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是怎么来的?

重阳节介绍

农历九月初九是传统的重阳节。因为在古代《易经》中,“六”定义为阴数,“九”定义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合阳,二九为重,故称重阳,也叫重阳。古人认为这是一个值得庆祝的吉祥日子,这个节日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庆祝了。

庆祝重阳节的活动是丰富多彩和浪漫的,一般包括旅行欣赏风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到处插山茱萸,吃重阳节蛋糕,喝菊花酒等活动。

重阳节,因为与“长久”谐音,而九又是数字中最大的数字,有长命百岁的意思。而且秋天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重阳节影响深远。人们对这个节日一直有着特殊的感情。唐诗宋词中有许多祝贺重阳节和咏菊花的优秀诗篇。

今天的重阳节被赋予了新的意义。1989年,我国将每年的9月9日定为老人节,巧妙地将传统与现代结合起来,成为一个尊重老人、关爱老人、帮助老人的节日。此时,全国各机关、团体、街道经常组织退休的老人到秋日赏景,或近水嬉戏,或爬山健身,让身心沐浴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很多家庭的晚辈也会帮年迈的长辈去郊区活动或者给老人准备一些好吃的。

重阳节的由来

重阳节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楚辞中就有提及。屈原《征途》写道:“集重阳入帝宫,十日后始见清都。”这里的“重阳节”指的是天空,不仅仅是节日。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写的《九天·钟繇》中,明确写道重阳守节:“年至月,忽回九月九。九为阳数,日月相合。是众所周知的,认为适合长久,所以是盛宴。”

晋代学者陶渊明在《闲散九日》诗的序中说:“我闲散,爱九之名。秋菊满园,却又惆怅,空为九华,惜字如金。”这里同时提到菊花和酒。大概在魏晋时期,重阳节就有饮酒赏菊的习俗。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节日。

在明朝,九月重阳节,宫里会一起吃花糕庆祝,皇帝也会亲自爬万岁山庆祝自己的秋志。这种习俗一直流传到清朝。

重阳节的传说

和大多数传统节日一样,重阳节也有古老的传说。

相传东汉时,汝河有瘟疫妖。它一出现,每家每户每天都有人生病死亡,这一带的人都被瘟疫恶魔蹂躏。

一场瘟疫夺去了少年恒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差点病死。病愈后,他告别爱妻和同乡,决定外出访仙学艺,为民除疫魔。衡静到处拜访老师,拜访世界各地的著名学者。最后,他发现在东方有一座最古老的山。山上有一位神通广大的神仙。在仙鹤的指引下,恒景终于找到了这座山,找到了拥有神奇魔力的仙人。仙人被他的精神所感动,终于收留了恒敬,教他降妖之剑,并送给他一把降妖之剑。恒景废寝忘食苦练,终于练成了一门超凡的武功。

这一天,仙人把恒景叫到身边说:“明天是九月初九,瘟神又要出来作恶了。你学了本事,就该回去杀百姓。”贤昌给了恒敬一包山茱萸叶子和一杯菊花酒,并偷偷教他如何辟邪,让恒敬骑鹤回家。

恒景回到了家乡。九月初九的早晨,他按照仙女的指示,带领村民来到附近的一座山上,给每人一片山茱萸叶和一杯菊花酒,准备降伏邪魔。中午时分,随着几声怪叫,莫问冲出了汝河,但就在莫问跳下山的时候,突然闻到了山茱萸的怪香和菊花的酒精味,戛然而止,脸色顿时变了。这时,恒景手拿降妖剑追莫问下山,几个回合就把他刺死了。从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习俗便年复一年流传下来。吴筠,阿良人,曾在他的著作《齐与和续》中记载了这一点。

后来,人们把重阳节登高的习俗视为避灾活动。此外,在中原地区人们的传统观念中,重阳节仍然意味着长寿、健康、长寿,所以重阳节后来被确立为老人节。

重阳节的习俗

秋高气爽,桂花飘香,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活动丰富,趣味盎然,有爬山、赏菊、饮菊花酒、吃重阳糕、插山茱萸等。

攀登高峰

古代重阳有登高的民俗,所以重阳节也叫“登高节”。相传这一习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七律《登高》是一篇关于崇阳爬山的名篇。爬山没有统一的规则,一般都是爬山,爬塔。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

吃重阳糕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花糕、五色糕,是随机制作的。九月九日拂晓,九月做蛋糕是古人的本意,孩子头上顶一块蛋糕,嘴里说一句话,祝孩子万事如意。精致的重阳糕要做成九层,像宝塔一样,上面放两只小羊,符合重阳(羊)的意思。有些人甚至在重阳糕上贴上红色的纸旗,点上蜡烛。这大概是指“点灯”和“吃饼”而不是“爬”,用小红纸旗而不是山茱萸。现在重阳糕还是没有固定的品种,全国各地重阳节吃的软糕都叫重阳糕。

赏菊花喝菊花酒

重阳节是一年中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据说赏菊、饮菊花酒源于晋代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他的隐居、他的诗歌、他的酒和他对菊花的爱而闻名。后人纷纷效仿,所以重阳有赏菊的习俗。旧时代,文人士大夫也是为了亲近陶渊明,把赏菊和宴饮结合在一起。北宋时,开封为都城,重阳赏菊盛行。当时菊花品种繁多,形态各异。人们也称农历九月为“菊花月”。在重阳节,当菊花在傲霜盛开时,观看菊花已经成为节日的一个重要部分。清朝以后赏菊的习惯特别盛,而且不限于九月九日,重阳节前后还是最盛的。、

