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成功反清战争的战争进程
1648年(清顺治五年,二年),南明浙江巡抚卢若腾等人回来,郑成功积蓄力量后再次进攻。郑成功的部将主要来自四个方面:一是追随他的少数将领,如徐宏等人;二是从福建沿海招募的有志之士,如海城的甘慧、漳浦的蓝登;第三种是追随郑之龙降清,转战童养甲和李成栋的人马进攻两广。1648年,李成栋反正从广东回到福建,如施琅(当时叫施琅)、洪锡山、黄庭等。第四,清军驻扎在东南沿海的少数仍怀有祖国之念的将领脱困归来。总的来说,郑成功可以平等对待这些来自不同背景的将军,但这是唯一的办法。特别是对军事组织进行了精心的改组,防止将军们骄横跋扈。这是他总结了弘光、隆武以来朝廷姑息养奸的教训后采取的果断措施。正是由于建立了极其严密的军事组织和纪律,郑成功才成为真正的统帅,而不是名义上的盟友。同安战役1648(清顺治五年,二年),四月初十,郑成功领兵攻打福建同安县。清军副司令连表和游击折光秋领兵出城迎敌,大败退入城内。十八日,郑军兵临城下,张晓玲、连表、清官折光秋,带着残兵败将逃城。入城后,他命令女儿,任命叶为同安县令,陈定为神谕,号召所有学生反抗他,并建议人民支付工资。就在这时,原来在广州为唐王朱建立邵武政权服务的连长林察从广东逃回,报告了广西、湖广等地已经建立了皇帝的消息。郑成功举手说:“我有一个能干活的君主!”“安排香案朝南而拜,从此遥奉千古历。他派龙吴书法家蒋、带着他们的题诗由海路到广东,并向朝廷报告了他们在福建沿海的反清情况,表示愿意在朝廷的领导下配合东西,谋求复兴。
五月,郑军围攻泉州;七月,清朝靖南将军陈泰、浙闽总督陈进、福建知府赵国卓转攻同安,郑军大败,导致指战员、军民死伤无数。不久,清军援军抵达泉州,前去解泉州之围,返回海上。同年,清朝江西总兵金圣焕、王德仁在江西起兵抗清,清朝两广总督李成栋也投入李咏政权,使抗清复明的势头一时高涨。可惜各方反清势力大多成了没有默契、各自为政的局部斗争。不久后,清廷在江西镇压了金圣焕、王德仁的势力。第二年,广东的李成栋军队也灭亡了。
1649(清顺治六年,三年),郑成功改李勇为正朔;李咏封他为“延平王”(郡王),从此有人称他为“郑燕平”。在潮(1649)之战中,十月,郑成功决定出兵南下。除了进攻闽南的清军,他还计划制服沿途的城镇和村庄,作为食物来源。一个多月后,漳浦、小芸等地被清军攻占,达濠、霞美等村也有人定居;11月,郑军攻打诏安,但决定转向粤东,攻克分水关至潮州一带不合作的零星部队。次年5月间,朝阳及周边众多山寨第一次被攻克。潮州郡司令郝尚久于1648年(清顺治五年、二年)与李成栋反清,但攻打施琅、郑鸿逵等部,拒绝了郑成功“联军”的请求。郑军攻打新圩村时,发兵刁难,与郑成功交恶。
1650年(清顺治七年、四年)六月,郑成功的军队到达潮州,他以“位置不清”为由,出兵攻打郝尚九。郝部失守,退守府城,揭阳、普宁、惠来等县落入郑军之手,不久,清军再次入侵广东;郝尚九被搞得腹背受敌,但他一怒之下,派清军进潮州城抵抗郑。郑军三月围攻潮州城,士气低落,又面临粮援问题,只好于八月退守闽南。厦门于1650年(清顺治七年、四年)失守,郑成功的叔父(一哥)蔡政、郑炼的部队拥有厦门。郑成功回到闽南后,为了壮大自己的实力,以郑炼为借口,在厦勒索钱财,苦害百姓。接受施琅的建议,有计划的拿下厦门。同年中秋节,郑成功乘蔡政离厦之机去看望郑炼。郑炼没有防备,遇刺身亡。不久,当蔡政得知郑炼的死讯,他更加害怕与郑成功作战。回到厦门后,他交出了所有的兵权。此后,接收了和郑的部分军队,实际上取得了厦、金两地作为根据地。农历十一月,清平南、京南二王率领数万铁骑进入广州;郑成功命令他的叔叔郑之冠留在厦门。12月,郑成功到达广东揭阳,与郑洪奎会师;却说引兵南下,郑鸿逵引兵守夏门。同年,鲁王在内阁部曾颖等人的陪同下,来厦投靠郑成功,被安置在金门。
