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安夫子庙建筑历史
Xi安夫子庙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唐代位于尚书省西隅国子监附近。宋朝几经迁址,崇宁二年(1103),俞策终于将文庙和付雪迁址到“府城东南角”,即现在的Xi安碑林博物馆旧址,使文庙、碑林和付雪合二为一。据碑文《京兆府重修官学录》记载,此时的文庙:“共树五百株,宏模廓一时壮丽。”随着时代的变迁,夫子庙内的建筑大多保存到明清时期。
明代成化十一年(1475)《重建Xi安付雪文庙》说:“扩建其旧址,首次建大成殿七座,祀四尺五尺深,二尺九尺。两庙各30间,庙是一半,浩浩数倍。那是蓟门、灵兴门、文昌庙、七仙庙、厨师、住宿和池畔...“此外,明万历二十年(1592)修建的‘太和袁琪坊’和清代修建的七亭,基本构成了今天Xi安夫子庙的建筑格局。
夫子庙最重要的建筑大成殿,是一座宏伟的明代仙殿式建筑,可惜在1959年毁于雷火。穿过中轴线的夫子庙的其他建筑,如梁埠、蓟门、灵兴门、盘水桥、太和袁琪广场和纪念碑亭,仍然保存完好。其中戟立面三间宽,两间深,歇息于山顶,单檐,覆以绿琉璃瓦,仍保持着明代建筑的显著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