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瑶民俗

★神秘的花瑶――以采花命名的绚丽民族。据东汉应劭《风俗》记载,瑶族先民“织木皮,染草,穿五色”。汉代以前,瑶族人采花。采花的重要性,从人文意义上来说,是在没有文字的花瑶人中,它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写了一本史书穿上。花瑶女子通常在连衣裙、腿带、裤腿、腰带、袖子、夹克、头巾、背带、围裙上采花。每一件采花作品都是一件精湛的艺术品,图案繁多:花木、鸟兽、百姓生活、古代传说等等。其构思巧妙,布局合理,图案简单复杂,总体对称,体现出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方风味。

花瑶妇女选花(瑶语叫“捧杯”),没有模具,却有一双慧眼和巧手,看到什么就绣什么,想到什么就选什么,根据粗纱土布的大小固定好图案的位置,再用各种纱线、丝线、毛线挑出各种五颜六色的图案,不用设计、打字、描线、放样,按照自己已经怀孕的稿来飞针。

最早的采花题材是花木:大字花、岩花(瑶语称“杯干约”)、花簇(瑶语称“杯干托”)。动物是花瑶采花内容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如“双龙抢宝”、“双狮碗”、“双蛇比势”、“斗鸡斗气”、“双鹅报喜”、“百鸟早起”、“鲤鱼跃龙门”等...种类多样,形式丰富,每件作品构图新颖浪漫,框架造型古拙粗犷。受汉文化影响,花瑶妇女狩猎采花题材到古代传说:“海闹什么”“猴王出世”,成为采花艺术的杰作。

花瑶的采花不仅实用,而且追求漂亮的色彩装饰。他们喜欢用强烈刺激的颜色,如鲜红的头饰帽(瑶语叫“派特典”)和头巾(瑶语叫“笑仔”),深蓝色的上衣(夏装雪白),彩色的腰带(瑶语叫“特档”),灰色的制服花裙(瑶语叫“敦”)。如果头饰和礼服以灰白色为主,颜色暗淡,则是服丧时穿的礼服。花瑶用普通的手缝针线采花,用单根白线或五彩线和羊毛在靛蓝或白色粗纱土布上一朵朵采摘。一件成年女子穿的衣服要缝25万多针,挑一挑、贴一贴就要6个多月,被花瑶人称为流动土布上的“长城”。判断一个花瑶女子的价值和才华,采花的本事是最重要的。花瑶女子从小就受到采花技艺的影响。他们六七岁就开始学摘花,一个老了晕了才摘花的笨女人,找不到好婆家。采花服至今仍是花瑶姑娘的传统嫁妆。当他们结婚时,他们有十几件礼服、腰带和腿带...那些采花嫁妆足够挂一个小展厅了。

花腰挑花使用的面料是涤纶面料,由普通涤纶纱线经向和纬向加捻而成,分为全弹和半弹两种。如果是长丝加捻,就是单喷花瑶。1S*1Z或2S*2Z是双喷花姚,看起来是浅横平纹,一般纬细经粗。花瑶妇女还有一项绝活——织花纹缎带(瑶语称之为“踏特码”)。竹板烧烤17孔,上面9孔,下面8孔斜交。将17多色羊毛穿过小孔,系在腰部和大脚趾之间。在17彩线上系上一套升降插销,然后弹起升降插销,用双线自由编织出不同的图案和彩条,长度可达数十米。把有图案的缎带(瑶语叫“特码”)缝在竹篮上,五颜六色的头饰帽子就做好了。

瑶族是一个爱美的民族。瑶山原始淳朴的自然风光给了花瑶女子无限的灵感,采花的技艺深深吸引着来来往往的客人。★神秘的瑶乡古树奇观无论什么季节,当你踏上瑶乡这片土地,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那些或孤零零或丛生在丘陵和腹地的古树。

瑶乡的参天古树是花瑶人用生命保护的。千百年来,花腰人代代相传“砍树不砍人”的树木保护传统,使这片土地上的树木历经千年风霜雨雪,依然沐浴着今天的阳光和露珠,形成了瑶乡独特的奇观。

在瑶乡,有古树就有人,村不离树,树不离村。树是花腰人和古村落的守护神。花腰人如此爱树护树有几个原因。一、风水粉山说,花瑶人的祖坟一般是按照姓氏埋在一块风水宝地里。从此,他们不能在这里破土动工,让植被茁壮成长为粉山密林,并对这里的一草一木下了诅咒:这里若惊扰一根汗毛,地下灵魂不得安宁,普通人也不得安宁。所以粉山林里的树是不允许砍伐的,也没人敢砍,留下了山上那片参天古林。

