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准备辩论赛?

准备辩论包括两个部分:解决问题和在策略下构建论点。

一、解决策略上的问题(不偏向任何立场)

1,划分辩论句的成分

拿到辩题先断句、分句成分、抓主干,是一个非常好的习惯。

它能让你更清楚辩论的内容,尤其是那些乍一看似乎晦涩难懂的辩论。

经常发生一些同学对辩题的理解很可笑,原因就是句子成分标注错误,曲解了问题的意思。

比如城市发展更多的体现了人类文明的趋同/差异。

主干:发展体现趋同/差异。

其中,“城市”修饰“发展”,“更多”修饰“体现”,“人类文明”是“趋同/差异”的属性

2.抓住对立面

辩论双方的立场往往是对立统一的,* * *构成了辩论主题的全部内容。

如:人性本善/恶。

善与恶的对立统一,和* * *一起构成了描述人性某一属性的全部内容。

严谨的辩论往往没有第三种立场,所以双方的概念不能互相牵制,不能引出第三者的概念。所有这些都没有抓住辩论的实质。

例如:

中国爸爸和美国妈妈的孩子来自中国/美国,所以第三个位置无法介绍:他们都是中国人和美国人。

资本/知识对经济发展更重要,不能说知识是一种虚拟资本。

抓住辩论的反面,可以对双方立场的大致内容有一个直观的了解。随着比赛经验的积累,会逐渐形成一定的规律,相互关联的争论可以归类,其观点可以借鉴。

如:功利vs道德优劣势,主观vs客观,等等。

3.评判的标准是什么?

判断标准是双方争议的核心。评判标准一旦确立,双方的胜负将立即公布。

例如:

辩论:我和你谁更凶?

一旦判定标准确定为身高,我们只需要用尺子量一下你我的身高,结论马上就出来了。

无论是定义战争,还是设定情境,构建前提,都是为了让判断标准更贴近自己的观点,为自己的一方服务。但既定的评价标准要建立在公众认知的基础上,能被公众接受,才能有说服力,才能赢。

严谨的辩论中不会有绝对的标准。因为这是一场辩论,需要辩论,一旦绝对标准成立,双方就有一方不成立,无法辩论。

例如:

辩论:我和你谁更凶?

把评判标准定为谁实力更大,谁比他高,是不是更能让大众接受?但两者都不是默认的辩论绝对标准。

所以判断辩论双方的标准一定是不一样的。如果我们为公众第三方法官构建一个更合理、更易接受的评价标准,将为我们自己的论证打下非常坚实的基础。

比如:2011国际院校辩论赛,武大vs新加坡国立大学,长寿是/不是福。

反方提出判断是否是福的标准是“长寿是否能在当代环境中普遍使老年人感到幸福”,并主张“是否是福取决于具体环境的具体情况”,优于正面的“长寿本身是否是单一的福”,反方获胜。我个人认为在这里对立的一方获胜,竞争过程被积极的一方牢牢掌控。

第二,在策略下建构一个论点(站在抽签抽出的某个立场上)

1,定义

从意义入手,先定义。在准备过程中,最好对每一个字、每一个概念都有清晰的认识。在分析每个词的含义时,要基于大众的普遍认知准确定义,同时要思考对方是否会认同自己对这个词的定义。如果你认为对方不会接受你自己的定义,你要做好定义战的准备。

定义战的最终目的是说服第三方认同自己的定义,反驳对方的定义。在争论中,要强调对方可能不接受但我们必须坚持的词语的定义。

例:2001国际学院辩论武大vs马来亚金钱是/不是万恶之源。

教授:一万意味着各种各样的事情。反对:一万意味着一切。

思考:现代汉语词典对“万”的解释很多。在这场辩论中,“万”应该是什么意思?

