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条约》的主要内容和签订背景
《黄埔条约》是清朝与法国于1844,10年10月24日在广州黄埔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也是法国侵略中国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接下来我分享一下《黄埔条约》的主要内容和签订背景。
《黄埔条约》的主要内容是《黄埔条约》的***36,附“关税税则”。主要内容有:
1.法国人可以在五个通商口岸永久居住,自由贸易,设立领事,停泊军舰。中国政府有责任保护法国的财产和货物,中国任何人都不能欺负或侵犯。
2.如果中国未来改变关税,它应该“在做出任何改变之前与法国进行谈判”。
3.法国享有领事裁判权,中国官员不得过问法国人与中国人或其他外国人之间的任何诉讼。
4.单方面最惠国待遇。
5.法国人可以在武口修建教堂和墓地,清政府有义务保护教堂。
签订背景《黄埔条约》又称《五口通商条例:海关关税》,是清朝与法国于1844年(道光二十四年)6月24日在广州黄埔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也是法国侵略中国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鸦片战争前,法国对华贸易规模较小,远低于英美。鸦片战争后,法国看到英国通过《南京条约》和《虎门条约》在中国攫取了一系列特权,也纷纷效仿。1844(道光二十四年)8月14日,法国公使拉尼来到澳门,派出八艘战船,以示强大。10至1,拉尼在澳门与清朝钦差大臣和两广总督举行会谈。拉尼在研究中英、中美条约的基础上,要求引用英美先例缔结条约。10年10月24日,被胁迫的清钦差大臣齐莹和法国公使拉埃尼在广州黄埔的法国军舰“阿吉莫特”号上,分别代表中法两国政府签署了中法《五口通商条例:关税税则》。因为条约是在黄埔签订的,所以又叫黄埔条约。
《黄埔条约》的影响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司法、海关和领土自治,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它进一步侵犯了中国的主权,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加速了清朝的衰落。
《黄埔条约》赋予法国美国在《王霞条约》中获得的所有特权,同时还规定允许法国天主教在通商口岸自由传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