二、风水口说花瑶山寨一般位于大山腹地。山在寨子前交汇,水流出的地方叫水口,是寨子兴旺的前门。在这里,必须让古树来守卫水口。传说水口古树的衰败可以预示寨子里的吉凶:如果水口最大的古树死了,这个寨子里的大人物也可能会离开。水口的古树谁也不敢碰,生怕招来迷信中的“五面山邪神”。当然,花腰人是绝对不会让人碰这些圣树的,在腹地留下一片茂密的古林。

在华耀人心中,老树有灵气,不可能再碰他。如果某人的宝宝太大,父母照顾不了,或者他的生活中充满了父母,没人敢收,最好的办法就是送到一棵古树上,认它为父,逢年过节去祭拜,也能消灾化恶。任何一棵披着红布的古树,有瓷碗小杯,底下有烧香的痕迹,都证明它的人类送了很多孩子给孙子。

在漫长的封建历史中,花腰族是一个被排斥、被驱逐的民族。在民族大迁徙中,他们深入密林,利用茂密的古林躲避刀光剑影的追杀。时间长了,他们就把树当成了保护神,像保护自己的生命一样崇拜和爱护它们。

走进神秘的瑶乡古林,我感受到了情怀,喜悦,悲伤,恐惧,仿佛我是一个崇拜古树的虔诚信徒。

走进花腰古村,光绪九年腊月二十八,古林脚下立着一块“永储禁绝”的石碑,这是瑶乡最早保存完好的封山育林石碑。碑文虽已风化,内容模糊不清,难以辨认,但“永远封存禁止”的主题和立碑时间依然清晰。从禁碑的主题“永远存放禁碑”可以看出,当时的华瑶人决心封山育林,保护绿色家园的意识相当强烈。

瑶乡古树常绿、落叶、高低错落,以青冈、栓皮栎为最丰富,四季单调,不同季节的景象各有特色,让人一年四季都看腻了。

当你步入瑶乡古林,你就进入了一望无际的传说和故事的森林。花腰人根据树冠、树枝、树根和树干的形状,树木之间的结合,树木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烤衬等来命名。:什么是《夫妻不离不弃》《千年富翁》《重围》《银蛇拱地》《神女散花》《醉卧塔尖》...

在冲木凼古树林中,两棵不同目的古树一同诞生,也叫“青梅竹马,两子无猜”。粗壮的老树是丈夫,旁边纤细的树是妻子。当树干的高度达到几十英尺时,它们突然相互拥抱,依偎在一起,成为一体。它们从这里向四面八方分枝长叶,让游人想象“他们热爱生活,儿孙满堂”,故名“夫妻不可分离”。

“千年富翁”也住在冲木凼。据科研人员初步鉴定,这棵树已有1500多年树龄,属于瑶山千年树王。在瑶族语言中称为“扎比多”,属于水清岗。在当地汉语中,它被称为“三蛮子”树。传说很久以前,“扎比多”的果实是每年花瑶人献给皇帝的贡品。炭烤这种水果又脆又爽,还能延年益寿。一升果实抵得上一升金瓜子,世代被称为“富贵树”。

《重围》位于冲木凼古村吊脚楼后面,现名“对格林”,是花瑶唱山歌的最佳场所。这里古树遮天蔽日,粗壮的树干群堆积在乱石嶙峋的山坡上,光秃秃的树根纵横交错,似龙戏水,似银蛇拱地,树根和波浪层层叠叠,推向远方。不唱民谣跑不了,没赢也跑不了。天上的枝叶挡住了,地下的根和网也挡住了,周围都是无情的老树和热情的花瑶少男少女。一旦你投入他们的怀抱,你将受到惩罚——把你高高抛起,抓住你四肢着地荡来荡去;我也奖励你——无数的驴在你的腿上结着蹼,让你享受花腰傣人待客的最高礼仪——结蹼驴。如此“重围”,所有人都想进去,没有人想逃跑。

很难遇到“劈花”。如果赶上阳历三月初,就来庙堂草堂等“天女散花”。站在寨子前的一棵千年老树,在古拙有几十米高,苍劲有力,需要四五个人手拉手才能围起来。每年早春和三月,在很短的时间内,树枝上会开出一簇簇白色的花朵,形状像角,长约两英寸。浓郁的香味沁人心脾,人们称之为“白树”。这种花很特别,好像一夜之间就开了,很快就凋谢了。落花的场景非常漂亮,外地来参观的艺术家称之为“女神散花”。当地瑶族村民可以从“天女散花”的数量、散花的长度、散花覆盖的面积来判断当年的年景是否成功,据说非常准确!在人们的心目中,“女神散花”是大自然为预示当年成功而做的最有效的仪式。

在瑶乡第一仙峰香炉山寺的顶角,从山下望去,一块带帽的大石头酷似宝塔的顶盖。远远望去,一个醉汉倚塔卧梢,形象生动。仔细一看,这也是一棵千年古松,老得站不起来了,躺在一块大石头上,人们也叫它“夫妻树”。可惜这对“千年夫妻”已经阴阳相隔。解放前,“老婆”老死,现在连骨头都没有了。从此,“丈夫”终日借酒浇愁,过着“酒干壶长”的懵懂生活,把塔尖误认为自己的床。多危险啊!