2.理论逻辑(理论论证可以直接形成论点)

自己观点的确立需要论据来支撑;一个论点的成立需要论据的支持。有两种论点:理论论点和事实论点。理论论证是从事物中总结出来的具有真理性质的普遍规律。我们都学过数学,知道什么是严格的逻辑推理。其中引用的各种定理都是理论论证。

理论上的论证是有事实依据的,但是已经总结出来了,可以直接用。在运用理论论据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抓住事物的本质,抓住事物与论据之间的必然联系,不要胡来。

理论论证的需要取决于平时的积累,以及查找资料和咨询专家。

常用的理论论据有: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哲学、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名言警句、公认的常识等。

逻辑在于论点与论点之间的演绎演绎。尽量严谨,不要犯逻辑错误。

3.事实的例子(事实论据)

当然,辩论中免不了要举例。事实胜于雄辩。可以说,事实是,争论的最基本、最重要的部分,就像盖房子需要的砖瓦、钢筋等建筑材料。

事实和论据应当真实、准确、及时,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一个苹果即使被切成八块,也还是一个苹果”这个例子讲的不是本质。必须和要论证的观点有本质的联系(这短短的一句话真的包含了太多不可言说的内容)。当前重大新闻热点已经被可靠证实或者容易被证明、容易被接受的事实,都是非常好的事实论据。

4.值(可以直接形成一个参数)

我们需要挖掘自己观点背后的价值。辩论的背景和要表达的观点必须有现实意义,能给我们带来启示,否则就是无病呻吟。

倡导价值可以深化主题,引起* * *。由我们的观点衍生出来的价值提升是否受欢迎,如果是,那就离胜利不远了。

成功的关键是努力/机会。

正的价值更高: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辩论中的每个人都是人,如果你是人,就只能从自己做起。郑方可以提倡努力和艰苦奋斗的进取精神。对面呢?有必要提倡无为、顺其自然、伺机而动、守株待兔的精神吗?

总:一个好的论证离不开定义、逻辑、事实三个层面,一个好的价值倡导才能锦上添花。论点框架的格式是:观点由论点支撑;参数由参数支持;论证要抓住本质;逻辑思维要缜密。

1,获得辩论

一般来说,准备辩论从你得到辩论的那一刻就开始了。(包括赛前宣布所有辩题的那个,需要单独说明。)一般第一个拿到辩论题的人是辩论队的领队,大一比赛的导演,或者是辩论队的行政人员。此时此刻,这些人员应该在第一时间向所有相关人员发布辩论。同时,领队或辩手要在第一时间通知大家该怎么做(虽然大多数情况下大多数人不会这么做)。

以前我第一时间通知你后肯定会让你做什么?查资料?。但是现在我觉得这不科学,因为根本没人知道要找什么。他们最多只是在网上随便搜一下论点。那些会查资料的,根本不需要你告诉他们怎么做。)

所以我觉得现在应该第一时间通知什么?请你就这场辩论提出你的问题好吗?不明白?然后呢。疑惑,和一些意见,并记录下来。说白了,就是想着辩论,对!就是单纯的思考。

例如:

该功能无法补偿。

这是一场无聊又扯皮的辩论,仅作为举例,更何况遇到的概率还不低。

当我得到这个辩论的时候,我立刻想到,这个话题意味着什么?你想讨论什么样的问题?概念清楚吗?有什么不清楚的疑点?

比如:什么是工作?踩了人之后道歉算功德吗?考试100%是功德吗?工作是做应该做好的事吗?

它只是作为一个例子,不讨论对错。

2.破解难题

之后你会有第一次的会议和会议,很多辩论队会在这个会议上开始讨论辩论打什么,怎么打。总是跳过直接破题的阶段,然后准备很久突然想“我靠?!定义是什么?”“我们要讨论什么?”“是这个问题吗?”

这是因为我们一开始跳过了解决问题的阶段。诚然,你可能得不到问题的正确答案,但它可以促使大家早早开始思考这些基本问题,每次遇到阻碍,你都会怀疑这些基本问题是否出现了偏差。

比如函数是否弥补了这个争论?在解题阶段,要搞清楚什么是功德,什么是过失,功德补偿怎么算,失败补偿怎么算,怎么理解。并能举出几个正面例子和反例。分析这些问题的定义对我们观点的利弊。

一般来说,我们把“什么是工作”这个问题称为定义问题;我们把“什么是赎罪”和“我们如何理解它”这样的问题称为标准问题。

定义意味着我们正在讨论的东西是否是辩论中要讨论的东西。标准是判断一个动作、行为或事件是否符合我们的眼光(能力、优缺点、更多、应该、必须等。).

