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论述了教师如何备课,并结合自己的备课经验,在分析备课利弊的同时,探讨了
但我们也看到,一些学校的集体备课只是走个形式,追逐一时的热闹,与之前的个别备课相比并没有实质性的改变。
一,集体备课的现状
现在一些学校集体备课流于形式,不仅抹杀了教师的教学个性,浪费了人力资源,而且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阻碍了师生的发展。
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表现。
第一,一人带头,大家抢时间。开学时,备课组把他们所教的任务分成几段,或分配或抽签,责任有肩,任务分配到人。从形式上看,这很好。但在实际操作中,有的人抄袭教案,有的人下载网上教案,独立思考和创造力很少。他们只是充当“搬运工”,从一个地方搬到另一个地方,完成任务。教师缺乏紧迫感和责任感,违背了集体备课的初衷。
第二,缺乏环节、呼应。教案拟定后,应该说备课小组有一个讨论组,征求意见,修改完善,小组成员对教案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帮助起草者精益求精,从而形成集体智慧。但这个关键环节要么忽略过去,要么无关痛痒,本质上没有整合集体的力量。这样一来,虽然课情不同,需要及时调整,但还是老样子,缺乏创造性应用。
第三,反思弱,停留在默写。讲座结束,老师们几乎各种体验。举个例子,学生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案,师生通过一个实验有了新的发现。由于仓促讨论,教学计划中本来可以预见的内容没有涉及。授课结束后,备课组没有及时组织总结,形成记录。即使当时充满了情感,但因为停留在口头记忆中,并没有多大作用。时间长了就模糊了,更别说下次吸取教训了。
二、集体备课的内涵
集体备课是指在课程改革和新理念的前提下,面对新内容、新信息、新教育对象,整合和发挥集体智慧的一种教研活动。它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既要继承传统的优秀成果,保持适合学校情况的先进做法,又要改革课程设置,努力与发达国家教育接轨,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教学实践。
集体备课的形式既能提高工作效率,又能增进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的团结协作,有利于形成强大的战斗集体,并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潜能,将个人的教育实践智慧和先进的教学理念融入集体合作中。
首先,集体备课要有一个整体计划。一般来说,在备课小组里,组长先写、拟定学期总备课计划,然后小组全体成员讨论,收集大家的意见,修改。计划的核心要素应该是各个学校学生的认知结构、心理年龄特征、区域信息常数、社会文化背景以及学校的层级定位。有了这样周全的考虑,其备课组的整体方案才有可能,有了一致明确的方向。
其次,集体备课要有步骤地组织实施。备课组长根据总体规划,把每个单元、每个章节的教学任务分配到人,组长要指导教师认真研读教材,深入了解学生。洞察教育改革前沿,借鉴他人典型经验和优质教学经验,从而形成符合学术情况的创新教学设计。设计要紧紧围绕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把人的因素放在突出位置,彻底摒弃“唯我独尊”、唯教材论的传统观念。方案确定后,要经过小组全体成员的充分讨论,吸收他人的正确意见,形成集体结晶。
最后,集体备课要注重反馈和深入反思。教完一章一篇课文,总会有新的发现,或者对教材的新理解,或者课堂上师生的新解答,有时甚至会发现教材不足,教学参考文献败坏。这些都是非常难得的经验,一节课的内容和老师收集的经验是不一样的,需要一个交流的平台来形成* * *知识。这种情况下,备课组长要打破常规的备课小组会议,趁热打铁,组织教师及时总结,形成文字。个人感受可以在集体中得到肯定或否定,解决问题的巧妙方法可以推荐给别人,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引起可预见的关注。备课组长还可以指导相关老师把有价值的问题写成教学案例甚至学术论文。
总之,集体备课应该是:“周密计划——环节实施——及时反思”。这样才能真正意义上的集体备课。
三,集体备课的作用
1,集体备课有利于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一个老师的成长和成熟,总是离不开集体的关心和培养。以前我们也生活在集体中,但那是一种自发的行为,缺乏归属感,享受集体备课的成就感。即使有些老师很优秀,也几乎完全是因为个人的努力,这至少延缓了老师的成熟。
集体备课只是学校集体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却是教师参与和熏陶最多的部分,也是直接关系到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重要环节。因此,无论是对于中老年教师还是青年教师,集体备课都是快速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有效形式之一。
