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皓的乒乓球课程

第一次见到王皓是在一、二队的升降级比赛上。王皓代表二队参加比赛,但由于技术低劣,没有晋级一队。当时他给我的印象是打法新颖但没有特色,所以没有引起我的特别注意。在1999开始的中超联赛中,马林效力于八一工商银行俱乐部。王皓和他在同一个俱乐部,但他只是替补球员,基本不上场。

第一帧

5438年6月+2000年10月,王皓升入一队,分配到我的集训组。王皓虽然是直板,但不会推挡,只会打对面。其实他更像是一个侧身打法。我不太了解他对这部剧的培养,对他未来的发展方向也很茫然。我就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简单的把王皓训练成直板,基本按照训练马林的思路:一是解决正手的杀伤力,重点训练两种下旋球,一短一长,解决正手全力冲时力量传递的协调;二是训练快速挥拍和短发球、半发球的能力;三是加强双侧挥拍速度的力量和正手跑台全台连续进攻的能力。当时我的训练重点是马林,只是偶尔看看王皓,但是我发现王皓有一个最大的优点,就是教练看他不看他,他按照我给他布置的要求认真训练。正是王皓勤奋的训练精神,让他在技术的发展上进步神速,没有走弯路。

2000年底,我们队开始队内竞争。不再是由教练决定谁是重点训练对象,而是由运动员自己的技术水平去争取。当时王皓很激动的对郭亮说:“亮哥,队里有竞争,我的机会来了。”其实王皓说这话的时候,并没有参与公司里的大循环。但没想到,冬训第一场大循环赛,王皓进了前四,引起了教练们的关注。虽然王皓和马林的训练思路相同,但是王皓的前三板技术和控球能力远不如马林,打球风格也大相径庭。记得有一天我在看王皓的训练,当时主教练蔡振华走过来问了我和王皓一个问题——反手三角是直板的软肋。当你想把球向后拉却发现拉不出来的时候,该怎么处理?是前摆还是后摆?但是实验的结果是球控制不好,不管是正球还是负球,都容易被对方抢到。平时观察王皓训练时,发现王皓面对球的感觉比正手强,于是建议王皓尽量直接从反面拉球,而不是回摆。没想到实验的效果很好。直板反面的球在台内自然垂下时,球拍就有了空间,手腕和前臂可以用力做出弧线,拉出来的球就有了一点侧身。但当时还不确定这个技术能不能在游戏中自如运用,只好先练习再看。

转场

2001在广东汕头举行的九运会乒乓球团体赛中,八一队意外夺冠,王皓功不可没,从最初的3号主力到1号主力。有一天,蔡振华的主教练问我:“老吴,你有没有想过王皓参加2004年奥运会?”老蔡问的时候,我很惊讶。“哦,我真的没想过。”在我的计划中,王皓的目标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当时队里有孔、王、马林和刘。和他们比起来,王皓的技术差距还是很大的,不敢想。舒的问题真的提醒了我,只要有1%的希望,就要付出100%或者更多的努力。从那以后,我把王皓列入了争取2004年奥运会的目标。我经常在他平时训练的时候给他加班。在中超接下来的三年,我放弃休假,一直跟着王皓在俱乐部训练。经过三年的中超训练,王皓的技战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九运会后,球队加大了对王皓的培养力度,给了他多次参加国际巡回赛的机会,但效果并不理想。主要是他的特点不突出,很多球接不上,尤其是倒桌拉的球和下一板的衔接不上,只能拉一板,撕回来对方就不对了,甚至在2001年底的访欧中输给了瑞典小朋友。欧洲考察回来后,我才知道王皓的反手拉肯定是他的特点,但关键是要跟上下面的衔接。所以在训练计划中,我把王皓反手第一板和下一板的衔接作为一个整体技术来训练,加强他主动发力后的衔接。每块板的连接都是快抽而不是快撕,逐渐形成了王皓的特长。在发球上,王皓学会了发反旋球,为了不让对方挥短。只要对手搓长,王皓就有机会先上手,然后进入相持的特长。经过冬训的强化训练,王皓的反手技术进步神速,在队内与横梁的反手对抗中逐渐占据上风。2002年2月,我带队去埃及参加国际巡演。王皓在这场比赛中一鸣惊人,接连击败格林卡、萨姆索诺夫和塞弗,获得个人首个国际巡回赛冠军。王皓全新的打法让世界乒乓球界大吃一惊。用ITTF网站的话说,王皓给了格林卡、萨姆索诺夫和赛弗一个教训。从此,王皓开始在世界乒坛崭露头角,与波尔、传智元并称为世界乒坛三大新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