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科幻巨作《三体》的思考

获奖后最火的那段时间没看《三体》,但基本都被剧透了。最近看了第一部,看完之后惊讶的发现,哇,跟那些人说的一模一样!

当然,小说的结构和情节和我预想的不太一样。后来我去网上看了三体人的评价。很多人都有一个观点,认为刘文笔不好,认为小说结构有问题,认为人物塑造过于扁平化。

说到结构,我觉得问题不大。是一般小说的发展之道:叶被发配红岸的开篇故事可以作为引子;后来,他回到现代,通过研究纳米技术科学家王淼遇到的奇怪现象和一些谋杀,设置谜题,制造悬念,穿插三体游戏的情节,让读者对三体游戏有一个粗浅的了解。最后逐步解开悬念,给出真相。

这部小说的主角显然应该是改变了人类历史进程的叶。这大概是很多人觉得结构有问题的原因。毕竟主角露脸不够,描写跳跃,让人很难有代入感。至于通篇研究纳米技术的王淼,他只是一个推动故事发展的工具,他只是一个伪主角。

说到写作,我也很困惑写得好是什么意思。其实很难有一个标准的结论。去知乎学习,发现观点也是五花八门。比如从古代的司马迁到近代的国外某某,真的不好说清楚。

但有一点是基本的,就是要能准确表达,用词准确,避免病句。正如《三体》中提到的,要让科技突飞猛进,就要研究基础科学。所以,我觉得提高一个人的词汇量很重要。脑子里的词多了,就可以择其精华而用之,选择最贴切、最直观、最优美的表达方式。对了,《三体》里提到,三体人会通过绝育让人类灭绝。哈哈,这不就是人类用来对付蚊子的方法吗?这真是一个有趣的设计。

另外,我感觉很多人还是分不清文笔和文风的区别。看到一篇文字华丽的文章,就觉得文笔很好。其实也不一定,只是一种文风而已。华而不实,各种比喻,拟人,通感一系列的来,但是看久了也没什么,其实就是走火入魔的表现。

我之前写过的一些小说也有说我文笔好的,也有说我文笔很差的。作为一个业余写作者,我感觉自己没有接受过任何认真的写作训练。语文课或者作文课能算吗?中国书上的文章,只影响过我鲁迅。受课外小说的影响,比如金庸,张爱玲。只是这几年看翻译的日文和欧美推理小说比较多,写作水平通常一般,只贪图看懂小说的结构和招数,还没有静下心来仔细阅读,所以现在的写作语感似乎有所下降。

况且《三体》的人物刻画真的不立体。当然,这其实是很多类型小说的通病,尤其是科幻、推理类。因为不同于以人物为中心,以人物影响情节,推动情节发展的小说,科幻或推理小说侧重于设计大视点的故事,更注重讲故事,在写作之初就已经设定了它必然的结局,而且基本上是不可改变的结局。小说中所有的人物都是为了把故事推向既定的结局而创造的,这必然导致人物发挥个性的空间有限。

相信很多看完《三体》的读者都被刘的奇思妙想和宏大设定征服了。显然,三体可以代表科幻小说的一大类。这类科幻和这类推理小说很像。它靠优秀的创意征服读者。这种神秘需要高超的技巧。在科幻小说中,必须有对科技和宇宙的极端想象。具体来说,在《三体》中,这些精彩的脑洞就是“太阳波放大器”、“黑暗森林法则”、“降维攻击”

曾经听过一个故事,刘曾经在杭州参加一个作家聚会,大家讨论一个摧毁阿里巴巴总部的好办法。刘在喝醉的时候说漏了嘴,醒后很担心。幸好当时大家都没有深究,否则这个绝妙的想法可能会被其他人先用遗嘱写出来,用不到他自己的小说里。可见,创意在科幻小说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因为《三体》获奖较晚,这导致大量可能从未接触过科幻文学的读者一睹为快。名气之下,平日只看言情小说或严肃文学的读者,发现《三体》的风格与之前接触过的文学类型完全不同,基调也完全不同。因为预期不符,所以无法接受,甚至无法评判,这是很客观的。

我个人现在读书是抱着一种包容开放的态度。当我对一部大多数人都认为不错的小说没有感觉的时候,那只是归结于我的品味或者我自己的局限。

毕竟当基数足够大的时候,不可能出现70%或者80%的好评很明显,而真相却掌握在剩下的20%或者30%读者手中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