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津镇的发展

大津镇是开县北部山区的边贸重镇,区位优势明显。打造渝川陕边贸中心集镇,是大津镇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重点。随着皂角坝新区开发的加快和镇内公共设施的逐步完善,一个以车坝桥、高梁坎桥为中轴线,以红旗、渣井、云峰为主线的小环城已初具规模,常住人口7000余人。集镇建设对扶贫和周边地区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开县是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大金镇是开县北部山区的贫困乡镇,是开县扶贫的主战场之一。多年来,在市委组织部扶贫小组的大力支持和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和关怀下,大津镇党委、政府坚持“综合开发、分片治理、产业带动、整体推进”的扶贫思路,对特殊困难群体采取特殊帮扶措施,因户施策制定帮扶计划和措施,不断提供项目支持和资金投入,不断调整产业结构,整合各类资源,加大扶贫力度。“彭支书,你对我们的工作有什么要求吗?”2007年9月,重庆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陈存根带领市直有关部门负责人,深入开县北部山区大金镇刘阳村,调研扶贫和新农村建设工作。陈部长拉着村支部书记彭昌贵的手,详细了解了该村的发展情况,探讨了该村的发展思路。2008年6月365438+10月31日,寒风凛冽,北方山区的山山水水下着大雪。陈存根部长、刘学普副市长一行冒着暴风雪来到开县,关心刘阳村的群众,给他们送去关心和温暖。

县委书记蒋又一、县长陈远辉多次来到大津镇,为大津镇的扶贫开发出谋划策、解决困难。自“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全面启动以来,大津镇的发展成为市县各级领导关注的焦点。特别是刘阳村,自2007年市委组织部部长陈存根、县委书记蒋又一等市县领导联系以来,一直是扶贫开发示范村。各级领导情系山川乡村,一次次深入农家院坝,多次深入调研,确定发展思路,解决各种问题,制定扶贫计划,把党的关怀和温暖化为绵绵春雨,滋养贫困户,不断增强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自扶贫项目实施以来,出现了许多感人的场景。2007年3月到4月的每一个晚上,镇里的干部都到项目规划调研的第一线。白天深入田间地头,晚上坐在农家坝上,一户一户咨询,分组开会,了解群众所思所盼。镇党委一班人带领机关干部在7月的烈日下修新路。“要群众干,就给群众看!”这是党委书记向经常挂在嘴边的座右铭。在桃园、杨柳池新村小区建设征地过程中,镇、村干部走访了所有的偏远农户,磨破了嘴皮子,动员他们搬迁、选宅基地、划地、平整土地、集资。居民搬了,干部瘦了。

“面对我们的支持,我们要努力爬上去!”刘阳村5组彭昌华说,“整体推进”扶贫项目实施以来,在康佰家公司的带动下,他喂养了50多头奶牛,种植了1,000亩木香。“不抓紧发展,就会失去机会!”彭昌华说,五组户都有项目,出去打工的也回家了。“现在房子漂亮了,生活条件好了,儿子就不愁找不到媳妇了。不,我的小孙子出生了!”。大津镇村的杨说,一年前,他们住在深山里,没有路,也没有电。后来小镇实行高山移民。在政府的帮助下,他们在交通便利、条件良好的新村居民区建起了漂亮的房子,过上了新生活。

大津镇扶贫初见成效,硕果累累。2008年,全镇贫困人口减少近2000人,贫困人口人均年收入增加到1.700元,全镇人均纯收入增加到2736元,各项建设迈上了新台阶。

基础设施条件显著改善。新建道路10公里,农村道路350公里,硬化道路15公里。新建人畜饮水池42座,渠堰11500m,改善了近12000人的饮水条件。300户贫困农户837人脱贫,改造贫困户185户805人,建设沼气池300座,极大改善了贫困群众的生活条件。集镇面积翻了一番,市场活跃。新建集镇人口355户1.454人。

贫困农民的基本素质明显提高。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劳动技能培训300期。培训6000人次。2008年,超过65,438,000人参加了职业教育。

基础工业逐步发展壮大。建立了5万亩中药材基地。建立3个优质兔场和2个生猪养殖场。产业基地增加贫困人口人均收入近65438+万元。

社会事业取得重大进展。建立健全17个村卫生室、8个村支部活动室、2个新的村图书馆、1个农民科技书屋、2个新的五保户。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因病返贫现象明显下降。

“连武陵银锄落,三江震动。”大津镇,在全社会扶贫的共同努力下,如今正微笑着书写着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