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主导的渐进式案例教学方法探讨
介绍
《工程估价与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由于本课程涉及的教学内容主要以定额和定额算法为主,灵活性和实用性不强。如何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使学生毕业后无需培训或稍加培训即可完成工程造价文件的编制,成为该课程教学成功的关键。
1当前工程估价与管理教学中的常见问题
工程评估与管理作为工程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在不同高校的教学存在较大差异。针对该课程的教学,通过调查,我们知道该课程的教学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教学重点不统一。作为工程管理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不同的大学,不同的老师,课程和教学方法都不一样。有的学校以软件为主;有些学校主要以概算为主,较少关注其他费用文件的编制。不同的教学内容设置导致学生在实际工作中面临不同的问题。如果只教软件应用,学生不知道计算原理,只知道如何操作软件,导致学生无法说明数据的来源,即没有资格进行造价文件的编制、调整和审核。其次,教学内容设置不当。工程计价与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和理论性都很强的课程。其理论主要是配额原则。如果没有估值原则,估值就成了无本之木。工程量清单计价将是未来的改革趋势。工程量清单计价强调的是企业的“个性”,报价体现的是企业的个性。在这种行业发展和改革的趋势下,如果学生完全不懂定额的原理,就无法胜任企业定额的编制和调整,无法顺利完成企业的投标、报价、解释和结算,无法完成变更定价、索赔等要求较高的工作。三是教学方法与课程要求脱节。很多教学方法还是用传统的范例教学法。这种方法当然可以加强对这个知识点的理解,但是缺点也很明显。很多学生做习题,却无法胜任实际工程量的计算,因为具体的工程计算价格或工程量可能会遇到教学实例中没有涉及到的各种实际情况,如何处理成了学生的难题。这就要求我们改革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应对突发事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四,教学上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对于实践性、操作性的课程有明显的缺陷。如果学生只是被动接受,是无法主动参与的。即使作业只是假设的案例,也不能完全训练。而且由于缺乏实际的工程经验,学生关于工程的知识只是书本知识,缺乏必要的工程实践感性认识,也缺乏系统的制图训练,无法完全理解工程制图。第五,考核模式不能实现教学目标。大部分高校采用“平时成绩+期末成绩”的考核模式对学生进行考核。其中,平时成绩常见的现象是作业和考勤,所有学生的作业都是一样的,很容易互相抄袭,达不到训练和考核的目的。因此,有必要改革评估模式,实现评估模式的多元化。
从以上总结可以看出,目前如何提高教学效果,尤其是对于应用型大学来说,如何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提高学生灵活学习和运用的能力,已经成为一个非常现实的课题。在这方面,上海电力学院教学团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2.教学改革的综合尝试
对于这门课程,很多老师也进行了教学改革和教学探索。陈晖采用了全程递进的案例教学模式。我校工程鉴定与管理教学团队也进行了全方位的教学改革与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们的改革通过对课程的重新定位,明确了课程的教学目标。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我们对教学方法和课程考核方法进行了改革和尝试。具体改革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改革本课程的定位,综合考虑学校的定位和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明确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和任务。
根据确定的教学目标,调整教学内容,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首先,结合上海电力学院应用技术型大学的定位,对教学目标进行了改革。这门课程的定位也是“应用+技术”。结合就业需求,考虑应用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课程定位为应用技能培训和技术培训。应用技能的培养主要体现在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上,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应用部分的训练。在课程内容设置上,在强调学生对成本原理理解的基础上,强调造价文件编制能力的培养。关于造价文件的“造价”部分,强调学生的手工计算能力,同时兼顾造价软件的学习。考虑未来发展的技术需求,加强对学生的技术训练,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这主要体现在对估值原理和估值方法的理解和掌握上。同时结合未来工程领域对综合型人才的需求,加强学生的理论基础,为适应未来造价改革创造条件。本课程的基础理论是对定额原理的理解和掌握以及造价文件的编制。造价改革的趋势是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方式,工程量清单的使用效果取决于各企业自身定额编制的质量。如果学生不了解定额的原理,如何能胜任企业定额的编制和修订工作?所以我们在改革的时候,要考虑未来长远发展的需要,加强学生对定额编制和定额原理的理解和掌握。
2.2 ***教**学+学生主导的全程递进案例教学模式结合教学目的,我们对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
