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第一,转变观念是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理论前提。
引经据典,以身作则。
“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不烂之舌,胜过百万良师。”古有战国数国,苏、太,为使命游说,三国孔明,欲与人争,与儒争。最近革命领袖宣传爱国救国,发表讲话,战前策划叛变,战前动员,鼓舞士气,凝聚人文,扭转乾坤...这些都要通过口才来表达。雄辩无形中改变了历史的进程,推动着历史的巨轮前进。口才无疑是巨大的生产力!
第二,引用生活案例,唤起* * *。
鲁迅先生在《朝花夕拾》里说,一个富裕的家庭,给孩子满月的时候,请了几个客人。大家都看着这孩子,有个客人说:“这孩子以后有钱了。”收回称赞。第三个嘉宾说“孩子以后会死的”,被大家合力打了。官员发财的“谎言”被礼遇;说你要死是必然的,但这是一场大灾难。为什么?
原来,在吉祥的日子里,人们期望听到吉利的话,最忌讳听到“死”这个不吉利的词。前两位嘉宾抓住了听者的心理,喜欢,所以他们的主持人爱听他们的谎言。后一位嘉宾虽然说了实话,但是不看场合,不看对象,不看言语的分寸,让人觉得很反感。恐怕有人会说他活该。不想被奖励,不想被打,我能说什么?鲁迅的文章提醒我们,最好说:“这孩子,嗬,嗬,将来,嗬,嗬”。再比如,当一个老师讲到“因此,要掌握听者的心理,使语言恰如其分”这样的话时。
第三,引用就业实例,增强紧迫感。
通过主动收集信息,让学生深入生活,结合就业面试情景的对话片段,给学生讲一些最近的例子,让他们认识到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性。
俗话说,“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也就是说,学生解决“心有余而力不足”的问题,往往是心理因素造成的。
二、分析症结是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必由之路。
一个原因
(1)语言表达能力:
1,普通话水平差
除了方言的影响,小学语文教学中拼音教学弱化,师资水平参差不齐。大多数学生没有普通话技能,无法正确发音,表达困难。在听、说、读、写中,经常语序混乱,用词充满方言味。由于对普通话重视不够,学生以自己的方言为荣,表达方便,从而缺乏说普通话的良好习惯和氛围。
2.造词造句能力差。
目前相当一部分中学生读书少,漂亮的词句积累少,对词义理解不准确,思维迟钝,缺乏固定句型,经常出病句,缺乏训练机会,所以口语表达有一定障碍。
⑵心理因素:主要是缺乏自信,表达欲强。
现在的中小学生都不擅长说话,大部分都会怯场。主要原因是学生自信心不强,在球场上往往不能正常发挥。有时因为自己说话失误,引起下面同学的反应,就会重现“用言语说话,用欲望磕磕绊绊”的现象,产生自卑心理,抑制了思维的活跃性,失去了思维的灵活性,使语言变得平庸而不连贯,平淡而乏味。这种“宁可不说,不可少言,说错了就自找麻烦”的态度,严重影响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3)对目标缺乏必要的了解。
俗话说“不懂股票的人不跟他谈股票”,意思就是你说什么要看对象。如果学生对要陈述的对象缺乏必要的了解,就必然无法连贯地进行交流。
(4)教师缺乏足够的英语口语教学知识。
虽然中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口语交际训练,但并不是所有的语文老师都重视。口语训练只是一种形式,就像走过场一样。有的甚至完全不理会,从来不正视组织口语交际训练。这样,很多学生只能通过文字表达自己的想法,根本不会用口头形式表达自己的想法。有些学生毕业时不敢大声对别人说话,更不用说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了。
第三,对症下药是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关键。
(1)培养说普通话的习惯。要求学生有一本新华字典,养成查字典的习惯,每天听新闻联播,边听边练,提高说普通话的意识,营造说普通话的氛围,要求学生说普通话,互相监督,特别是要把经常指出错误当作一件平常的事。
⑵在阅读教学中,注意穿插口语训练。
学生通过背诵积累了一定数量的课文后,要适时举办文艺作品读书会,在竞赛中对获奖者给予适当的图书奖励,奖励范围要广一些。在研讨会、聚会和读者座谈会上,学生们经常在演讲中引用他们熟记于心的内容。中国还有一句话叫“背唐诗三百首,不会写也能背”。所以,在学完王维的送别诗《送元二去安西》后,让学生再背一遍高适的《别东大》,王之涣的《凉州词》,岑参的《论会京师使者》,这样就有了比较,有了辨析,有了推论。训练阅读技巧把诗歌改写成散文和课本剧是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的有效手段。比如《鲁提哈拳镇关西》改成课本剧让学生表演,锻炼表演能力。也可以让他收集自己喜欢的作品,在课堂上背诵交流。总之,在教学中,要把复述、阅读、演讲、表演、辩论、评论、总结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一些可利用的机会,使阅读和口头表达齐头并进。
⑶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首先是口语作文。利用课堂两分钟时间,让他们就前一天发生的任何事情说几句话;然后逐渐要求他们围绕一个中心、一个主题来叙述、表达自己的感受、讨论;然后准备一些话题让他们抽签后准备三分钟,然后围绕这个话题即兴发言。充分利用《语文读本》,让学生点评《语文读本》中的优秀作品。让学生拟定自己的主题,并就这些问题进行讨论、演讲和辩论。学生们谈论偶像化现象,谈论代沟,评论伊拉克战争,对今年夏天电力短缺提出建议,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
