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式彩票
编辑这个哲学思想
研究苏格拉底的哲学信仰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由于他没有留下自己的著作,我们只能从苏格拉底那里写生。
柏拉图和色诺芬的记载都有探究,但他们的记载往往相互矛盾,所以哪一种记载更接近真相一直是个有争议的话题。有人认为苏格拉底其实并没有什么具体的信仰,只是对每一种信仰进行审问;他在《理想国》上发表的长篇理论其实是柏拉图的想法。有些人声称他实际上没有自己的信仰或理论,但关于这一点的争论很多,因为从记载中区分柏拉图和苏格拉底的概念是相当困难的,解释他们的概念更是难上加难。所以,要从柏拉图和色诺芬的记载中找到苏格拉底的思想并不容易——必须指出的是,这些思想很可能不是苏格拉底本人提出的,而更接近于这些作家的观点。来自对话的证据表明,苏格拉底只有两个导师:语法学家普罗迪库斯和女祭司狄奥蒂玛,她教会了苏格拉底关于爱的知识。一些对话还表明,苏格拉底受到了当时的思想家如巴门尼德和阿那克萨哥拉的影响,史书通常将他们视为苏格拉底的导师。古典历史学家约翰·布尔内特认为,苏格拉底的主要导师是阿那克萨哥拉学派的学者亚基劳斯,亚基劳斯的记录实际上是苏格拉底自己的理论。哈夫洛克认为,苏格拉底与阿那克萨哥拉学派的关系证明了他与柏拉图哲学思想的差异。在苏格拉底之前,希腊哲学主要研究宇宙的起源和世界是由什么构成的,后来被称为“自然哲学”。苏格拉底认为重新研究这些问题对于救国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出于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心,他转而研究人类自身,即研究人类的伦理问题,如什么是正义,什么是不正义;什么是勇气,什么是懦弱;什么是诚实,什么是虚伪;什么是智慧,知识是如何获得的;什么是国家,人要有什么素质才能治理好国家,如何培养治国人才等等。后人把苏格拉底的哲学称为“伦理哲学”。他开辟了哲学研究的新领域,使哲学“从天上回到地上”,在哲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苏格拉底没有著作,他的两个弟子色诺芬和柏拉图都给他写过洋洋洒洒的记述,但他们的记述大相径庭。目前关于苏格拉底思想的认识,大部分来自于其弟子柏拉图的对话录,这是基于苏格拉底与他人的对话,但我们通常很难区分哪些思想属于苏格拉底,哪些属于柏拉图。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思想的转变
从智者开始,古希腊哲学从关注自然本身转向关注社会伦理和人。但他们只停留在感性阶段,只能得出相对主义的结论。直到苏格拉底,这种情况才得到根本改变。苏格拉底呼吁进行一次“思想的转向”,将哲学从研究自然转向研究自我,也就是后来常说的将哲学从天上拉回人间。他认为对自然真理的追求是无止境的;感觉世界是不断变化的,所以获得的知识也是不确定的。苏格拉底要追求一种不变的、确定的、永恒的真理,这种真理不能从自然的外界去寻求,只能从自己和自己身上去寻求。他的名言是认识你自己。自苏格拉底以来,自我与自然已被明确区分;人不再只是自然的一部分,而是另一个不同于自然的独特实体。
灵魂不朽论
苏格拉底关于灵魂的理论进一步阐明了精神和物质之间的区别。苏格拉底之前的哲学家早就说过灵魂是不朽的,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对立已经有了萌芽。但是在他之前的哲学家对灵魂的看法还是比较模糊的,有的甚至把灵魂当做最细的物质,所以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界限并不明确。直到苏格拉底明确将灵魂视为与物质有本质区别的精神实体。在苏格拉底看来,事物的产生和消亡,不过是某种事物的聚合和分散。他以这种方式明确地把精神和物质对立起来,成为西方哲学史上唯心主义哲学的创始人。