* * *教* * *学+学生主导的教学模式。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改变了所有教师的教学模式,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采取“师生* * *教* *学+学生主导”的教学模式。所谓* * *教* *学,就是教师和学生分别完成不同内容的教和学。老师讲授基础理论,工程量计算的重点和难点;学生讲授工程量的计算部分。学生主导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主导的工程量计算教学模式,学生“负责”知识点的讲授、使用和案例答辩。为了提高学生的教学效果,教师应首先讲解即将到来的工程量计算的一些重点和难点。然后学生据此计算实际项目的工程量,最后学生进行讲课和答辩。要求学生完成工程量计算知识点和案例的讲解,并进行答辩。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案例教学模式。在教学中以实际项目为案例,采用案例教学模式。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以不同的项目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把学生分成10个小组,每个小组都有一个别墅项目,包括别墅的全套图纸和说明资料。其实在实际操作中,全班也可以考虑用同一套图纸,同一个项目作为案例。这两种方法各有利弊。使用不同的图纸可以防止学生搭便车,也就是避免一些小组不做或者只做一部分,然后抄袭其他小组的成果,所以我们试点的时候不同的小组使用不同的图纸。使用不同的图纸也有它的好处。对于同样的计算内容,不同的工程情况是不一样的,学生可以遇到各种情况,答辩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提问,让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像在实际工作中一样,锻炼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同样,如果全班采用同一套图纸,同一个项目,全班答辩时可以判断计算是否正确。
改革了学生参与的方式。不再是简单的老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模式。相反,它采用学生主导的方法。学生参与三个模块:第一个是每个小组负责讲解工程量计算的部分知识,讲解本小组的案例计算。工程量计算部分,各小组负责用自己的工程实例讲解部分工程量计算。讲解内容包括术语的解释(涉及的相关专业术语的解释),这部分工程量计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自己组例计算中用到的具体知识点,自己组例的计算过程。二是每组抽签确定一组为交叉组。所谓交叉组,就是在完成本组工程计算的同时,完成主讲人要讲解部分的计算,在主讲人答辩时作为主要提问组。再次,其他组结合主讲人组的讲解和自己组的项目提问,根据主讲人组的讲解和回答给主讲人组打分。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规定每组在答辩其他组时必须提问,同时主组和跨组分别评分。
2.3成绩评价方法改革结合教学方法改革,我们进行了成绩评价方法改革。
调整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的比例。为了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我们将平时成绩的比例调整为50%。未来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和学生参与的深入,预计平时成绩的比重会进一步调整。
改变平时成绩的评价方式。为了突出学生主导的地位,平时的表现也不再是简单的以出勤、课堂表现、作业等为主的考核模式。取而代之的是强调学生参与通常的表现评价模式。平时成绩由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两部分组成,两部分的比重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在我们操作的过程中,学生占70%。这样设置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增加平时成绩的客观性。学生评价部分主要针对授课小组的讲解质量、计算的正确性、PPT课件制作质量、个人答辩表现等综合情况,对整个小组和每个学生的表现进行评分。同时,给指定跨组问的问题打分
3改革效果及结论
这个教学改革方案首先解决了教学重点的设置问题,结合注册造价工程师考试内容设置教学重点和内容;同时,根据应用型专业的培养目标,改变标准案例的教学方式,以实际工程项目为案例,完成整个项目的工程量计算和施工图预算编制。同时,在工程量计算中,改变老师全过程讲课模式,翻转课堂,成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方式。通过这些改革,一方面改善了学生的知识结构,使之更加符合就业的需要;另一方面,通过工程实例,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灵活学习运用的能力。
该教学改革方案已试行5年,已有多名学生毕业并从事工程评估相关工作。通过与毕业生和毕业生雇主的交谈,我们知道这种方法取得了以下显著效果。学生对成本知识的理解和整合能力大大加强。我们的课程设置在大三下学期。大四就业前夕,很多同学参加造价工程师资格考试。学生反映在复习考试的过程中受益于课程的强化训练,降低了复习强度。基本上参加考试的同学都通过了,拿到了造价工程师资格证。学生开始工作的时间大大缩短。相对于其他学校的毕业生,这个学校的毕业生可以尽早准备造价文件。有些学校毕业的学生软件应用能力很强,因为他们在学校只学过造价软件,对造价原理的理解很差。他们甚至不知道软件背后的数据是如何获得的,也无法解释和调整成本文档。相比之下,该校毕业生更能理解、修改和解释造价文件。通过这次教学改革,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培养。比如通过小组分工互助,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分工意识,提高责任感;通过课程答辩,锻炼学生的适应能力和沟通能力,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对知识的灵活运用;通过实际工程案例的教学,锻炼学生的读图能力,使学生更早地接触真实的工程图纸,并正确理解。同时可以合理安排造价文件的准备过程,避免学生一拿到图纸就一头雾水的尴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