然后是写作文之前的口语作文。在过去,作文往往是直接用文字表达的。先试着口头列个提纲,然后四人一组讨论交流提纲,再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口头写。还有的同学会在听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然后形成书面作文。批改完作文后,选择不同层次或有争议的作文,让学生在课堂上阅读、交流和修改。就这样,循环往复,不断创造机会。这种训练既锻炼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又大大提高了写作能力,效果很好。
(4)培养收集积累的习惯。
要求学生收集优秀的单词和句子,我们可以从语文课,从课外阅读,从饭后积累。只要我们愿意并坚持不懈,我们可以自由地使用它们。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在日常生活中积极收集有益于课堂教学的材料。推荐学生阅读《沟通与口才》和《演讲与口才》,让学生认真阅读系列中的每一首诗、演讲、广告、留言,把握人类文明的精髓。学生手里经常有卷,舍不得。
5.利用心理咨询培养自信心和自控能力。
推荐学生阅读石油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年轻人的三种能力》,积极为自卑心理很强的学生提供表演的机会。起步的台阶可以适当降低,经常用美国著名演说家戴尔·卡耐基的话来教育自己:“演讲绝不是上帝赐予少数人的天赋”,告诉人们只要坚持练习,就能摆脱拘谨、怯场、恐慌的窘境。其实每个学生的心理活动都特别丰富,面对自己的所见所闻会有很多想法,但大多数学生都想说而没有说出来。有的同学不敢说,有的想说却不知道怎么说。首先要做的是消除恐惧,放松自己,把想说的说出来。第二种情况,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有条不紊、考虑周全地说出自己想说的话。这样学生就会从“想说”变成“敢说”。
(6)利用课外兴趣小组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树立“大语言”观念,通过多种渠道锻炼学生的口语能力。最近学生对各种模仿秀很感兴趣。鉴于这个特点,我们可以经常搞一些这样的活动。比如写《萨米与白鹤》、《迷失在公共场合》、《空城》等文章的时候。,要求学生编排一些课本上的剧目,从确定剧目到选择角色、服装设计、舞台布置、台词训练,全部由学生自己操作。这本身就是一个口语交际的实践过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组织管理能力,挖掘智力潜力。根据中学生的特点,策划组织一系列辩论活动,选出交际中的“铁齿铜齿”。
⑺通过在班级和团队班级中使用竞选演讲来提高学生的口头交流能力。
在每学期开学的班会课上,组织全班同学参加班干部竞选活动,既让学生感受到管理班级的责任,也让学生有机会锻炼自己的口语。为此,每个参加选举的学生都要准备一份竞选演讲稿,表达自己的愿望以及当选后在工作和学习中的表现。经过激烈的竞选,班里一半的同学锻炼了口才和勇气,发挥了积极作用。
⑻培养学生在社会生活中的口语实践能力。
口语交际不能只局限于课堂,要让它走出课堂,辐射到校园生活,走向社会,成为真正的人际交往。
第一,让学生大胆和老师交流。有些学生生性胆小,不善于与陌生人交流。有一次班里的黑板坏了,我让一个平时不爱交际的同学去储物室拿块新黑板,叫他要有礼貌。过了一会儿,他高兴地拿着一块崭新的橡皮擦进来了。他跟我说:“我进去的时候看到坐着几个陌生的老师,就问‘老师,陈老师是谁?’陈老师站起来后,我告诉他,我班的橡皮擦坏了,我想买块新的。“这么简单的交流,锻炼了学生的勇气和沟通能力。
二是让学生学会与陌生人交往。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经常在学校给青年记者进行培训,安排采访任务,锻炼学生的口语交流能力。面试过程中的问路、找人都是锻炼的机会。有一次,我们学校就邮政问题采访了镇邮电局局长郑。问郑什么时候上班,坐哪个办公室,面试郑的全过程,锻炼了学生之间的口语交流能力,使面试任务得以顺利完成。
三是让学生经常和家长沟通。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难免会和父母产生矛盾。当学生向我倾诉烦恼时,我会一边给学生做思想工作,一边让学生尝试和家长沟通。有一次,林志南跟我说他近视,想要一副眼镜,但是他父母因为钱等原因拒绝了。于是我让他试着和父母沟通,让他试着告诉父母眼镜的好处。第三天,他高兴地告诉我,他父母同意了。小小的成功给他带来了巨大的快乐。后来他的说话能力明显加强了。毕业后,他说:“如果当初不是你大胆拼搏,就考不上现在的高中。”
加强口语交际能力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过渡的重要举措,也是语文课程的主要目标之一。有不同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只要教育工作者认真分析学生现状,充分挖掘教学资源,从平时的教学单元入手,积极鼓励每一个学生,给他们更多的希望,给他们更多获得成功和喜悦的机会,学生一定会在这方面取得很大的进步。
说话是一门科学,一门艺术,也是一种交流手段。既能开发智力,丰富知识,锻炼技能,又能提高文学素养。只要我们下定决心,机会无处不在。只要持之以恒,人人都成为演说家不是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