寻求事物的普遍定义
亚里士多德认为,苏格拉底放弃了对自然界的研究,想在伦理问题上寻求普遍真理,开始为事物寻求一个定义。他反对智者的相对主义,认为可以有各种意见,但只有一个真理。“观点”可以随着每个人和其他条件而改变,但“真理”是永恒不变的。在柏拉图早期的对话录中,几乎所有讨论的话题都是如何定义伦理。苏格拉底追求的是认识“美本身”和“正义本身”。这是对美与正义的普遍定义,是真正的知识,是柏拉图的“美的理念”和“正义的理念”。这就是西方哲学史上“唯心主义”的原始形态。苏格拉底进一步指出,自然界的因果系列是无穷无尽的,哲学如果只寻求这个因果系列,就不可能知道事物的终极原因。他认为事物的终极原因是“善”,善是事物的目的。他用目的论取代了因果关系的研究,为后来的唯心主义哲学开辟了道路。
助产术与揭露矛盾的辩证法
苏格拉底认为,一切知识都来源于问题,越努力进步,问题越多,进步越大。苏格拉底承认自己没有知识,他想教给别人知识。他是这样解决这个矛盾的:这些知识不是他灌输给人们的,而是人们已经有的;人心里有个“胎儿”,只是自己还不知道而已。苏格拉底就像一个“助产士”,帮助他人产生知识。苏格拉底的助产术集中表现为“反诘问”的形式,他经常用反诘问的方式来揭露对方提出的各种命题和理论中的矛盾,以此来动摇对方论点的基础,指出对方的无知;在盘问中,苏格拉底本人并没有给出正面肯定的回答,因为他承认了自己的无知。这种方式一般被称为“苏格拉底的讽刺”。苏格拉底的方法是由以利亚学派的逻辑推理和芝诺在《以利亚》中的归谬法发展而来的。在苏格拉底讽刺的否定形式中,有揭露矛盾的辩证思维的肯定结果。苏把自己比作一个接生婆,从谈话中用剥茧缫丝的方法,让对方逐渐明白自己的无知,发现自己的错误,树立正确的知识观。这种谈话也有几个特点:第一,谈话以问答的方式摸清对方的想法,让他们自己发现真相。只是在交谈中,苏的重点在于提问,而他并不轻易回答对方的问题。他只要求对方回答他的问题。他以谦卑的态度提问,对方在回答中引出其他问题的信息,直到最后由于不断追问,青年承认了自己的无知。在提问的过程中,苏给了学生最高的智慧,这就是著名的苏格拉底式反讽。苏格拉底的方法是西方哲学史上辩证法的最早形式。从哲学思想的发展来看,苏格拉底提出了精神实体与物质实体的区分,使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对立脱离了早期哲学的简单状态,进入了更加成熟的阶段;他把早期希腊哲学家格言式的伦理思想上升到哲学的高度;他以逻辑辩论的方式启发思想、揭露矛盾,以辩证思维的方式深入事物的本质。这些都有助于哲学思维的发展。但作为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系统的唯心主义哲学家,他开始夸大主体和理性,夸大抽象思维,用哲学唯心主义神话代替宗教神话。
编辑这段教育思想
苏格拉底一生从事教育,有着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和自己的教育理论。但他没有开办自己的学校。他在哪里教书?他是怎么教的?广场、寺庙、街道、商店、作坊、健身房等。都是他教书的地方。年轻人、老年人、富人、穷人、农民、工匠、贵族、平民都是他教导的对象。不管是谁,只要他求教,他都会热情地教。当时别的老师——智者——收学费,他们把当老师当成赚钱的手段,而苏格拉底教人不收学费。他为了城邦的利益教书育人,是义务教师,所以苏格拉底一生清贫。苏格拉底
