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益茶抽签作弊。
茶叶炒作与大益茶的品牌密切相关。大益集团是茶圈的知名企业。80年代中期,市场经济的春风也吹到了云南。以茶叶为主要经济作物的云南茶厂开始奉行市场经济原则。政府的生产指标达到后,可以自己生产,自己销售,多出来的利润也可以自己分配。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大益茶作为最著名的云南普洱品牌,在当时应运而生。
但是,一开始,大益只是一个普通的普洱茶品牌,和现在的高价普洱茶没有任何关系。大益逐渐打响知名度,进入大众视野,最终成为普洱茶的顶级品牌,都是因为一个关键人物,他就是大益现任董事长、实际控制人吴。
吴出生于1962年,于1988年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那时候他也是社会精英。吴自己是学金融的。在加拿大渥太华大学获得MBA学位后,曾在国外从事过一段时间的金融投资工作。这段工作经历也为他回国经营大益茶品牌创造了基础。
回国后,吴元在金融投资领域非常活跃。曾在多家投资机构任职,并担任某上市公司高管。但在2004年,吴突然对中国的传统茶文化产生了兴趣。当时,勐海茶厂正在改制。吴利用自己的金融投资技巧,成功击败了当时对勐海茶厂也很感兴趣并想投资的本土企业红塔山集团,以1亿元的价格拿下了勐海茶厂的大部分股份。
成为茶厂实际控制人后,吴按照自己的设计和思路,将金融行业的相关规则与普洱茶的生产销售相结合,大力推广大益茶的品牌,组织了多次营销活动,效果良好。在他的炒作下,大益普洱茶被包装成了茶圈的“爱马仕”。
俗话说,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2005年,精通金融的吴发起了普洱茶的营销活动,喊出了响亮的口号,将茶马古道文化加入到普洱茶的推广中。然后,他把大邑云南茶的品牌和茶马古道的考察活动结合起来。当时大家都觉得茶马古道很神秘,大邑茶有一种高贵神秘的色彩。这次活动还在云南、西藏等地捐建了几所希望小学。
到了2008年,吴看中了在央视的广告效应。他不顾公司其他高管的反对,斥巨资在央视黄金时段做品牌广告。但是,我们不得不佩服吴敏锐的触觉和判断力。当时,虽然全国各地都有各种茶企,已经展开了激烈的竞争,但营销和品牌领域的竞争才刚刚开始。大益茶叶发起的营销战,首先帮助他在茶叶市场抢占了先机,赢得了不少市场份额。随后,大益茶业开始推出授权加盟店,在全国开了2000多家加盟店。品牌建设和加盟店是吴的工具,他的真正目的是赋予茶叶金融属性,把炒茶变成一门赚钱的生意。
要做具有金融属性的茶,吴很清楚,这首先要营造一种“物以稀为贵”的稀缺性。2017年,大益茶业开始用轩辕号泡茶。这款轩辕普洱茶在圈内被称为一号皇茶2017。在吴的控制下刻意减少经销,茶叶很快被市场洗劫一空,茶叶价格相当惊人。当初价格也不便宜。不到半年,底价3.1万的轩辕茶饼价格上涨了近十倍,在今年春天甚至被炒作到200万块。
尝到炒作的甜头后,大益茶在炒作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来越有收获。2019,大益茶发布“渤海系列”。在网上销售的一分钟内,5000份茶叶被洗劫一空。随后,各大销售网站、咸鱼、朋友圈出现大量销售渤海系列茶叶的虚假信息,茶叶价格也因此被炒作。
于是,吴的大益茶业趁着这个好价钱卖出了一批轩辕牌新茶。对他们来说,炒作就相当于几台印钞机。最诡异的是,炒作与品茶完全背道而驰。被炒作的茶叶已经成为一种商品,而不是消费品。如果要维持炒作价值,这些茶叶不能拆封,纸箱必须保持完好,连封条都不能动,否则价值会大打折扣。