之后,我们所有的讨论都将集中在定义和标准上。如果你发现自己走不下去或者很难走下去,请回头看看定义和标准。

下面是两个比较高级的话题(技巧:值得强调的是技巧这种东西,尤其是在对辩论理解有限的情况下,不一定要尽可能的使,有技巧就有破的方法。):

一、定义包

如上所述,一些中性的或常规的定义或通用的表达方式可能对我们的立场不利。这时候就需要对这个定义进行适当的修改和解释,使其对我们有利或者削弱这种不利影响。记住辩论的核心是竞争而不是单纯的追求真理,追求真理是手段和影响而不是目的。大部分辩论追求真理的结果是错的,两者结合才是对的。)

例如:

传承传统文化要地道\传承传统文化要融入流行。

其实稍微讨论一下,你就会发现,这种争论并不是很有利于正面。

你说正宗是什么意思?都一样吗?如果是这样,就很难做出正面的论证。

因此,应尽量避免正方形的定义;对方的定义可能是尽量不变的。这些都是为了降低自己讨论的成本,增加对方讨论的成本。要知道,讨论成本越高,有效信息越小,攻击性越弱,讨论难度越大。总之,所有的伤害都不是好事。

所以在一些概念性的讨论中,要尽量抬高对方的成本,降低自己的成本。所以像包装这种技术,除非万不得已,否则不要用。因为回避常规定义必然需要更高的讨论成本。但当我们能为更多的战场和争论空间付出这种成本时,有时候也是值得的,比如这次辩论。

那么什么是不静止的原味呢?好吧,我们可以说文化内核不变,但外在形式可以改变。比如我用快递寄了一件古代宝玉,在史博会上介绍给大家。

我教大家玩塑料做的空竹。这些行为虽然在形式上使用了现代的元素、方法或技术,但其本质是传统的、原创的。(不讨论对错,只讨论方法。这个描述只是举例,不一定完美。)这样,你会发现,论证和辩护的空间要大得多。

至少我不会被这个问题问死:“今天要不要保留我们原有的飞鸽传书的传统文化?”当然这个问题也可以说飞鸽不是一种文化,我们可以适当解决。

包装不仅可以用于定义,还可以用于举例讨论等。这个方法以后就不解释了。

b、分裂的前提

有时候你会发现,有些辩论,如果问题域很广,会严重导致双方讨论不在一个平面上,总是风马牛不相及。这时候完全竞争的是辩手的控场能力。更何况很多时候大多数问题域都会对我们非常不利(主要是讨论成本高)。

所以有时候我们需要一些方法来划定问题的问题域。也就是除法的前提。

还是举个例子:

大学应该宽松管理吗?

在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或者比赛(包括辩论)中,自然会发现广场战场会被对立的一方说,不管这个,那么不管这个学生最后是不是完蛋了,就是不管理就挨打。

所以你可以一开始就设定前提,“所谓宽松管理首先要有管理,在管理能保证基本秩序的情况下尽可能宽松。”当然,当时我们进一步决定“管理要放松”,指的是大学更宽松的定位。这种导向体现在:更自由的转专业,宿舍不间断供电,自由讨论问题,通宵自习室。当然,这并不意味着逃课等基本问题还是要管,管的松不等于没管。"

3.解题后查资料(注意题目不是查资料)

嗯,问题解决后,你就开始查资料了。经过前面的提问,我相信你会觉得有很多信息要找。

比如支持定义的例子,寻求定义的学术支持,解题时提出但不理解的问题,以及前人是否玩过相关辩论等信息。(后面我会在另一个问题里讨论搜索信息的方法,这里就不赘述了。)

这时候在查资料的时候,我也会给玩家分配以下任务:

