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何时入川?
刘备入川前,留下诸葛亮、关羽、张飞、司马四人留在营中镇守荆州各地,与法正、庞统、刘封等人进军益州。庞统死于对罗城的进攻。这时候刘备把诸葛亮和张飞调到了四川。值得注意的是,最近有三国史学者认为诸葛亮入蜀值得,早在王夫之时代就出现了对诸葛亮入蜀深刻背景的类似质疑。
我们知道,刘备入川后最艰难的一仗是洛城之战。一年左右,损失比较大,副军中郎将庞统战败。然而即便如此,刘备依然能够将自己团团围住,说明刘备已经羽翼丰满了。而且诸葛亮并没有像《演义》中所说的那样直接参与雉鸡之战。相反,直到建安十九年(214)刘备围攻成都,诸葛亮才与张飞等人联手。考察历史,我们知道诸葛亮起兵荆州,大约是在刘备围攻雉鸡的时候,或者是在刘备和庞统擒蜀名将张任的前后。当时的真实情况是,霍峻致信刘备,提醒刘备刘璋意图切断刘备后路,背后可能是东周军的进攻,让刘备决定诸葛亮入川。
王夫之等人的观点是,当时刘备足以攻陷四川,诸葛亮必须入川,但没必要贸然入川。这也是合理的。张任最早是蜀中名将提拔起来的,但张任在罗之战中被刘备和庞统俘虏并杀害(见裴松之《三国志》引自《吕布旧杂记》)。当刘询等人看到张任被杀,他们不能立即撤退。而且在诸葛亮和刘备联手之前,刘备已经攻克了洛城,进逼成都,益州基本被控制。因此,后来历史学家说庞统、法正和张嵩对攻克益州贡献最大,这不是没有道理的。而且就算庞统死了,佛法还在,佛法的智慧足以辅佐刘备,没必要那么急着调诸葛亮入川。
除了我们上面列举的事实,王夫之在《资治通鉴》中还指出,刘备担心诸葛亮“与吴交情深厚”。诸葛亮兄弟在兀术的阵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刘备这边,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看到任何有力的材料来证明刘备的担心。然而在东吴,这种想法并不是少数人独有。孙权的一句被用人认为是不容置疑的话,是“一个孤儿一个儿子,生死不易,儿子不孤独,儿子不寂寞。”正是回应了这种思想,孙权的情感背景在《子鉴》卷六十九中有所记载,“时或时金说不寄亲耳听汉主”。刘备阵营中是否存在对诸葛亮的这种怀疑,史料中没有明确说明,但也不能说没有这种怀疑。我们一直称赞刘戈君主与臣民的和谐关系,并将其视为古今盛世的一条轨道。这很好。但是,我们不要忘记,刘戈的君臣关系之所以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其背景是蜀汉政权一直处于复杂多变的局势中,不仅宿敌未除,而且险情时有发生。刘备托付孤儿的时候,也是蜀汉政权的关键时刻。事实上,刘戈的关系只是通过了* * *逆境的考验,还没有到* * *富贵的阶段。从我国历史上看,这种关系的例子很多。但是,一旦有钱了,就很难与之相处,这种关系的敌人不胜枚举。这也是人们对唐太宗、汉光武帝、宋太祖等少数皇帝褒奖有加的原因,也是人们对刘戈关系发展迟缓有所保留的原因。
按照这个逻辑推理,诸葛亮必须入川主持国事,但不应该急于入川。至少刘备决定益州后,汉中等地的规划不是诸葛亮一个人完成的。有了法正等人的等待,刘备足以解决益州。而且收复益州后,刘备门下大量招贤纳士,文武官员云集一时。诸葛亮继续镇守荆州。以诸葛亮的政治眼光和军事才能,就算东吴有取荆州的打算,也不敢轻举妄动,也不会那么容易得逞。很有可能在建安二十四年前后,三国局势会有一个全新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