1651(清顺治八年、李勇五年)正月,郑成功到达南澳。2月25日,郑钧的船队在兖州港附近遭遇风暴,郑成功的主船几乎解体倾覆,船上包括鼎炉在内的器皿几乎全部丢失。据记载,当时船上连食物都不能准备,郑成功本人甚至饿了两顿饭。直到第二天下午,风雨逐渐平息,郑成功的主要和辅助船只才能返回岸边迎接舰队。这是郑成功本人在海上遇到的最大灾难。事后,郑成功还奖励了中国军舰的两名主副驾驶员。
1651年(清顺治八年、五年)三月,郑钧到达广东大兴所(今广东惠东)。另一方面,清朝福建巡抚张学胜得知郑成功主力大军已经去了广东,厦漳防守松动,似乎有了机会。他命令马德功、王邦俊等人攻打厦门。马德功挟持在南安的郑之宝,命其交出船只将清军摆渡到厦门,在海上成功击败郑军。面对清军的进攻,负责厦门防务的郑之冠战前害怕,只顾着搬运财物上私船逃生;它使清军相当轻松地攻破了厦门,并掠夺了郑氏家族的积蓄和装备。由于事故的突然发生,董夫人和郑成功的长子郑静只来得及带着他们的祖先牌位逃离大海。清军偷袭得手后,无意留在厦门与郑军作战,于是带着大量战利品返回内陆。就在这时,赶赴厦门支援的郑洪奎在海上被马德功的还军围困,却被马德功威胁说要杀了他的母亲和哥哥(郑志龙饰)。无奈之下,他只好放手。很快,郑成功得知了进攻广东夏门的消息。起初他还坚持南下勤政,但最后因为官兵想家,哭得到处都是,只好班师回厦门。收复夏门后,追究责任,将叔父郑斩首,不敢出战逃跑;而郑洪奎却交出兵权,退居东石镇白沙,不再过问政治。同年农历五月,郑洪奎将军施琅又降。漳州之战(1652)农历正月,清海城司令何文兴向郑成功投降。二月,郑军攻打长泰,清朝派陈进率军救援。两军在江东大桥大打出手。熟悉闽南地形的郑成功在江东大桥附近布置了多次伏击,打败了陈进,消灭了大部分清军,取得了江东大桥之战的胜利。不久,长泰被攻占。攻克长泰后,郑成功集结大军攻打漳州府城,层层包围。四月,为解漳州之围,清朝募数百船进犯厦,攻可存。郑成功派陈晖、周瑞和100多艘战船去迎接他。余崇武击败清军,取得崇武之战胜利。郑军在海上大获全胜,因此漳州城的压力不减反增;但漳州守军也相当顽强,使得围城局面持续了大半年。几个月下来,漳州城内的水和食物已经耗尽,无数士卒和百姓饿死。据说当时城里的军民互相争抢食物,连家里有饭吃的人都不敢做饭,因为一旦被发现点燃了烟,人就会被抢,甚至据说有人吃人肉。历史上“城中百姓自食,百姓八死,兵马皆饥。”同年九月,清军大将孤山额济纳金率万人大军至福建,入泉州府。郑成功下令解除敌人对漳州的包围。郑成功在江东布置兵力,试图用打败陈进的办法伏击金立军,却被金立孤山抓住,两军展开混战。郑军的黄山提督、镇的陈峰、右先锋镇的、秦鼎镇的、右镇守镇的洪都在激战中阵亡。战斗失利后,郑军不得不撤退,以确保海城和厦门的安全。清军乘胜收复南京、漳浦、平和、诏安四县。海城之战围攻漳州失败后,郑成功命部镇守海城,于1653年(清顺治十年,七年)返厦。定西侯张明真建议,利用麾下清军主力集中于福建、浙江、江苏的事实,率原水师北上长江,“捣其心腹”,使清方进退两难。郑成功同意了这一提议,并可能提供了一些船只、食物和设备。这年秋天,张明真、张煌言等人率领水师前往江浙。
4月,李晶动员水陆官兵准备攻打海城县和中左所(夏门)。28日,清军在李晶的指挥下在祖山头扎营,并开始进攻海城。五月的第一天,郑成功的统派军队抵达海城。第四天,李晶调集了数百支矛枪轰击郑军阵地,郑军的许多长矛和栅栏都被损坏了。第二天,侯莉镇的陈葵和后冲镇的张烨见被动挨打不是办法,要求主动出击。郑成功同意他们的观点。清军一见邴正出营,立即遭遇密集炮火。郑成功下令撤退并坚持下去。清军继续用长矛轰击,镇远村附近新建的长矛等工事被夷为平地。郑军兵失屏障,官兵皆惊。郑成功下令挖掘地穴藏身,同时鼓舞士气。为了进一步坚定战士们的决心,郑成功亲自冒着密集的炮声爬上高耸的敌台观察敌人的位置。他判断清军在开了两天矛枪后,即将发动全面进攻。当晚,他派神器镇何明、洪山在两军相持的河沟里埋下大量火药,准备好导火索,送去待命。