请写出三个论点来支持你自己的论点。

b、请写出三个论点来支持对方的论点(酌情选择)。

C.请找出一个例子或数据来支持上述论点。

d、请整理好自己的资料,形成自己对辩题的理解,在第二天的会上讲给大家听。

这些任务的完成程度将意味着下一阶段的效果。

4.脑猝病

终于到了这一步,很多辩论队从拿到辩论题目到比赛前一天都停留在这一步。然后到了比赛那天,我把头脑风暴得来的所有资料放在一起,勇敢的去赴死。想想真的很有勇气。

这一步的重点是打开你的思维和眼界。尤其是要让说话的人无罪开道。多点意见少点反驳,多点亮点少点吹毛求疵。尽可能多的找出有用的信息,不要争论,不要说错话,要思考如何改进错误的事情使之正确。

头脑风暴的另一个重点是写作!

在头脑风暴阶段,你会产生很多信息,而这些信息是由不同的人产生的。因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维模式,如果你想吸收另一个人的大部分信息,哪怕只是关键信息,往往光靠大脑是记不住的,因为你们的模式是不一样的,至少在这个风暴阶段是这样的。

往往在一些你极度反对的观点中会有大量的闪现。哪怕你多想想这个人为什么会提出这种错误的观点,他所想的往往会让你受益匪浅,甚至打开另一个世界。所以,你要把这些有价值的信息记录下来,因为你会发现,到了后期,无论你怎么提高辩论,你的大部分想法都逃不出这个圈子,这将是你可能用来思考的全部基础。

如果早一天写下来,就能早一天走出这个头脑风暴的阶段。用好你的笔和键盘,不然你会忙着训练一个星期,最后还是第一天。因为你每天来这里脑子里只有几件事,每天都是新的一天,每天都要暴风骤雨,每天都带着不同的想法来这里。

头脑风暴之后,我会将不同的任务分配给不同的人:

写下你自己的论点

是啊!今天就开始写论点,一有想法就开始写。这个论点可能会在短时间内被修改无数次。写论点是思维最好的载体,写作是逻辑最好的把关,写下来才是你思维的真实体现。

b,写出对方的论点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往往需要一个辩论队时时刻刻扮演对手的角色。他们需要准备对手的信息和想法。嗯,我甚至可以允许他们不那么讲道理。因为,你不仅会遇到讲道理的对手,往往不讲道理的对手会让你无可奈何。

C.写n个能证明你观点的问题(这是个调侃又无聊的任务)。

d、查资料

这一天会产生很多信息,有些是想清楚的,有些是不明白的。所有不懂的东西都要去查,去理解,所有想理解但需要数据或例子支撑的东西都要找出来,甚至是反例。

e,(其实可能还有很多其他任务我一时想不出来,这些会根据讨论即兴发挥。我这里说的只是给大家举几个例子)。

5.总结点

是的,有必要早点开始下结论。只有早做论证,才能保证训练和准备的有效性。你还练习什么?准备什么?练习和准备要有目标。当你连论点都不知道的时候,你要么是在盲目准备,要么是在下定论。

论证定下来后,如果没有太大问题,往往不建议修改,越往后越不建议修改。当然,前提是这个论点是认真摆平的。但是!不修改论点不代表论点不完美!

同样的例子:(只是举例,不讨论对错)。

发展核电利大于弊。

当时,我在另一边,所以我给你们大致展示一下我们最初的论点,以及我们最终改进的论点。

最初的论点是:

第一,核电存在严重的安全问题,可能给人类带来灾难。

第二,核电的建设和维护会消耗大量成本。

第三,核电的收益其实并不高。

最后一个论点:

首先,发展核电的所有优势都是建立在安全的基础上,但只要安全出现问题,其危害对人类来说就是毁灭性的,是人类无法承受的。

其次,核电的短期利益下,有长期的弊端。

最后,在核电这样严重且不可避免的劣势面前,其优势并不明显。

大家可以看到,三个论点的核心在修改前后都没有变化,只是修改后进行了对比。这是比较优劣的关键。既然是利弊对比,就要对比。

A.破坏性是不可接受的:没有可比性。这是最大的问题和灾难性的弊端。

b、短期利益:长期不利。

C.严重且不可避免的缺点:没有明显的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