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环境监测采样点
1.简单随机
监控单元分为网格,每个网格都有编号。确定采样点的样本数后,随机选取指定样本数的样本,该样本数对应的网格数即为采样点。随机数可以通过掷骰子、抽签和查找随机数表来获得。
2.随机分组
根据收集到的资料,如果监测区域存在明显的土壤类型,可以将区域划分为若干个区块,每个区块内污染物均匀,区块间差异明显。以每个区块为一个监测单元,然后在每个监测单元内随机布点。在区组分布正确的前提下,区组分布的代表性优于简单随机分布。如果区块分布不正确,区块分布的效果可能会适得其反。
3.系统是随机的
将监测区域分成若干个面积相等的部分(网格划分),在每个网格内布置一个采样点,称为系统随机分布。如果区域内土壤污染物含量变化较大,则系统随机分布采集的样本优于简单随机分布采集的样本。
分发点的数量
土壤监测点数应满足样本量的基本要求,即由均方差、绝对偏差、变异系数和相对偏差计算出的样本数为样本数的下限,实际工作中的土壤点数应根据调查目的、调查精度和调查区域的环境条件确定。
一般要求每个监测单元至少有3个点。
根据区域土壤环境调查精度的不同,网格间距点可选择2.5km、5km、10km、20km、40km,区域内网格节点数为土壤采样点数。
试样收集
样本收集通常分三个阶段进行:
预采样:根据背景数据和现场调查结果,采集一定数量的样品进行分析测定,用于初步核实污染物的空间异质性,判断土壤污染程度,为制定监测方案(选择布点方式,确定监测项目和样品数量)提供依据。预采样可与现场调查同时进行。
正式采样:根据监测计划,实施现场采样。
补充取样:正式取样试验后,发现取样点的布置不符合总体设计需要,需增加额外的取样点进行补充取样。
小区域土壤污染调查和突发性土壤污染事故调查可直接采样。
样品循环
在采样现场,样品必须与样品登记表、样品标签和采样记录逐一核对,然后分类包装。
严格防止运输过程中样品的丢失、混淆和污染。光敏样品应避光保存。
土壤样品由专人送至实验室,送样人和收样人同时清点核实样品,并在样品交接单上签字确认。交接表格样本将由双方保存,以备将来参考。
样品保存
按样品名称、编号和粒度保存。
不稳定成分的样品,如易分解或易挥发的成分,应低温运输,并尽快送至实验室进行分析检测。测试项目需要新鲜样品的土壤样品。采集后应保存在可密封的聚乙烯或玻璃容器中,避光保存,温度低于4℃,并将样品装入容器中。避免使用含有待测成分或干扰测试的材料制成的容器来储存样品。用于测定有机污染物的土壤样品应储存在玻璃容器中。
保留样本
保留的样本保存在样本库中。分析和取样后剩余的样品也在所有数据上报后移交样品库保存。分析取后剩余样品一般保存半年,留样一般保存2年。特殊、稀有、仲裁和有争议的样品一般应永久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