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窑瓷器的鉴定

越窑瓷器之所以闻名于世,是因为它不仅釉彩如玉,冰雕如玉,而且造型精湛,雕刻精美,瓷器众多,深受海内外人民的喜爱和珍惜。可以说,对越窑的研究已经从浅层次逐渐扩展到深层次。鉴定的层次也是由表及里,从一般的古董角度出发,逐步从考古类型学研究入手,对瓷器进行科学的整体评述。

瓷器的鉴定是一门学问,是古代器物的组成部分之一。在考古发掘的古墓、古遗址、古窑址中,出土了大量各种窑址的瓷器制品,包括相对年代和绝对年代的器物,为我们提供了鉴定的标准仪器。根据考古发掘资料和零散文物中的瓷器制品,鉴定器物应掌握五个要领:造型、花纹、釉色、烧制工艺、铭文。这五个要素应该有机地结合在一起。20世纪50年代以后,对古陶瓷的系统科学技术研究逐渐展开。类似于50年代中期,在中国科学院冶金陶瓷研究所成立了中国古陶瓷研究组,该研究所后来成为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科技检测手段正式介入古陶瓷鉴定。冯,故宫博物院古文物部研究馆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专门研究古陶瓷。她告诉记者,古陶瓷的技术鉴定有很多,包括成分测定和年代测定。

"技术鉴定有助于古陶瓷的鉴定."冯指出,故宫博物院在2005年陶瓷研究中心成立时购置了一批仪器,近两年已应用于古陶瓷鉴定。从前年开始,作为宋代官窑瓷器研究项目的一部分,他们利用无损检测仪器完成了50多件陶瓷文物的分析检测。“这对故宫官窑的研究还是有帮助的。通过使用仪器检测,发现部分官窑构件属于河南。学术界一直认为是南宋官窑,但靠近河南的应该是北宋时期北方产的。传统的专家经验鉴定更多的是基于个人经验和体会。在建立标准体系的情况下,对评价者进行比较评价。经过长期接触大量的古陶瓷标准,鉴定师在脑海中建立了一个数据库,里面包含了古陶瓷不同时代不同窑口的本质规律。因此,与“标准装置”接触的时间长短和接触量的多少就成了鉴别的关键。

而且技术鉴定也需要实战积累,建立数据库。“由于我国技术鉴定起步较晚,数据库积累不多,也存在不足。相比之下,牛津大学的检测起步早,数据库积累多,相对更可信。”冯告诉记者,在两种鉴定方法都存在不足的情况下,最可靠的是综合运用两种鉴定方法。

越窑青瓷的莲瓣纹出现在南北朝和唐代,融合了外来文化,形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艺术风格,使越窑青瓷更加绚丽夺目,在世界文化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