他认为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非常重要。在他看来,无论才华横溢的人是聪明还是愚钝,如果他们决心要取得令人称道的成就,就必须努力学习,努力实践。苏格拉底的教育目的是培养治国人才。佩里克莱斯死后,没有好领导人的雅典变得极度民主和无政府状态,甚至国家领导人也是通过抽签或抽签的方式选出的。苏格拉底对此非常难过。他认为治国的人才必须受到良好的教育,主张通过教育来培养治国的人才。他一生致力于培养治国人才。关于教育的内容,他主张先修人之德,教人学会做人,成为有德之人。其次,我们应该教人们学习广泛而实用的知识。他认为统治者必须有广博的知识。他说,在所有的事情中,受到尊重和赞扬的人是最有知识的人,而受到谴责和鄙视的人是最无知的人。最后,他主张教人运动。他认为,无论是在和平时期还是在战争时期,健康的身体对于身体活动和思维活动都非常重要。而健康的身体不是天生的,只有通过锻炼才能让人强壮。在教学方法上,苏格拉底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被自己称为“苏格拉底法”和“助产术”。他的母亲是助产士,这是对他教学方法的隐喻。他妈妈的助产术是接生,他的助产术的教学原则是为观念接生,是引导人产生正确的观念。“苏格拉底法”自始至终都是以师生问答的形式进行的,所以也叫“问答法”。苏格拉底在教学生习得某一概念时,并不直接告诉他们,而是先向学生提问,让他们回答。如果学生答错了,他不直接纠正,而是问其他问题引导他们思考,从而一步步得出正确的结论。为启发式教学奠定了基础。苏格拉底倡导的问答式教学法对后世影响很大,直到今天仍然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
编辑这个伦理理论
苏格拉底建立了知识即道德的伦理思想体系,其中心是探讨人生的目的和善。他强调人要知道社会生活的普遍规律,要“认识自己”,认为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获得的各种有益或有害的目的和道德规范都是相对的。只有探索普遍的、绝对的善的概念,掌握该概念的真知,才能实现人的最高生活目的和最高德性。苏格拉底认为,一个人要有道德就必须有道德知识,一切不道德的行为都是无知的结果。人只有摆脱物欲的诱惑和后天经验的限制,获得概念性的知识,才能拥有智慧、勇气、节制、正义等美德。他认为道德只能由心灵和上帝来安排,道德教育就是使人认识心灵和上帝并服从上帝的指令。这种禁欲主义和神秘主义的伦理思想后来被安提西尼继承和发展,形成了以强调禁欲主义为特征的犬儒学派;苏格拉底伦理思想中包含的快乐主义思想被阿里斯蒂卜继承和发展,形成了崇尚快乐主义的居勒学派。柏拉图完全继承了苏格拉底的伦理思想体系,并将其进一步系统化和理论化。苏格拉底强调知识的重要性,认为伦理应该由理性决定。这种理性主义思想对西方哲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编辑这个轶事
辩论
苏格拉底经常和别人争论。在辩论中,他通过提问和回答的方式使对方改正并放弃原来错误的想法,并帮助人们产生新的想法。这个问答分为三步:第一步叫做苏格拉底的讽刺,他认为这是使人聪明的必要一步,因为除非一个人谦逊并“知道自己的无知”,否则他学不到真正的知识。第二步叫做定义。经过反复的提问和问答中的归纳,得出一个清晰的定义和概念。第三步叫助产术,引导学生自己思考,自己得出结论。就像苏格拉底自己说的,他虽然无知,却可以帮助别人获取知识,就像他的母亲是一个助产士一样。虽然她老了,不能生育,但她可以接生,帮助一个新生命诞生。苏格拉底从来不给学生现成的答案,而是用反问和反驳的方式,让学生不自觉地接受他的思想的影响。请看一个他和学生一起回答问题的有趣例子。学生:苏格拉底,什么是好?苏格拉底:偷盗,欺骗,把人当奴隶卖,是善行还是恶行?学生:很邪恶。苏格拉底:欺骗敌人是邪恶的吗?把俘虏的敌人当奴隶卖是邪恶的吗?学生:这是好事。但我说的是朋友,不是敌人。苏格拉底:如你所说,偷窃对朋友是邪恶的。但是,如果一个朋友想自杀,你偷了他准备用来自杀的工具。这是邪恶的吗?学生:这是好事。苏格拉底:你说欺骗朋友是邪恶的,但是在战争中,军队的统帅告诉士兵,援军要来了,以鼓舞士气。但事实上,没有援军。这种欺骗是邪恶的吗?学生:这是好事。这种教学方法有其优点。它能启发人的思想,使人积极分析和思考问题。他用辩证的方法证明真理是具体的、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自己的否定。这种认识论在欧洲思想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管理国家事务
