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雾下的楼市政策走向:调整信号与“松绑”疑虑
在此之前,房地产市场面临持续调控,下半年信贷收紧使得市场成交大幅萎缩,部分房企遭遇资金链危机,导致股债市场持续下跌。
引发这轮资本市场升温的,是最近的一系列利好消息。165438+10月9日,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召开房地产企业代表座谈会,传达了融资和M&A政策松绑的消息。6月165438+10月10沈阳涉嫌调控政策大幅松动;最近高盛、贝莱德等国外机构都在大量买入中国房地产债券。
其中,由于未能得到各方证实,部分消息明显有“罗生门”嫌疑。但对于信心已经跌到谷底的房地产行业来说,提振作用还是很明显的。
事实上,自今年9月24日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召开2021第三季度例会以来,政策微调的预期就开始显现。一个多月来,各级监管部门和行业协会* * *除了公开表态,还召开了三次房企座谈会,相当罕见。
这些动作释放的利好消息成为房企的信心来源。但事实上,与外界扑朔迷离的解读不同,监管层始终没有释放出明确的“松绑”信号。所以,行业在现阶段能保持多大的乐观,还是值得讨论的。
改善住房信贷环境
受信贷政策收紧等因素影响,今年7月份以来,全国商品房销售规模连续3个月下降,到9月份,降幅达到两位数。不仅传统的“金九银十”并不完美,部分房企的资金状况也变得紧张起来。随着偿债高峰期的临近,少数企业濒临违约。
受此影响,热点城市第二轮集中供地无疾而终。与第一轮供地的热情相比,溢价率下降、流拍率上升是普遍现象。很多地块因为登记不足,出现了“无拍先得”。
同一时期,一些机构开始出售房地产债券,导致一些美元债券的价格大幅下跌。股市也表现不佳。三季度以来,a股房地产板块以负增长为主,鲜有上涨。这种突然的下降让很多从业者措手不及。
自9月底以来,情况发生了变化。
9月24日,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召开2021第三季度例会,称“维护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和住房消费者合法权益”。
9月29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召开房地产金融座谈会。会议要求,金融机构要遵循法治化、市场化原则,配合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维护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维护住房消费者合法权益。
10 6月55438+05日,中国人民银行召开2021三季度金融统计新闻发布会。金融市场部主任邹兰首次解释了信贷紧缩的现象。“个别大型房企风险暴露,金融机构对房地产行业风险偏好明显下降,导致持续收缩,房地产开发贷款增速明显下降。他称这种变化是金融机构的“短期过度反应”。
此外,“部分金融机构对30家试点房企融资管理细则也存在一些误解,会要求‘红档’企业的有息负债余额不得增加。误解为不允许银行发放新的开发贷款,企业通过销售偿还贷款后,本应得到合理支持的新开工项目得不到贷款,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部分企业资金链紧张。"
事实上,随着这一轮的声明,信用环境也有所改善。华东某房企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虽然不是普遍现象,但部分银行已经重启开发贷审批流程,一度停滞的房贷也开始发放。
RealData监测的重点城市房贷利率数据显示,6月5438+10月RealData监测的90个城市首套房贷款和二套房贷款利率分别为5.73%和5.99%,均较上月下降1个基点,为上述指标首次出现环比下降。
6月165438+10月10日,央行首次罕见发布个人住房贷款统计数据。其中,6月居民中长期贷款增加422654.38+亿元,为今年5月以来首次转正。并且在近十年同期对比中,规模仅低于2016 10个月。
"这也是住房信贷环境改善的一个表现."RealData首席市场分析师徐小乐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但实质性改善还需要时间。
未确认的福利
今年6月底5438+10月以来,监管层很少对房地产公开表态,但对市场的关注不减。
在10、15到119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国家发改委外资司、国家外汇管理局、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 * *召开了三次代表房企座谈会。
从上述会议传递的信息来看,完善融资政策、恢复市场信心是与会房企的主要诉求。在最近的一次讨论中,一些与会者提出了一些建议,如放松“三条红线”政策,提高信贷额度,不降级股票项目(评级时)。
这些建议很快被市场解读为利好。不过,一位参与讨论的房企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这种呼吁只是与会者的建议,并不是最终结论。
他说,在他参加的一次讨论中,监管部门主要侧重于了解一线情况,听取各方建议。会上没有做出明确承诺,会后也没有发布公开消息。因此,政策最终能否按照参与者的意愿进行调整还是个未知数。
“只能说市场需要太多的利润,太多的信心。”他说。
165438+10月10,又一个似是而非的罗生门事件再次刺激了市场情绪。当天有传言称,沈阳将出台六项措施,包括解除限购、解除限售、放宽契税政策、限贷限房、提高按揭贷款效率、放宽备案价格等,从而大幅松绑楼市调控。
165438+10月11沈阳楼市资深从业者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公司部分领导参加了近期政府部门的讨论,听说了类似的政策,但没有看到具体的文件。截至记者发稿时,沈阳市房产局对媒体表示,沈阳仍执行现行的限购限售政策,没有任何变化。
在此之前,武汉、义乌、哈尔滨、长春都曾出台过所谓的“救市”政策。相比之下,传闻中的沈阳版最精彩,也因此最受关注。
在雾下
即使一些消息的真实性受到质疑,但市场信心得到了提振。事实上,在利好刺激下,自6月11以来,房地产股债市场均有回暖迹象。165438+10月9日,沪深地产股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上涨。
趁着这股“东风”,世茂集团董事局主席徐荣茂分别于10月5日和10月9日投入约6543.8+0.623亿港元,两次增持世茂集团。165438+10月9日晚间,旭辉控股也发布公告称,将以配资方式募集资金,大股东林氏家族承诺“全面兜底”。
今年9月,部分房企通过大股东增持,短暂为市场注入信心。相比之下,护盘行为发生时,市场情绪明显较高。
最近,高盛的投资组合管理团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正在购买中国房地产企业的债券。其团队成员表示,个别房企风险事件引发的连锁反应和传染风险被高估,市场正在消化这种风险。此外,另一家国际投资机构贝莱德(BlackRock)最近也买入了中国房企的股票。
“外资抄底”传递出的信号意义明显强于“内资支持”。结合之前传递的信息,就不难理解最近股债市场的意外反应了。
但也有分析人士指出,不应过度解读信号含义,因为政策见底后的小幅调整并不意味着大规模的宽松行为,也不能简单理解为“救市”。相比外界的一厢情愿,监管层始终没有释放出明确的松绑信号。而如果把目前纷繁复杂的信息过滤掉,并没有多少确定的、实质性的好处。
在10年6月中旬的一份声明中,高层曾经对房地产市场做出明确的调整。“房地产市场存在个别问题,但风险总体可控,合理的资金需求正在得到满足,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大局不会改变。”这也意味着,目前不存在大幅放松政策的基础。
上海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主任严跃进认为,现在谈“松绑”还为时尚早。我们应该密切关注过去两个月的市场变化。在信贷政策已经有所改善的情况下,如果住房和土地市场有所改善,就没有必要对政策进行大的调整。
前述地产商也认为,即使政策调整,监管层也更倾向于利用窗口指导进行隐性调整。这种方式更有利于预期管理,因为不需要进行明确的政策发布,市场方可以感知到执行层面的微妙变化。
同时他表示,这次调整不会很大,仅限于目前的口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