入夜后,清军不断鸣枪。第五鼓的第七天,李晶命令绿营士兵在空炮的掩护下带头,满洲里士兵紧随其后,蜂拥而入填河登门,直抵城门,箭如雨下,企图一举入城。天亮后,郑成功看到大部分士兵都过了河,立即命令何明等人点燃导火索。沿河埋藏的火药同时爆发,烟尘遮天蔽日。刚渡河的清兵大部分都被烧死了。甘慧趁机横扫军队,把清军搞得一塌糊涂。眼看败局已定,李晶急忙下令士兵强迫民夫携带火炮连夜逃回漳州。郑成功在海城之战中的胜利,沉重打击了锦里部清军,恢复了漳州战败造成的低落士气。
海城之战后,李晶被清廷召回京师。青和郑再次相持不下。1653(清顺治十年,七年)农历五月,清军两次大败后,顺治帝封郑成功为“海成公”,郑成功不接受。八月,双方与泉州府安平弘治议和,郑钧得以休薪,稍作整顿。11月,顺治皇帝再次加封,答应给一座房子(全州府)安置士兵,但郑成功仍不接受。
1654(清顺治十一年,李勇八年),定西张厚明镇看到清军已集中兵力于福建,江浙防御势必空虚;于是,他向郑成功请了一位老师,率领数百艘战船北上,攻占了长江以南地区。张明镇北伐之师沿长江进攻,直抵金山寺,威胁南京城。然而,由于缺乏后援,我不得不返回李。二月,清廷又派特使到郑成功,答应把地方让给兴化、全州、漳州和潮州。郑成功再次拒绝,理由是“兵马多,地方不够几个省用。”八月,清朝派使节来议;郑成功的兄弟杜政和尹正也在特使之列。郑成功说“清朝没有诚意”,“只要我不被召见,我父亲在朝鲜就很荣幸”,再次拒绝了清朝提出的条件,坚持抗清。南明熙宁王李定国联系郑成功,希望从东西两个方向共同进攻广东,使明朝的势力得以融合;如果沿长江北上,攻打江西、安徽、江苏三省,复兴大业可期。郑成功派林查、周瑞西征,却因故推迟了与李定国的约会;结果李定国孤军奋战。虽然收复了肇庆,但还是败在了广州城外。李定国对与联合北伐寄予厚望,甚至促成了李与郑炼的联姻以巩固联盟。但令李定国颇为失望的是,郑成功因为屡战屡胜,错过了这一盛事。同年,清朝漳州守将刘国轩向郑成功投降,率领郑军进入漳州府城。漳州将军镇张诗尧见大势已去,以下官员全部投降郑军,十二月,郑军分兵进攻,攻占同安、南安、惠安、安溪、永春、德化五县,大军进入兴化。
1655(清顺治十二年,李咏九年),由于李咏和郑成功的势力相距甚远,郑成功被授权设六部官,并获准任命官职,设武官一名,文官六名。每次郑成功祭奠官员时,他都会邀请宁靖、树贵和其他明朝皇室成员观看仪式,以示对制度的尊重。郑成功还将夏门(当时叫中左所)改名为“思明府”,并建有武馆,亲自监督官兵们练习。9月,清廷定远将军、太子郑亲王率3万大军进入福建,与驻闽部队一起准备攻厦。郑成功巩固了金门和厦门的防御。同时,派遣部还会带领艇师分两路出击,一路北上浙江,一路南下广东,清军很难兼顾头尾。北有郑军连战全胜,攻舟山。郑军虽曾南征揭阳,但被清军援军击败,伤亡惨重。
1656年(清顺治十三年,十年)四月,调集各路水军攻厦,在围头海域被郑重创,清军大败。郑军打赢了泉州之战。12月,郑成功的部队在闽东北的护国岭战役中获胜。1654年(清顺治十一年、李咏八年),张厚明镇、南明定西监三次领兵入长江口。一月,南明军顺流而上,到达镇江附近的瓜州、金山。4月,南明军再次进入长江,直到镇江和一真(今江苏仪征),离江宁更近了一步。12月,张明真等人率领400余艘战船到达江宁北部的燕子矶地区。清军早有准备。经过一场激战,明军回到崇明岛。虽然长江“探险”没有取得很大的成果,但南明方面采取的海上游击战,让清军完全陷入被动和无奈。