一个备课小组总是各种各样的。有的人情感饱满,有的人精力充沛,有的人慷慨大方,有的人思维敏锐。人格魅力强、教学业务过硬、兴趣爱好广泛的人聚在一起,待在里面。别人的优点和缺点无时无刻不在感染、熏陶、教育着人。同事之间的交流坦诚,对教学的研究都有所表达,互相关心,取长补短。个人素养在短时间内从思想政治、心理成长到专业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2.集体备课有利于备课群体的成熟。
作为学校教研活动的基本单位,备课组也有一套成熟的流程。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要特别重视备课组自身的建设。由于筹备组的临时性特点,组内成员素质参差不齐,活动要整齐一致,因人而异。
备课组的建设首先要以对每个成员的培训为基础,把锻炼机会呈现给教师,让教师通过听课、听课、评课、听课(包括光盘)、听课(杂志上的课堂记录)等一系列活动,逐渐成长为专家,甚至成为学校的专家或市县有一定影响力的人。备课组的职责是培训教师,促进他们的专业发展,同时建设自己。
其次,一个好的备课组应该有一到两个灵魂人物。通过他们的言传身教,整个教师群体都会在一个地方思考,在一个地方努力,形成集体至上,团结至上的观念。
3.集体备课有益于研究型学校。
纵观科研成果显著、教学质量名列前茅的学校,几乎都认同集体备课不可或缺。即使在有特级教师的学校,他也从事集体备课工作,带动了集体备课的蓬勃发展。
对于一个学校来说,集体备课就是团战,整合了所有资源,加强了学校的领导。一个好的集体备课组织,会让学校的老师前所未有的团结。
集体备课能更好地促进课题的研究。我校校园虚拟网络的开发与应用就是这样一个课题,不仅解决了管理、教学、后勤信息的畅通。理论上也做了一些尝试,学校在这方面对全市来说都有一席之地。
但是,集体备课和集体备课是有区别的。前面的现象分析和内涵与功能已经充分阐明了什么是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是集体备课的一种高度和谐的形式。它以集体备课为基础,具有自觉的意识和行为主体,提出建议,发展成为备课小组成员的一致追求。
同时,备课小组的外延比集体备课的外延要广得多。它不仅是指备课组在同学年级内部的活动,而且跨越了年级界限,具有很强的凝聚力。下面对备课集体的形成、发展和影响做一个简要的论述。
一,形成备课集体
备课组是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通过备课组的一系列教研活动而形成的一个从小到大、从核心成员到大众的群体。
总的来说,备课组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以备课组组长或某个核心人物为轴心改变教育观念,愿意集体贡献,敢于表达自己独到见解的一群人。备课组和集体备课组最大的区别在于,后者是基于学校行政管理需要的一流业务机构,而前者是一群志同道合、善于研究、敢于研究的人。后者有一定的约束和引导关系,前者侧重利益和理想。后者侧重于为学生服务,更现实、更直接地进行教学。前者更关注教育趋势和教师的专业发展,试图构建一种理想的教育生活。备课不仅适合课堂,更重要的是用研究的眼光看待教育。
相比之下,备课组既与集体备课密切相关,又跳出了集体备课。我们知道,教师的职业追求一旦走向专业发展的道路,甚至可以跨校学习,文理兼容。这是教育的领域。
如果一个学校有这样的课题组,那么它不仅要实现集体备课,还要倡导并融入备课小组。
二,发展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不是一蹴而就的。一个学校的发展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文化的积累不是一朝一夕的。随着学校历史的增长,文化积淀自然也厚了。但是,时不我待,时代呼唤名师,需要更多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这就需要学校出台相应的鼓励措施,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从政策和资金上保证备课组的发展需要。
一方面要加快筹建组的建设,让更多的人才快速成长;另一方面,要拓展教研组的视野,积极组织教师外出学习,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促进教师个人专业素养的提高。
第三,备课集体的深远影响
一个学校一旦形成备课组,这个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必然突飞猛进,因为备课组聚集了一批教学专家、教改精英甚至课程改革专家。
这样的师资队伍让学生信服,让社会认可,让家长放心。备课组代表了一个学校的教学水平、教育能力甚至学术水平。无论是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影响,还是教师在教学中所达到的艺术,都会受到社会的好评。
有了这样的师资队伍,学校自然名声大噪,学校和名师相得益彰。名师越多,备课的集体影响力越大,学校的形象越好。相反,学校在社会上的良好形象也带动了名师的进一步发展,丰富了备课的内涵。
总之,集体备课和集体备课是有质的区别的。在现代学校教育中,我们提倡集体备课的形成和迅速发展。同时,我们也希望集体备课能够更加完善,能够更好地培养人,尤其是青年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