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花令到底是什么?有哪些遵守的方法?
古代的飞花令要求人们说出来的诗句要和人们唱出来的韵脚一致,好字出现的位置也有严格要求。这些诗可以是前人背诵的,也可以是即兴创作的。
飞花的时候可以用诗词,歌曲也可以,但是选择的句子一般不超过七个字。比如在酒席上,A说了一首第一个字带“花”的诗,比如“花,高如我窗,伤游子心”。b应以第二个字中的“花”字续诗,如“花开花落,又逢君”。c后面可以接“春晓花月夜”,“花”在第三个位置。丁之后是“人面桃花相映红”,“花”在第四位。然后,可以是“不知浪花先来”、“出门的人都是看花的”、“霜叶比二月花还红”。当花在第七个字的位置时,一轮就完成了,循环可以继续。一个接一个,当人们不会写诗、不会背诗或者写错、背错的时候,酒客就命令他们喝酒。
在酒席上,点菜的方式可以有一些变化,比如直接说一首带“花”字的诗,诗中“花”字的位置对应一个客人,客人再接。如果恰好和自己对应,酒就要罚款。如果台词让人说“牧童指向杏花村”,“花”字在第六个位置,从台词数到第六个人收单。如果第六个人恰好是让人喝酒的线。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点菜方式:在做“飞花点菜”时,诗中第一个字是“花”,即第一个人按照一定的顺序喝酒。比如巴金的小说《家》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淑英说‘花落时会君’,下面的舒华该吃酒了。”[2][3][4]
现代改进
河北卫视《中国好诗词》栏目首次采用了改良后的“飞花令”对抗形式,一般出现在最后阶段。形式与后来采用改良版“飞花令”的央视《中国诗词大会》基本相同。玩家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用规定的关键词说诗。
在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中,节目组引入并完善了“飞花令”,为每个比赛设置了一个关键词。没有只用“花”字,而是增加了“云”、“春”、“月”、“夜”等诗歌中出现的高频词。场上选手回答完之后,得分最高,百人组第一名的选手来到舞台中央。获胜者直接获得冠军。
这种“飞花令”是真正的诗歌大师之间的对决,挑战者必须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整地说出一首约定好关键词的诗。这既是对选手诗词储备的检验,也是临场反应和心理素质的较量,所以《飞花令》竞争意识强,电视收视高。中国好诗词和中国诗词大会对“飞花”的要求相比古代的规矩要简单很多,对诗词的要求也没有古代那么严格。玩家只需背出约定的关键词且诗词不得与双方重复,但对关键词的位置没有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