瑶乡的古树种类繁多,故事传说永远讲不完。

回望瑶乡的古林,还有另一番景象令人震撼。老死的老树还站着,倒下的树还躺着。这些毫无生气的姿势给你很多遐想:“长空咆哮”、“猛龙过江”、“贵妃醉酒”...这种残缺不全,毫无生气的美,更是令人心动。

把花瑶文化写成一本书,瑶乡的古树是每一章最重要的台词和文字,让人爱不释手。瑶乡最有特色的古寨子大源,据说是一块大石头上垒起的花瑶寨。"瀑布和流动的泉水直挂云霄,景色美丽多彩."古老的村落、摩天的悬崖、奇形怪状的巨石、美丽的溪流和河流、原始次生林中的古树、新显露的神奇大峡谷、野瀑和如仙湖般的深潭,构成了花腰山庄优美自然的生态环境。至于神秘的大峡谷,属大沽管辖,全长约17.8公里。发源于青山坳村,经四角田、大坨、周鹏、白水洞四村,延伸至朴树九溪江乡。源场四角风景秀丽,河水清澈悠闲,一眼望到底。流水环绕山谷,形成无数个S形。峡谷两边都是悬崖峭壁,地形十分险要。流动的水形成了一系列瀑布,包括60多个瀑布,高度为15米,80多个深潭。

2002年7月,由北京大学教授、著名诗人、学者彭梦龙、民间摄影家刘其厚、著名诗人邝国泰、电视制片人刘念多等组成的一个学者、学者团队,在隆回县虎形山瑶族乡拍摄照片时,发现了幽深陡峭的瑶山大峡谷。彭只说:“张家界有山没水,黄果树有水没山,九寨沟有山有水,但怎么比得上瑶山风光。瑶山不仅有山有水,而且民俗风情浓厚,可视为风水宝地。”第二次“讨新娘”是在农历七月初八到初十,在今天虎形山的一个瑶族乡冲木凼举行,后来又在五里外的小沙江街举行。该节日起源于清朝雍正元年(1723)。下山东(今隆回县小沙江镇)瑶族七姐妹被汉族士绅廖元翁率领的200余人追杀,引起瑶族反抗。廖谎报军情,说是瑶民造反,清朝立即派兵数万镇压。华瑶人不畏强暴,英勇作战,伤亡惨重。在大沙江,与清兵发生了一场大战,小沙江战败,与追兵厮杀。这两个地方都有数百名瑶族人死伤。幸存下来的人被迫退守马塘山隐居。清兵直取武都,七岭八寨,瑶民倚而而一人守之,险峻的地势,人迹罕至,不断出没山林,袭击清兵,杀得清兵胆战心惊,无法入军。后来,溆浦瑶族首领蒲公祥率众攻打龙潭,切断了清军的后路,致使清军被迫停战,双方议和,并从隆回寺(今隆回县司门前镇)、小沙江、五里江(在溆浦县)等地撤军,瑶族仅部分绕道窑洞。但在当地汉族士绅的追击下,大部分瑶族分散在深山老林,最终无法回到以前瑶族居住的中心(大约在今天小沙江镇的东江和大沙江)。今天以这一带为中心,也形成了“十里无尧”的局面。瑶族与清兵媾和后,曾将大沙江、小沙江改名为“大沙江”、“小沙江”,以纪念战斗的勇士(后来越来越多的汉人迁居当地,为加强民族团结才恢复原名),并举行盛大集会纪念。

花瑶“牧苗”三大传统节日,原本是纪念花瑶先民三次历史杀戮的复仇集会。随着历史的流逝,这三个传统节日演变成了人们逛街、聚会、青年男女载歌载舞、谈情说爱的喜庆节日。每年在这个* * *九天的节日里,花瑶人不分男女老幼,携家带口,都穿着节日的盛装,前往聚会的地方,或尽情购物,或走亲访友,或相互唱歌,或热情洋溢地展示花瑶神秘而淳朴的习俗...现在世界各地的各族人民也去参加这项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