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的文学艺术
全县有金山文化广场、连山文化广场、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青少年宫等场馆,有民族歌舞团。乡镇有文化站和文化室(农家书屋)。广场文化、送戏下乡、送电影下乡、送图书下乡等活动深入开展,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民间艺术整理开发和文化遗产保护有序进行。先后出版了《民歌集》、《民间文学作品选》、《民间文艺作品集》等书籍,小长鼓舞、鞭炮、炸狮子等被申报为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发现吉田桂北山等4处新石器时代遗址,馆藏文物1700余件,认定太保西门楼、马头山摩崖石刻及城堡遗址、鹰阳关革命遗址等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0处。中国是民间文化艺术(烟花)的故乡。广电网络改造全面铺开,覆盖面逐步扩大。《除夕之歌》是连山县庄区上帅乡的群众性歌唱比赛。“年夜歌”的意思,顾名思义,就是每年从春节前夕到元宵之夜,在小溪或河堤边唱歌,各村的人,不分男女老幼,都可以参加。有约定的时间,也不约而同。一般一个村为一方,几个村联合为一方。各方也不甘示弱,请来经验丰富、学识渊博的“歌手”,“歌手”带在后面授课或出谋划策。歌手一般是一对,但可以是一男一女,也可以是两男两女,要求声音合拍。唱歌的时候,两个人并排站在一起,各自用一个手指放在耳朵上,放大嗓子唱,让河对面的人都能听清楚。唱年夜饭歌不规定哪边先唱问题。如果对方答不上来,提问者也会把答案唱出来告诉对方。但由于双方都不肯认输,所以经常唱到深夜,甚至通宵,有的唱了几天几夜。歌手越多,规模越大,邻近乡镇的歌手也来参加比赛。
年夜饭歌曲的对唱主要由知识类歌曲组成(如拼写、猜东西、猜谜语、数数等。),而且很大一部分都是随机歌曲。年夜饭歌曲多是高调演唱,有一定的格式和节奏,文字结构整齐,比较多,声音高亢悦耳,悠扬独特。比如《除夕之歌》:“大年三十,除夕拜年,读书是孔子,唱歌是刘。”春节;春节
春节是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在正月初一至十五期间,壮族人白天走亲访友,晚上举行文化活动。有一个“歌唱之夜”,男女各就各位,围着火堆唱着歌,敲着鼓,在村子里走来走去。
元宵节
每年正月十五元宵节,每个乡镇都有“火狮”活动。鞭炮声中,舞狮者轮番上阵,场面壮观。
耕作节
二月初二是壮族的耕田节,家家户户都为节日熬汤,预示着来年一帆风顺、丰收。壮族父母头戴蓑衣,头戴笠帽,卷起裤腿,赤着脚,端着一碗汤,祝愿田地“一年到头风平浪静,丰收”。在这个节日里,游客们通常会吃点东西,不过夜。意思是住酒店,山上庄稼会被动物糟蹋。瑶族人把年糕拿到地上,插在竹竿上给鸟儿吃,希望春天播种时鸟儿不要吃地里的种子。
4月8日
古时候叫“龙华会”,俗称牛王生日,是壮族的大节日。这一天,在庄佳和牛棚门口种上叶枫树枝,牛群免役,宴席十分热闹。并煮黄黑糯米分别喂黄水牛,人也捉食。如果家里有生病的孩子,就把他带到牛棚里抢着吃,让孩子吃得像牛一样,长得又快又壮。
窑街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连山的瑶族人翻山越岭不叫端午节,叫瑶族节。这一天,姚胞除了杀鸡杀鸭,吃粽子,还在大门口挂葛藤辟邪。
七月香
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是连山壮族的传统节日“七月香”。在这个节日里,壮族家庭成员不邀请客人加菜,而是去河里游泳和洗澡。传说在这一天,天上的银河水与人间的河水相遇,所有的河流都流淌着圣水,这对人类非常有利。洗澡后,人们可以消炎,解毒,驱邪,滋润皮肤,使他们美丽,避免痱子,少生病,长寿。在这一天,壮族的女孩和年轻妇女习惯于在中午时分跳入河中洗头、洗澡和玩手。相传这一天取水作醋,醋香持久,故称“七月香”(又称“龙节”)。2006年9月23日,首届庄佳“七月香”水节在广东(连山)成功举办。
九月
壮族人称之为禁火节,举行“送火神”活动。在这一天,农民们用稻草或茅草在荒野中搭建小屋。晚上各家都会用火把烧房子,然后在黑暗中喊一声回家,意思是送火神上天避火。
除了上述大型节庆活动外,在6月6日的年味节上,壮族人会包起两三公斤的艾青棕,前往田头祭神。在壮族语言中,它被称为“白九那”,祈求田头的神保佑丰收。7月14日是壮族的探亲节,8月15日是中秋节,10月16日是瑶族的歌厅等等。连山的传统民间体育包括武术、烟花、追灯笼和“母鸡孵蛋”等儿童体育游戏。
抢烟花
抢花炮,俗称回鞭炮,是壮族人民举行庙会时的一项传统体育活动。每队8到10人。比赛时,将直径为8厘米的铁花环放入装满火药的铁锹中,然后点火将花环送上天空。花环落下时,双方选手或抢或躲或猛烈投掷,气氛紧张热烈。在规定时间内,当裁判鸣锣或吹哨宣布比赛结束时,手拿花环的一方获胜。花环是属于胜利者的,它将被归还给枪械俱乐部去玩游戏,名字叫“还枪”。
追逐天灯
追天灯也是壮族的传统体育项目,活动时间多在春节期间的晴天进行。天灯又称“孔明灯”,先用竹竿编织成底径0.33-1米、高1-2米的圆柱形或圆锥形框架,再用纸紧紧糊住,形似火箭,内部悬挂铁丝制成的火蓝,以放松柴火燃烧。制作天灯,要求上下对称,左右平衡,轻便,这样天灯才能平稳上升,圆锥形的天灯也要配舵。放飞时,燃蓝中的松木被点燃,人们敲锣打鼓打唢呐,人群激动。天灯渐渐升向天空。当鞭炮声在底部响起时,人们开始追逐它们。不管天灯飘到哪里,游了多远,都去追,先抢到天灯就赢了。那天抬灯回来,人们也敲锣打鼓,吹唢呐欢迎。
母鸡孵蛋
母鸡孵蛋在壮语里叫“该放了”,是壮族孩子的一种体育活动。参加游戏的人数一般为6至8人。游戏开始前,在地上画一个直径约为0.5-1米的圆作为“鸡窝”,在“鸡窝”里放7-8个拳头大小的石头作为“蛋”。然后,抽签选出一个在游戏开始时扮演“母鸡”角色的人,扮演“母鸡”的人先在“鸡窝”里四肢着地支撑着,看起来像“母鸡孵蛋”。任务是保护“蛋”不受他人伤害。剩下的都是围着“鸡窝”“抢蛋”。对于来“抢蛋”的人来说,如果“母鸡”踢了身体的任何一个部位,就不能再来“抢蛋”了。玩“母鸡”的,伸脚踢人时手不要离开地面,更不允许踢“鸡窝”外的人。一轮游戏结束,玩“母鸡”的人不让“鸡蛋”被抢走就是胜利,抢了就是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