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宝钗是一个怎样的人?
“孝为先命”,孝是诸行之首,是一切善的源泉,是这一行人的第一大义务。人必不孝,无孝如无根之树,无源之水。孔孟提出了“不违”“悦亲”的孝道,无违者,生前死后要依礼侍奉父母;爱亲人的人,总要让父母开心。在《红楼梦》中,似乎只有薛宝钗真正理解和实践了孔孟提出的这两种孝道。
宝钗虽然出身于四大世家,从小衣食无忧,但在当时薛家正处衰亡之际,她注定很快就会忧虑不断,甚至可能会有灾难发生。再加上父亲去世,虽然有个哥哥,但她不思进取,惹事生非,虽然没有惹事生非。只有母亲能依靠它。宝钗虽然在一个富裕的家庭里被宠坏了,但她非常懂事、谦恭、孝顺。第三十四回,宝玉挨打后,袭人当着宝钗的面说是薛蟠唆使人干的,宝钗回家告诉了母亲。薛蟠听了觉得委屈,就大吵大闹,说宝钗在“护”宝玉。他气得写道:“宝钗满腹委屈,满腔怒火,又怕母亲不高兴...第二天早上起来,她顾不上梳洗,就出来看妈妈了。”可见宝钗对母亲非常孝顺,即使在自己的婚姻问题上,宝钗也尊重母亲的意见。当薛的母亲告诉宝钗她已许配宝玉时,书上回答了九十七次:“宝钗先低头不语,后泣不成声。”(慕雪)只是看着宝钗,好像她不愿意似的。即便如此,他也是女儿家。一向孝顺有礼的人都知道我认他,他也没什么好说的。””可见宝钗并不愿意这门亲事,而只是出于孝敬礼义。
宝钗的孝顺被贾府的人视为大观园所有女子中的佼佼者,成为所有女子学习的榜样。
2.宝钗的体贴:
薛宝钗是大观园里第一个细心考虑别人心情和处境,给予关心,想别人所想,急别人所急的人。
史湘云是大观园里最记得宝钗的人。宝钗曾帮湘云接了袭人要的针线活,为的是减轻湘云的负担。第三十二回,袭人因“这两天身体不好”不能缝纫,要湘云帮忙做一双宝玉的鞋。宝钗知道后批评了袭人。“你这么聪明的人,为什么就不能体谅一会儿呢?”最近一直在看云小姐的脸,听起来像是风中谈风中雨。你不能成为家里的主人。他们家不需要针线上的那些人,几乎所有的事情都是他们女人做的。“从宝钗的叙述来看,并不是湘云当着她的面直接说了什么。凭着敏锐的观察力,她感觉到了湘云的难处。于是,我主动迈出了下一步。第三十七回,史湘云在大观园和众姐妹玩得不亦乐乎,一时冲动想请主人吃饭。宝钗设身处地,知道自己在家里做不了主,一月花销很大。如果她邀请会所在园中设宴做主人,回去会被姑姑投诉,于是资助湘云办蟹宴。湘云见宝钗如此体贴入微,印象深刻,待她如亲妹妹。
邢岫烟来到大观园后,宝钗认为他“家业贫寒,别人父母又老又贤,她父母却满口酒糟,对女儿来说是正常的;邢夫人只是一脸的爱,并不是真的爱;迎春也是个老实人。就算她还没有照顾好自己,又怎么会照顾她呢?闺房里经常需要的东西,不是匮乏,就是无人问津,宝钗却体贴支持。"宝钗发现天还很冷,邢岫烟把所有的夹子都换了,就选择了"石墙后面"作为躲避人目光的地方。问明情况后,她知道自己的冬衣已经典当了,处境尴尬,便命盈盈从人群中取回,悄悄送去。等等,宝钗给予了及时的关心和帮助。
3.宝钗大方豁达:
宝钗入府后,对贾这个复杂矛盾的家庭中的每一个人,都十分豁达大度。即使是对赵姨娘等被人看不起的人,她也从不表现出冷漠和轻蔑,因此受到贾府上下各种人的称赞。从不夸别人的赵阿姨也说自己“大方”。连小姑娘们都跟她亲近,贾府里的上流人士甚至还夸她。一直视她为“对手”和“假想敌”,薛宝钗却不由自主地面对一系列的言语攻击。她讽刺薛宝钗:“他的心局限在别的事情上。只有这些人带来的,他才能有心?”第三十四回,宝钗怀疑宝玉挨打是哥哥说话不小心造成的,埋怨了几句。反而被哥哥抢了,哭了一夜。第二天,黛玉见她一脸哭相,便笑着说:“姐姐,多保重。就算哭两坛泪,也治不好疮!”宝钗对这样的话不还手,在第三十五章开头写道:“宝钗明明听见林黛玉对他不好,却不回来,一路走去。”起初薛宝钗浑然不觉。后来她也感觉到了,但并没有怀恨在心,伺机报复黛玉,但一直没有芥蒂。第四十回,黛玉把禁书《牡丹亭》和《西厢记》里的句子,按她喝酒的顺序脱口而出。宝钗并没有借机报复黛玉,而是给了她一句诚恳的劝诫:“不要读杂书”、“你我只做些针线活”、“女子无才便是德”。可见,包容和善良是林黛玉后来惊叹于她的原因。
薛宝钗对人宽容善良,是因为她心胸开阔。第四十七回,薛蟠被打,薛姨妈气得要找刘香莲。宝钗以她一贯的慷慨豁达,极力劝阻,化解了一场冲突。
就是这个“能吃苦耐劳的女人”。有钱的时候看不到她的嚣张跋扈,身败名裂的时候也能坦然淡定的看待。她豁达的人生态度,也算是她悲剧命运中的一线生机,黑暗人生路上的一线光明;这种豁达不会因为一无所有而让她痛苦,也不会因为百年变故而万劫不复...她会收拾好自己所有的伤和满满的痛,表现出自己一如既往的冷静豁达,尽心做家务,孝顺公婆,抚养遗腹子,帮助完成“桂兰齐放,她家会康复”的期待。
4.宝钗的知识:
宝钗有才,很有学问。她童年时代有教养的家庭环境和聪慧的头脑造就了她深厚的艺术修养和广博的知识。她精通一部分经典和历史,还精通诗歌。她对艺术、历史、医学、百家争鸣、佛教经典都有广博的知识,可谓无所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