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第一批本土新语言教学辅助人员:带着新台湾省的儿子去了解文化之根。
“晕。ibu guru。”、“泰曼-泰曼”和“特利马卡辛”,我在早自习时间进入新北市吉穗国小。即使小教室里只有三个学生,孩子们大声朗读、欢笑、奔跑的声音也不输给30人的班级。原来这是新居民的印尼语选修课。学生们正在玩一种另类的“大富翁”。抽签进步后,他们打开中文牌,从桌子中间找出对应的印尼文,看谁先到达终点,然后就可以品尝到来自印尼的小吃脆皮面了。如果不实际进入教室,很难想象孩子们在乍暖还寒的早晨,学习是如此的起劲。
正是陈教授印尼语点燃了孩子们的学习热情。目前,她是教育部国家教育司新居民教学辅助人员的第一个先锋。除了在吉穗小学教印尼语,她还在新北市文圣小学和北大小学教印尼语。今年8月,108课程推出后,新的土著语言被列为小学语言领域的选修课,并向学生开放了7种东南亚语言:越南语、印尼语、泰语、缅甸语、柬埔寨语、马来西亚语和菲律宾语。
“我从来没有想过当老师,”陈说,从一个新移民到负责教授新的母语,她对一切都感到惊讶。土生土长的印尼人,20年前刚大学毕业,却发生了印尼排华事件。陈搬到台湾省找工作,于是她与丈夫相识相恋,并成了台湾省的媳妇。
在教授新居民语言之前,陈说,“我在一个工业区的一家技术公司做过清洁工,在移民局做过翻译,后来在王先生的铁厂帮忙,但我一直没有找到自己的位置。”“三年前,因为初中参加了一个补习班的课程,她收到了补习班老师介绍的《新居民语言教学辅助人员培训班》。抱着试一试的心情,她在桃园市杨梅小学夏令营尝试教学。”第一次教小学生印尼语就爱上了!我看到孩子们非常想学我的语言!」
陈很受鼓舞,她希望看到孩子们眼中的闪光,并更多地了解印尼文化。她除了使用新北市教育局编的印尼文学习教材,还搭配不同的单元内容,带着她的学生制作印尼特有的姜黄饭和wow皮影戏。“孩子就是喜欢用手做,结巴,玩游戏,不要强迫他们学习写字。从这些活动入手,让他们喜欢说话,听得懂。」
“我不仅教我的孩子印尼文化,学生也教我更多的中文,”陈笑着说。有一次她想教孩子“坐电梯”,印尼语念得很正确,但翻译成中文时却念成了“滴”,孩子很快纠正了陈的错误。“所以我是他们的老师和学生,互相学习。」
“20年前,当我第一次在台湾省结婚时,我觉得自己被当成了局外人。很多人一听说我是印尼的,开头总会问:你不吃猪肉吗?你为什么不戴头巾?陈摇摇头,解释说不吃猪肉和戴头巾是伊斯兰教的一种规范,并不代表所有印度尼西亚人的生活。印度尼西亚还有其他宗教信仰。
为了让学生了解最真实的印尼生活和文化,每年寒假,陈带着孩子回家探亲时,都会从家乡带回各种土特产和桌游,比如Enaak鸡肉面、Congklak贝壳游戏等。陈说:“儿子笑话我,当老师比当妈还正经!」
即使一周只有一节课,小学生也记不住太多的语法,只能学习基本的问候语和生活词汇。“很多同学下课后都和妈妈回印尼探亲了,在飞机上可以用印尼语和空乘打招呼。”最让陈开心的是“有一个学期下课后孩子们跟我说,他回家可以跟新住户的妈妈们说悄悄话,还可以用印尼语写母亲节贺卡。我妈很感动,我也很感动。让学生更多地了解母国的文化,拉近新居民的亲子关系,成为陈授课的最大动力。
在教学现场,她曾听到其他老师和家长质疑:“你为什么要学习新的原住民语言?”陈并没有讳言。她一开始很无语,但并没有灰心。“来到台湾省二十年,现在我觉得自己已经被接受,被视为台湾省的一员。我想帮你搭建一座桥梁,让台湾省的孩子更好的了解印尼,将来用印尼语向印尼人介绍台湾省。」
面对108课程中新增的新土著语言选修课,陈充满期待,计划号召更多东南亚国家的姐妹参加培训。“我希望这个教学能发展成我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