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3 unit 3知识框架
一、冰儿* * *用身体
1,原因:
①根本原因:20世纪50年代,西欧国家生产力发展迅速,各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联系加强。
②主要原因:欧洲只有联合起来才能保证自身的安全和发展。
③直接原因:为了摆脱美国的控制。
2.成立:1967年,欧洲煤钢同构、经济同构、原子能同构合并为欧洲同构。
3.性质: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
4.合作内容:关税、农业和货币、加强科技合作(其中关税同盟和农业政策是欧盟的两大支柱)。
5.影响①促进西欧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实力增强。
美国的霸权地位严重削弱,不得不改变对欧政策。
③有效冲击了两极格局,促进了多极化发展。
第二,日本
1,经济发展事业
①基本前提:日本进行民主改革,铲除封建残余因素。
(2)美国大力支持日本。
日本政府非常重视科技和教育,利用国家力量大力推动经济发展。
2.影响
(1)日本经济逐渐达到并超过战前水平,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大国。
(2)日本改变了战后初期对美一边倒的政策,实行以日美关系为中心的全方位外交。
(3)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呈现美、日、西欧三足鼎立。
④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加速了多极化进程。
易错易混淆的高中历史知识
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
易错点
1,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看世界第一人”,但他对西方的了解并不深刻,他只是第一个向西方学习和借鉴的人。
2.坚持“中体西用”的不仅是地主阶级洋务派,还有早期的资产阶级改良派。
3.康有为利用孔子的权威推动政治改革,新文化运动则高喊“打倒孔家店”,但两者的实质都是宣扬资产阶级思想文化。
困惑点
1,近代史上几次不同的思想解放运动。
“思想解放”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用资产阶级思想文化来批判和反对当时仍在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封建思想文化,如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思想解放”,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社会问题,把马克思主义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思想解放”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从实际出发,勇于探索和创新,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奋斗。
2.地主阶级反抗与洋务之比较。
抵抗派以林则徐为代表,洋务派以易信、曾国藩、李鸿章为代表。虽然两个派别都属于地主阶级,但他们的目的是不同的。抵抗派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即抵御外侮;洋务派则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即维护清朝的统治,镇压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
3.虽然维新派和洋务派都主张向西方学习,但他们的主张明显不同。洋务维护封建制度和思想文化,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思想文化,实行君主立宪制,改革教育制度,鼓励发展民族工商业。他们的根本区别在于“向西方学什么”。两派分歧的根源在于他们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4.维新派(改革派)和革命派同属于资产阶级的政治派别,但具体主张不同。维新派(改革派)都要求保留清朝,实行君主立宪制,革命派要求推翻清朝,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和制度;改良派(改革派)反对使用革命的手段和方法,革命派则坚持使用武装起义。
5.研究中国近代思想解放思潮,要把握三个特点和四个阶段。
三个特点:第一,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求变的思想主题是为了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向西方学习与抵抗侵略、启蒙和救国联系在一起,体现了强烈的反封建、反侵略性质;第二,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的连续过程
深化的过程;第三,中国人对西方文化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被动接受(如新思想的萌发和洋务运动)到主动选择(如辛亥革命)的过程。最终,中国* * *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救国和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四个阶段: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地主阶级学会了“神器”;从戊戌变法到20世纪初,资产阶级研究的是“制度”;1915到1919,资产阶级研究《思想文化》;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中国* * *产党从“走俄国路”转变为“走自己的路”。
高中历史是必修知识。
首先,雅典民主的基础
1,背景:
(1)平桂与贵阳矛盾突出。(表现在:富商与贵族、平民与贵族的矛盾)
②梭伦被选为执政官。
2.基金会:索伦改革
(1)内容:
经济上:发布释放令;鼓励工商业发展等。
政治上:雅典公民按年收入分为四等,规定不同等级享有的政治权利;由400名成员组成的会议被规定为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建立最高法院-陪审团法院。
(2)原则:中立。
(3)评价:
正面:开启了雅典的民主进程;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广大平民和商人的权利,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贵族势力。
局限性: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社会矛盾。
3.建制:克里斯蒂尼改革
(1)内容:(政治上)
分十个行政区代替原来的四个血族部落;500人会议取代“400人会议”,对所有人开放;确定了抽签和轮换的原则;组成一个由十名将军组成的委员会;陶骈流放法等。
(2)评价:(意义、影响)
打破了部落贵族势力对政权的控制,雅典国家终于形成;它标志着雅典民主制度的正式建立。
第二,雅典民主的“黄金时代”(佩里克莱斯改革)
1,背景:
(1)进入古典时代。(波斯战争的胜利)
(2)有雇工的贫农地位提高,工商业民主人士活跃。
(3)民主党阵营领袖佩里克莱斯再次当选首席将军。
2.内容:扩大民主。
(1)扩大公民参政范围:除十将军外,所有官职均向全体公民开放,并已抽签决定。每个公民都有发言权和选举权等。
(2)有三个民主政治机构:作为常设机构的公民大会、500人会议和陪审团法院。
(3)制定津贴制度。目的是鼓励公民参与公共事务,这是民主政治的保证。
3.评价:贵族政治权力被削弱,奴隶制民主政治达到顶峰。
第三,雅典民主的得失
1,损失:
(1)范围:在奴隶专政的基础上,奴隶、妇女、外国人被排除在民主之外。
(2)性质:原始的直接民主只适用于人口稀少的小城邦。
(3)方式:村里投票、轮流坐庄,可能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
(4)后果:成为个人争取权利的工具;“成功也是民主,失败也是民主”。
2.它是伟大文明的催化剂。
(1)开创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为后来的欧美资产阶级民主提供了思想基础。
(2)促成了雅典政治、经济、文化的高度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