吴茱萸和菊花

重阳节插吴茱萸的习俗在唐代非常普遍。古人认为重阳节插吴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者戴在手臂上,或者做个香囊把山茱萸放在里面,或者戴在头上。大部分是妇孺穿的,有些地方,男人也穿。金代葛洪的《西经杂记》中有考努斯参加重阳节的记载。除了佩戴山茱萸,人们还佩戴菊花。唐朝就有这种情况,古往今来一直流行。在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在门窗上贴菊花枝叶,“祛邪除秽,招财进宝”。这就是头上的菊花的庸俗化。在宋代,还有人把彩带剪成山茱萸和菊花送给对方。

各地庆祝重阳节的习俗

除了以上常见的习俗,各地还有一些独特的节日。

在陕北重阳节的正式收获季节,有一首歌是这样说的:“九月,将有九个重阳节,所以秋天收获忙。小米,小米,涨涨涨。”陕北的重阳节在晚上,一天就是一整天的收割脱粒。晚上,在树梢上,人们喜欢吃荞麦面和涮羊肉。饭后,人们三三两两地走出家门,爬上附近的小山,点上火,谈论土地,等到鸡叫了才回家。晚上爬山的时候,很多人会摘一些野菊花,放在家里女儿头上辟邪。

在福建莆仙,人们沿袭着蒸九层重阳米果的古老习俗。中国古代有重阳“吃饵”的习俗,就是今天的饼和米果。宋代《玉烛集》说:“九日蚀后饮菊花酒者,届时将收获小米、糯米,因其味黏而尝新物,因而成为习惯。”清初莆仙诗人宋祖谦在《闽九曲》中说:“闻节近重阳,惊闻野香,手提花篮拾野香。玉杵捣成青粉湿,珍珠叫郎味。”近代以来,人们将米果改造成了独具特色的九重米果。将优质晚稻用清水洗净,浸泡2小时,取出沥干,与水混合磨成浆,加入明矾(溶于水)搅拌,加入红糖(加水煮沸制成浓糖液),然后放在蒸笼上,铺上干净的煮布,然后九次舀入米浆,蒸几分钟后煮出,米粉上涂花生油。这个米果分九层,可以揭开,切成菱角。四面分明,半透明。它是甜的,软的,可口的,并且不粘牙齿。敬老是重阳最好的礼物。

在一些地方,人们还有机会在重阳爬山,扫墓和纪念祖先。蒲县人在重阳祭祖多于清明,所以有三月小清明,九月大清明的说法。由于莆仙沿海,九月初九也是妈祖升天纪念日。村民们经常去妈祖庙或梅州的天后宫和宫庙祈福。

新中国成立后,重阳节的活动丰富了新的内容。1989年,中国重阳节被定为老人节。在这第一天,各地要组织老年人爬山、秋游,开阔视野,交流感情,锻炼身体,培养人们回归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高尚品格。

重阳节诗

为重阳采摘桑籽

毛泽东

人生容易老去,却很难老去。

今天是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的秋风强劲,不像春天,

比春天更好,就像茫茫大江上的万里霜。

在山上度假想起我在山东的兄弟们

(唐)王维

我是一个在陌生土地上的孤独的陌生人,每逢佳节倍思亲。

想到兄弟们的身体登上了高处,也会因为不到我而有一丝遗憾。

9号爬山

(唐)杜牧

江面映秋影雁刚南飞,约友同酒同酒壶山。

笑闹人间,菊花盛开时。

但是,我会尽我所能的为节日买单,登机的时候也不会讨厌。

生命毕竟是短暂的历史,为什么像齐景公那样热泪盈眶。

它将在九月十号。

(唐)李白

昨天爬山,今天又抬。

菊花太苦,又是重阳节。

9月9日,游览玄武山。

(唐)鲁·

九月九日望山河,望积风烟。

在另一个国度,喝着金花酒,万里与鸿雁同悲。

钟书九日

(唐)

9月9日,在望乡台,他坐在告别杯中。

人情累苦在南,鸿雁自北。

九天工作

(唐)

不要拿边境和京都比,八月霜草已经枯萎。

不知道今天酒里会不会有菊花?

九日

(唐)

黄花紫菊落篱边,采菊满酒情香。

我不忍心期待今天的家乡,却又被迫加入人群。

风和日丽的第九天,我有幸登上了林微亭。

卫安士

在第九个节日,你必须采取行动。

金风飘菊,玉露泣山茱萸枝。

放眼八里之外,天文学上有七大奇观。

深深的脸应该就在眼前,所以不要忘记危险。

醉花音

(宋)李清照

雾浓云淡永远悲,脑卖金兽。

重阳节,躺在被窝里,半夜,身上的寒气刚刚被浸透。

东篱饮酒至黄昏后,淡淡的黄菊香溢满双袖。

不要忘形,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俞长安于九月九日回扬州参观巍山阁。

(南朝陈)

心往南去了云,身体却在秋天从北往南回来了。

今天我家乡的篱笆下有多少花?

沉醉于东风重酒

(元)关汉卿

红叶上的诗让它耐住情感的御辎重,菊花里的人躺在楼上的歌里。

天上雁影稀,落山月稀。

在寒冷的秋天,柳树令人心寒和悲伤。

谁来教白衣送酒?

九日

文森特

过了三年,开的时候我不在家。

什么时候是今天的酒,突然就成了老园子的花。

野云连树,大雁寒聚沙。

登上无限意,望京中国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