歌,四月龙舟下水后一直唱到端午节,表演非常广泛。流传于桂北桂林、临桂等地的龙船歌,在比赛时被许多辐手传唱,有人称之为。他们的表演大多与龙舟和端午节的习俗有关,他们的歌曲影响深远,令人感动。《广西民乐选集》收录了临桂县(4首龙船歌)组曲,节奏明快热烈如歌,唱起来一定很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