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街的历史与文化

芙蓉街是济南的老街,很热闹。在明清时期,这条街主要被巡检院、都司、布政司、宫媛和付雪衙门所包围。良好的地理环境吸引了许多商人在这里开店。著名的瑞蚨祥布店,第一家眼镜店“依山No”清同治年间的济南,是当时济南最大的百货商店“文盛兴”,著名教育家鞠思敏、王珠臣、徐德等开办的教育书社均入驻芙蓉街。著名画家于建华和岳香树曾在这条老街居住和开业,以吸引学生。芙蓉街一度成为以文房四宝、乐器、文具、古玩、字画、印刷为主的商业街。同时还聚集了刻字、青铜器和锡器、乐器、服装鞋帽小吃店等店铺和作坊,街道两旁的店铺都挤满了顾客。另外,街上的居民大多是章丘本地人,有做生意的传统。芙蓉街也开始从单一的文化街过渡到文化与商业并行发展,商业的繁荣也将芙蓉街推向了畸形的繁荣。

芙蓉街曾经有四座寺庙,从南到北分别是:土地庙、龙王庙、关帝庙、文庙。其中,以孔庙和关帝庙最为著名。文庙建于北宋熙宁年间,曾是济南最古老的建筑之一。在科举时代,文庙是全省考生必经之地。在科举时代,通过考试的人进入郡学和政府学校谋生,这也被称为“入口”或“潘潘入口”。这是封建文人生涯的起点。因此,清朝顺治年间,在芙蓉街北段的铁云河上修建了一座石桥,名为“青云桥”,意为高耸入云,楼名为“腾蛟冯祺”。铁云溪、青云桥、腾蛟奇峰牌楼的名字,都是以孔庙、儒家、儒生命名的。当时外地的文人墨客以芙蓉街一游为福。久而久之,考生和秀才们拴马的地方就成了现在的马史街,张贴考试成绩的地方就成了现在的榜棚街。虽然铁云溪、青云桥、腾蛟奇峰牌楼早已被毁,孔庙只剩下大成门、大成殿和破败的影壁,但这些遗迹足以想象当年祭孔时锣鼓喧天的盛况和芙蓉街的繁华。除了文庙,龙庙等三座寺庙都消失了,但芙蓉街上还流传着一个关于龙庙的真实故事。解放后,政府要求龙宫里的尼姑做自食其力的劳动者,这让每天念经的尼姑无所适从。突然一个尼姑提议道:“姐妹们不知道怎么绣花吗?我们成立一个刺绣小组吧!””她的提议立刻得到了大家的赞同。他们有一个心愿,就是为敬爱的周总理绣一件睡衣。过了几天,睡衣送出去了,却一直忐忑不安:一个大国的总理能在乎这么小的睡衣吗?他们做梦也没想到的事情发生了,周总理办公室的同志给他们回信,说他们的睡衣已经收到,总理非常支持他们成立刺绣小组。他们抱着信哭成一团,于是一夜之间成立了一个五人刺绣小组。在新的社会里,修女也成为了自力更生的工人...谁能想到这个绣团会逐渐壮大,直到发展成今天的鲁绣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