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民间剪纸的艺术特征
在陕西从南到北,尤其是黄土高原和秦川,随处可见红绿绿的剪纸。古拙的造型、粗犷的风格、有趣的寓意、多样的形式和精湛的技艺在陕西乃至全国民间艺术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陕西剪纸被专家称为“活化石”,因为它完全继承了中华民族古老的造型图案,如鱼的脸,狮子的头,和类似周文桦的“抓包子的娃娃”。《牛耕地图》等类似于汉画像。继承了中国的阴阳哲学和生殖崇拜的观念。如陕北剪纸中的鹰踏兔、蛇盘兔、鹤抱鱼、鱼戏莲、蛙、鹿、鱼、鸟等。
陕西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政治文化中心。传说中的黄帝葬于陕西* * *通灵桥山,宝鸡半坡、临潼、姜寨、北首岭等地发现了五千年前的仰韶文化遗址。周、秦、汉、唐等13个朝代都在陕西建都,留下了丰富的民俗文化遗产。
陕西剪纸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艺术形式。在全国各地风格各异、各具特色的剪纸艺术中,古老古朴的陕西剪纸以其独特的魅力受到人们的喜爱。陕西剪纸的主要形式有窗窑顶花、炕外花、门画、挂帘、枕花、桌裙花、鞋花、婚礼双喜花、服饰点缀花、神社贴花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窗花是最常见的。每到春节,不管是哪里的农村,都在窗户上贴上白纸,贴上红纸剪成的窗花,庆祝新年。陕西窗花,在表现内容上,一是继承传统,二是贴近生活,近距离反映现实。有人物活动,有花鸟鱼虫,有鸟兽,有民间故事传说等。造型严谨,民间气息十足。陕西剪纸大多出自农家妇女之手,其特点是简单、粗糙、简洁、清晰。他们创作的剪纸充满浓郁的泥土气息和强烈的情感色彩,没有任何矫饰,民风淳朴。他们一方面受到民间文化的影响,一方面又细致地观察和理解生活,凝聚着普通劳动人民的智慧,通过大胆而丰富的想象,用剪纸来表达他们对生活的感受和对美的理解。
在陕西剪纸艺术中,陕北民间剪纸是第一个。由于这一带交通闭塞,闭关锁国近百年,外来文化难以传入,但古老的文化艺术却被农妇继承,代代相传。比如有些剪纸继承了汉代画像石的风格,轮廓极其简洁饱满。生动而富有想象力。比如农家乐春节贴在门上的“瓜子娃娃”四肢是用纸剪出来的,脑袋换成了瓜子。因为作者都是农民,人群广泛,年龄各异,剪纸的题材丰富多彩。蔬菜、花木、放牧纺织、婚丧嫁娶、民俗等等都是老年作者表现的对象。关中剪纸因其造型优美、细致写实而深受人们喜爱。陕南剪纸数量不多,特点是精致夸张,细致真实。
剪纸是女性创造的文化。陕北有“找媳妇,要机灵”的习俗。找媳妇的时候“不要问人家瞎不瞎,先看人家手”,聪明就是看剪纸刺绣。有句话叫“看窗看帘”。看窗户是看切好的窗花,看窗帘是看刺绣技艺。一般认为,会插花的女人一定聪明,将来生出来的娃娃自然也聪明。如今在陕北农村,谁会插花,依然受到全村人的尊敬。腊月的时候,大妈大妈们互相学习剪花,出来好看,争样品。在第一个月,女人们互相拜访,看谁的窗花最好,谁的手最灵巧。
陕西的剪纸形式多样,一是单色剪纸,二是彩纸拼贴剪纸,三是点彩剪纸,四是浸润剪纸,五是纸塑窗花,六是剪纸熏样。
陕北剪纸以单色剪纸为主,造型简约质朴,注重夸张变形,传承了古代的审美趣味和造型理念。在内容上,以动物和花卉为主。都说孔子开悟天下,但是他冷落了陕北,所以陕北人的气质不如关中人温和,所以极富创造力,情感淋漓畅快,所以个性很强。在陕北的靖边、安边、定边,人们三面剪纸,剪纸成了另一种风格,含蓄、小巧玲珑、中小、描写准确。“乐乐”细如针尖,剪线细如发丝,不同于延安的隋和粗糙的剪纸,也不同于江南的别出心裁和写实。据考证,三边曾是边陲重镇,朝廷经常派南方将领镇守。他们和家人生活在这里,也带来了水乡的民俗文化,与古拙当地的民间艺术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三边剪纸。
由于良好的经济基础,gap地区的剪纸形式变得多样化,有单色、点彩、拼贴、纸和塑料等。内容以戏曲人物为主,花鸟动物常加琴棋书画、八宝等。,象征文化符号,具有浓郁的中原文化特色。Ku·舒兰是旬邑县民间拼贴剪纸的大师。她今年八十多岁,是陕西省文化厅命名的剪纸艺术大师。她将拼贴剪纸发展到极致,让专家学者惊叹不已。台湾韩生为Ku舒兰出版大型画册。中央电视台、陕西电视台拍摄专题片进行报道。合阳县罗占华老人创作的纸塑剪纸,取剧中人物造型,生动刻画了剧中人物的笔触和风格。渭北的单色剪纸受其皮影戏造型的影响,西府的单色剪纸受木版年画的影响,表现了中原深厚的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