炒家基本上把市场上能买到的新普洱茶都买了,真正想品普洱茶的人却没有资格去品,茶越来越空。而那些想通过投机发财的人,大多并不富裕,而是抱着一夜暴富的投机心理,通过亲戚拆解、民间借贷或者非法集资等方式筹集资金,然后购买投机茶叶赚取差价。
在中国著名的茶叶市场广州芳村,中国80%以上的普洱茶都在这里交易,一幕幕因炒茶引发的人生悲喜剧在上演。有的人一夜暴富,载歌载舞,有的人倾家荡产,妻儿在这里分离。
广东地区民间金融发达,以广州为中心,炒茶延伸到省内其他地方,吸引大量热钱流向全国。早在六七年前,大益茶的炒作还是现货交易模式。当时投资者一手交钱,投机者或者茶商一手交货,等钱出清了,投资者需要判断当时的行情。如果有利可图,他们会拿着茶叶等待,如果他们可能会赔钱。到2018,随着茶叶炒作的日益火爆,市场的价格波动越来越快。投资人十分钟前问了一个价格,上厕所可能价格都认不出来了。于是现货交易跟不上投机的发展,就有了茶叶期货交易。
虽然是期货交易,但是没有明确的市场规则。这样的交易完全建立在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任之上。其基本模式是:炒房团将买茶的钱一次性转给茶商或炒家。双方约定在一定期限内进行现货交易,通常是半个月或一个月。投资者和投机者持有大量现金,但实际上,茶叶并没有实际交易。在极端情况下,即使是投机者也可能两手空空。比如他们手里根本没有茶叶,却把这个承诺卖给投资人,承诺一个月内把茶叶还上。投资人付款后,炒家拿着钱去市场找低价茶,赚取差价。如果你有足够的钱,你甚至可以控制市场的波动。更夸张的是,这些交易都没有正规的交易系统,很多交易只是“填一张收据”。有问题的受害者往往很难维护自己的权益,没有讲道理的地方。
一旦炒茶变成了金融投机,茶叶也就成了金融工具。这个时候,风险已经累积。国家监管部门嗅到了茶叶炒作的风险,在监管的介入下,大益茶的炒作告一段落。
2021 4-5月,云南省市县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领导小组发布天价茶风险预警,警示茶叶炒作行为。6月,国家有关部门召开专题调研座谈会,调研地点在吴勐海茶厂,已经明确表明了政府对大益茶的态度。
由于监管的介入,“天价茶”在市场上逐渐降温。随着价格的下跌,芳村茶叶市场出现了多次雷阵雨。有的人资金链断了,还没准备跑路,警察已经找上门了。有的人陷入炒茶的疯狂,最后被家人举报。
茶叶投机只是投机市场中的一个案例。我们真正需要警惕的是这种投机行为。什么是炒作?指的是夸大某些商品,制造声势,从中获利。一些有价值的东西是可以炒作的。最常见的炒作就是炒股票,炒比特币,甚至炒茅台。在一些特殊时期,比如非典,甚至大蒜和醋都可以成为炒作的对象。
为什么这件事炒作这么多?事实上,这就像一个传递包裹的游戏。只要自己不拿最后一棒,基本上可以盈利。甚至越夸张的炒作,受益越大。
但我认为,炒茶给出的警示,更多的是金融作为套利工具对茶产业造成的巨大伤害。原因很简单。如果投资者和投机者左手倒过来都能赚钱,但是茶叶种植和采摘的过程却异常辛苦,谁还会认真、真正的种出好茶呢?炒作的故事进行下去,市场又会进入萧条,茶叶在仓库卖不出去,最终影响茶农的积极性。
在云南省,茶叶种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支柱产业,养活着500多万茶农。炒茶并没有给这个传统行业注入新的活力,反而积累了更大的风险。2014有一种“古树茶”曾经在市场上被炒作,当时一公斤的价格高达万元。当价格涨到支撑不了市场需求的时候,古树茶的市场就进入了一种死气沉沉的状态,茶农手里的茶叶就没人问津了。
所以,炒作不仅赔钱,还从根本上伤害了一个行业长期积累的良好氛围。
好了,今天就到这里。不知道大家对炒作有没有更深的理解。以后在生活中遇到这种炒作一定要提高警惕,不管怎么样,脚踏实地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