苏格拉底主张专家治国论。他认为各行各业乃至国家政权都应该由受过训练、有知识的人来管理,反对抽签选举法实行的民主。他说:管理者不是那些手握重权,以强凌弱的人,不是人民选举出来的人,而是懂得管理的人。例如,船应该由熟悉航海的人驾驶;纺羊毛的时候,女人要管男人,因为男人擅长,男人不懂。他还说,最好的人是那些能胜任自己工作的人。善农是好农;精通医术的是好医生;精通政治的人是优秀的政治家。
杀死
作为雅典的公民,记载着苏格拉底最终被雅典法庭判处死刑,原因是不信神,腐蚀了雅典青年的思想。虽然有机会逃到雅典,但苏格拉底还是选择喝下有毒的紫罗兰汁而死,因为他认为逃亡只会进一步削弱雅典法律的权威,同时又担心逃亡后雅典没有好的导师来教化民众。公元前399年6月的一个晚上,雅典监狱里一个七十岁的老人即将被处死。我看见他衣衫褴褛,光着脚,但他的脸却非常冷静。送走妻子和家人后,他和一些朋友侃侃聊了聊,后者似乎忘记了即将到来的处决。直到狱卒端进来一杯毒汁,他才不再说话。他把装有毒酒的杯子举到胸前,平静地说:“该分手了。我会死,他们会活。只有上帝知道谁的选择是好的。”他的遗言是“克立通”。我欠阿斯克勒庇俄斯一只鸡,记得替我还这笔债。”说完,老人平静地闭上眼睛,睡着了。这位老人就是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
青年之友
苏格拉底喜欢和年轻人交往,希望年轻人能受到良好的教育。他认为,一个人接受教育后,不仅会快乐,管理好自己的家事,还会让别人和城邦快乐。他经常根据不同的情况对年轻人进行不同的教育。苏格拉底告诉那些因为优越的遗传条件而轻视学习的人,他们越有天赋,就越应该受到教育。这就像一匹凶猛不羁的纯种马。如果从小训练它,它会成为最强大最勇敢的千里马。否则永远都很难控制。如果一个人受教育程度低,他的意志越强,就越容易犯罪。苏格拉底教导那些夸耀自己财富的人,认为他们不需要教育,财富会满足他们的愿望,给他们带来幸福。只有傻瓜才会这么想。他指出,幸福不在于财富,而在于知识和对人类的贡献。只有这样,人们才能获得他们的尊重。据说柏拉图的堂兄葛老孔,在他不到20岁的时候,就渴望成为城邦政府的领袖,并以极大的荣誉和聪明给许多人演讲。按理说,一个年轻人有这样的理想并不是一件坏事。可惜葛老孔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和天赋。家里人都知道他野心勃勃,白日做梦。真怕他贸然冲进论坛,被别人拖累,留下笑柄。但是没有人能说服他不这样做。苏格拉底知道这件事,鉴于他与柏拉图的关系,他决定开导这个小青年。有一天,苏格拉底看到葛老孔迎面走来,远远地喊了一声;“嘿,葛老孔,听说你立志要做我们城邦的领袖。这是真的吗?”为了让葛老孔乐意听自己的话,苏格拉底故意装作很热情的样子,选择了葛老孔最感兴趣的话题。“是的。我真的这么认为,苏格拉底。”葛老孔答道。“那太好了。如果世界上有什么好事,那就是另一件好事。因为,如果你的目的能达到,你就会得到你想要的;你将能够帮助你的朋友;为家人扬名,为祖国争光;你的名声传遍全城后,就会传遍希腊,甚至国外。那时候,无论你走到哪里,都会受到人们的敬仰。”果不其然,葛老孔听了很高兴,就停下来和苏格拉底说话。看到格劳肯留了下来,苏格拉底接着说:“格劳肯,看来很明显,如果你想得到人们的尊重,你就必须为城邦做出贡献。”“就像你说的。”葛老孔答道。