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洋过海的蜉蝣——《千言营》的结尾
?两人的反应出奇的一致:“为什么?”儿子更好奇:“写完有奖励吗?”
?不求回报,只求参与。如果非要说为什么,最大的原因就是没做过,想试试。我喜欢工作之外的新鲜事物,但大部分时间我都在尝试,否则最终什么也没做。我就想看看这次能不能坚持下来。
?当我年轻的时候,我喜欢写作。十几岁的女孩看了琼瑶所有的书,沉浸在书中创造的所谓爱情里,对感情的认知有很大偏差。为了赋新词,都说悲伤的年龄强,一丝不舍都会成为日记里悲伤的理由。那些在今天看来很幼稚的话,对当时的我来说,是一种宣泄,一种救赎。
?后来又看了三毛、亦舒、席慕蓉,还有金庸、倪匡、蔡澜。我读的大多是父母眼中的闲书,但我不再像以前那样沉溺于自己的情绪波动,写的日记也越来越少。
?工作之后,我写的最多的就是邮件,操作流程,项目介绍,报告总结。标准模板,规定格式,干话...有时候我怀疑自己。除了这些,我现在还能(会)写点别的吗?
?看到“千言营”的招聘,我几乎没有任何犹豫就报了名。抽签,不是被抽!我从来没有抽签的运气,这次也不意外。但是,我能够进入第二组,开始写30天。
?写1000字不难。难的是怎么写出你认为可以交出的字。有时候想表达一个观点,写的时候会犹豫:我不是这个话题的圈内人。我写下来的东西会不会只是我的认知偏见?我的观点正确吗?其依据是什么?结果还没动笔就放弃了。
?其实我明明知道我写的东西很少有人会看,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加入了“千字营”才突然觉得写作是一件值得重视的事情。我要写下来的每一个字都要尽可能准确或真实,我要对自己的观点负责。
?特别忙的日子,也有写流水账打卡找工作的想法。但是,每次在营地里读到那些令人惊叹的文字,我还是收起了懒惰的心思。“最强专注力组”的营员还是需要一定的专注力。
?我是一个慢热的性格,除了必要的工作关系,不太爱交际。这就决定了我接触的群体大多是工作经历相似、相对同质的人。这种情况有利有弊。好的一面是,没有太多的娱乐,生活可以更简单。不好的一面是对社会缺乏了解。
?讲故事的人总喜欢说“形形色色百人”。“千字营”小组30多人30天写了几百万字,让我看到了以前没有意识到或者没有看到的东西:农村大学生的努力和迷茫;对公务员的追求;法律专业人员和媒体从业人员的专业精神和奉献精神...大家都在努力,这就是希望。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蜉蝣渡海”是我脑海里第一个蹦出来的话题。我可能无法解释清楚我想用它来表达什么。
“我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我的知识也是有限的”。你在营地的广博知识让我意识到了这一点,也会提醒自己以后多大年纪才能生活和学习。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寻求对世界更广阔的理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