为了巩固江宁等地的防御,1655年(清顺治十二年、九年),清廷将存放在江宁仓库的“杀手锏武器”——红加农炮移至镇江堡。清廷没有想到,更大规模的长江会战即将到来。1658年(清顺治十五年、李咏十二年)期间,清军集中主力围剿云贵南明的李咏政权,东南防御较为空虚。郑成功预料江宁防守薄弱,决定利用这一有利战机全力进攻江宁,并于8月率领舰队从舟山北上。但是,郑成功的船队长期在福建海域活动,对浙江海域并不熟悉。另外,它航行到洋山(今浙江舟山大洋山岛)时,遭遇台风袭击。从8月9日到11日,暴风雨从未停止。
面对陌生的海域和突如其来的台风,郑成功的船队一下子陷入了绝境。船只在巨大的风浪中不堪一击,有的直接葬身鱼腹,有的四散漂流,有的搁浅在大陆海岸。郑军官兵及家属伤亡惨重。超过8000人淹死,包括郑成功的妃子和三个儿子。这场强台风阻止了郑成功的北上,也暂时化解了清军面临的危机。主要词条:郑成功北伐及南京战役北伐准备1659(清顺治十六年,十三年)。4月19日,阳山之难后经过半年多的整顿和恢复,听说清朝在元年二月调兵三路进攻云贵李勇政权,于是郑成功再次大举北伐。5月13日,郑成功再次率领大军从浙江沿海北上。至此,郑军* * *拥有大小船只3000余艘,兵马10余万,铁骑8000人。先攻占定海(今浙江舟山),消灭清军定海水师,烧毁百余艘,基本消灭清军海上力量,解除进军长江的后顾之忧。6月,为遏制清军对南明李咏政权的三路围攻,郑成功与张煌言合作,率领83营17万水陆两栖部队北伐南京。围攻南京的郑成功北伐军,水陆并进。不久,焦山、瓜州被攻陷,长江重要门户镇江及其各县也被攻陷。6月26日,郑成功的先头部队已到达南京郊区,7月12日,南京之围完成。与此同时,张煌言率军沿江,占领了太平、宁国、池州、徽州等22县。清廷得知后很惊讶。
顺治皇帝气得慌,扬言要下令亲征。七月初八,顺治帝命内政大臣大肃为安南将军,统一兵力增援江南。在郑成功《兵临城下》大获成功期间,南京的气氛很紧张。清军反攻郎左婷,烧毁南京城外城墙附近的房屋,将南京城十里内的居民全部迁入城内。其次,贴出告示,安抚人心,派兵严密检查,杜绝内政,严惩趁机抢劫闹事者。最后要加紧储存粮草,购买武器,收修船只。此外,我们还需要修复桨、绳等物品,招募舵手和水手,为未来的水陆反攻做准备。
这时,郑成功在祭拜明陵的时候,也让士兵喝酒庆祝。他被一时的胜利冲昏了头脑,被清军的招数迷惑了,使战事拖延了一个月。被困在南京的清军总督郎,抓住郑军将士为祝寿,“饮鸩止渴”,斗志涣散的有利时机,指挥清军水陆夹击。1659年(清顺治十六年,十三年)七月二十四日,清军南京最高统帅卡卡木组建八旗军和绿营军混合编队。陆上兵分三路,水上兵分一路,杀出城外与郑军决战,与此同时,江苏巡抚蒋派出兵相助。具体进攻方向如下:第一路是清军,从东北、东、东南、南、西南、西北六个方向围攻幕府山郑军主力。第二路,清军从西面进攻幕府。第三路清军从北面进攻幕府山,伺机在长江上焚烧郑军船只,切断他们回江的路。第四路清军,从水路出发,由提督关忠义率领,攻击郑军河上的船只。北伐是一场惨败。清军用大炮轰击郑军的营地,然后直接发起冲锋。骑兵也下马步行作战。不到半天时间,郑军多处营垒相继被清军攻破,剩下的人马都逃到了河边。郑军水师一边指挥黄安及其部下拼死一战,一边掩护从岸上逃跑的败兵及其家眷撤退,救出了数千名跳河从水中逃回的郑军将士。在激烈的战斗中,郑军的海军损失了500多艘船只。但他们最终顶住了清军的水上攻势,掩护残军撤至船上,避免了全军覆没的悲剧。
郑成功率部急退金门、厦,但张煌言被孤立,从浙东撤退,北伐最终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