于是苏格拉底请葛老孔谈谈他建功立业的打算。葛老孔在思考的时候,苏格拉底问他是不是先使城邦富裕起来,而达到富裕的方法是增加税收。葛老孔同意了。苏格拉底又问,税从哪里来?总数是多少?虚的补充来源是什么?葛老孔回答说没有考虑过这些问题。随后,苏格拉底就削减开支、国防力量、国防战略、粮食供应等治国必须考虑的问题,询问他的看法。葛老孔要么是没考虑过回答,要么是说不清楚,要么是这种事不用他亲自管。看到葛老孔的困境,苏格拉底进一步开导他说:“国家和家庭是和谐的。国家人口多,有些问题真的不好说,但是你能帮助一个家庭,就能开始帮助更多的人。你为什么不设法改善你叔叔家的福利呢?”葛老孔说:“只要舅舅肯听我的劝告,我一定能帮助他们。”苏格拉底笑了;“为什么?你连你叔叔都说服不了。你还想让包括你叔叔在内的所有雅典人都听你的建议吗?年轻人,你要小心,你一心想出名,但不要反其道而行之!看看现实,在所有的事情中,那些被尊重和赞美的人是最有知识的人。相反,他们是最无知的人。如果你真的想在城邦中出名和被人称赞,你应该尽你最大的努力去获得最广泛的关于你想做的事情的知识。因为只有这样,你才能超越别人;处理事务时,你会很容易得到你所期望的。”骄傲又立志当领袖的葛老孔被说服了。
苏格拉底的经典语录
一个医生来问苏格拉底,他吃的东西都没有味道。苏格拉底说,“你只需要停止进食。”苏格拉底被处死前,他的朋友悲伤地说:“我亲爱的苏格拉底,我多么不希望你被如此不公正地处死!””苏格拉底平静地说,“朋友,你想看到我被公正地处决吗?"
编辑这个苏格拉底的故事。
最大的麦穗古希腊有一位伟大的学者,名叫苏格拉底。一天,他带领几个弟子来到一片麦田。这是成熟的季节,地里长满了沉甸甸的麦穗。苏格拉底对他的门徒说:“去麦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准进不准退。我会在麦田的尽头等你。”弟子们明白老师的要求后,纷纷走进麦田。地里都是大麦穗,哪个最大?弟子们埋着头往前走。看看这个,摇摇头;看看那个,再摇摇头。他们总以为最大的麦穗还在前面。弟子们虽然也试着摘了几个耳朵,但都不满意,扔掉了。他们一直认为机会还有很多,完全没有必要过早做决定。弟子们低着头往前走了很久,小心翼翼地挑挑拣拣。突然,所有人都听到苏格拉底苍老洪钟般的声音:“你已经走到了尽头。”这时,空手弟子如梦方醒。苏格拉底对他的门徒说:“这片麦田里一定有一只耳朵是最大的,但你可能不会遇到它;即使见面,也不一定能做出准确的判断。因为最大的耳朵是你刚刚摘的。“苏格拉底的弟子们听了老师的话,悟出了这个道理:人的一生,好像是在麦田里行走,寻找最大的耳朵。有人看到“麦穗”饱满的籽粒,不失时机地摘下来;还有的东张西望,一次次错失良机。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是把面前的麦穗捧在手里才是真实的。
苏格拉底和他的房子
从前,希腊有一个非常聪明的人,名叫苏格拉底。全国各地的年轻人都来找他学习。他说了很多开心的事。他讲述的方式如此生动,没有一个听的人感到厌烦。一年夏天,他给自己建了一栋房子。房子太小了,他的邻居很困惑。这房子怎么能让他满意?“你是这样一个大人物,但你却把你的房子建成这样一个小盒子。有什么原因吗?”“真的没有任何意义。”他说,“但这个地方很小,但如果我能让它容纳真正的朋友,我会认为自己很幸福。”
苏格拉底学习唱新歌。
苏格拉底在狱中时,听到一个新囚犯在隔壁牢房哼歌。这是一首他从未听过的新歌。苏格拉底急忙让他唱歌的狱友教他这首新歌。监狱里的每个人都知道苏格拉底在死囚区,行刑日期即将到来。听到他的请求,唱歌的犯人很惊讶:“你不知道你很快就要被处决了吗?”“我当然知道。”苏格拉底轻松回答。“那你为什么要学新歌?”狱友不解地问。伟人回答说:“这样,我死的时候就多了一首歌。”——摘自《环球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