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的历史意义
二、甲午战争的结果是19年底日本入侵中国和朝鲜。按照中国的历法,1894,战争爆发的时间是甲午战争,所以称为甲午战争。
明治维新时期,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积极对外侵略扩张,确定了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此时的清朝是一个通过洋务运动而大白于天下的帝国,政治腐败,百姓生活贫困,官场各派勾心斗角,国防军事强大,纪律松弛。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正在逐渐向帝国主义过渡,日本的侵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西方列强的支持。
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朝鲜政府军接连溃败,被迫向宗主国清朝求援。日本也趁机出兵朝鲜,蓄意挑起战争。
1894年(光绪二十年)七月二十五日,丰岛海战爆发,甲午战争开始。由于日本人蓄谋已久,清朝仓促应战,战争以中国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而告终。在日本军国主义的军事压力下,中国清政府于1895年4月签订了《马关条约》。
甲午战争的结果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另一方面,使日本的国力更加强大,为其成为大国奠定了重要基础。
3.甲午战争失败原因:1。缺乏远见:在日本全力扩军、战争危险临近的关键时刻,清朝放松国防建设,以财政短缺为由削减军费预算,从1888停止购买军舰,从1891停止拨付海军装备弹药经费。
2.战略原因:挑起这场战争之前,日本战时大本营制定了海军和陆军统筹考虑的“总作战方针”。其战略目标是在中国直隶平原与清军展开决战,打败清军,压迫清朝屈服。中国,战前没有明确的战略方针和作战计划。在战略规划上,日本已经领先了。
3.装备劣势:在双方争夺制海权的黄海海战中,清军遇到了兵力劣势的日军。受舰艇制造技术条件的限制,北洋军舰的有效射击距离不足3000米,而装备新型测距仪的日本军舰吉野的有效射程可达5000米。日军还装备了新型速射炮。
4.主观上是清政府的腐败导致中国军队在甲午战争中失利。战前清政府没有认真准备,战争爆发后极力推行“避战自保”政策,贻误战机,如平壤之战、威海卫惨败等。慈禧太后在国难之秋举行寿宴,不惜挪用军费,置国家利益于不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