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阵的高雄宋江阵

台湾省寺庙香火鼎盛,松江阵多流传于嘉南平原以南的农村,以台南、高雄为最多。早期是农村孩子农闲时学武术的活动。日据时代,取而代之的是用于宗教活动的武术表演阵,以酬神娱人。宋江阵一般是贴在寺庙上,成为神佛面前的艺术阵。最著名的是高雄内门乡的宋江阵,这里有“内门紫竹寺”和“南海紫竹寺”,不遗余力地推动民间江阵古老文化的传承,至今已有140多年的历史。

以农业为主的高雄县内门乡,以松江阵闻名海内外,被列为交通部观光局12重要节庆之一,扮演传承当地独特文化与传统艺术阵的角色。

关于宋江阵的由来,众说纷纭。据学者考证,多数人认为台湾省的宋江阵始于明、郑时期。为了便于治台,郑成功属下的陈永华提出了“政教结合”的政策,将民间信仰与地方势力相结合。

但也有大部分人认为是取自水浒传中英雄攻城所用的阵型。原来松江阵是108人组成,其中天罡36人,鬼子72人,也有72、36组。由于工商业发达,社会繁忙,很难形成庞大的阵容,所以一般以36人为最多。

宋传入内门乡后,原本是护乡卫民的团练。后来与庙会活动相结合,随着时代的变迁成为当地特有的文化活动,并将梁山英雄无畏忠诚的情操和团结一致与恶势力作斗争的精神展现在传统艺术阵列中,使传说中的真英雄留在人民心中。1.拜旗;

2.发色;3.扔铁环;

4.以旗为号;

5.插角内外跳;

6.龙卷水;

7.穿中央;

8.个人武器;

9.脱离圈子;

10.蜈蚣阵;

11.蜘蛛网;

12.对;

13.白鹤阵;

14.空手连载;

15.八卦阵。据说是不满梁山好汉入伍的结局。演出设在广场,以布匹城或彩楼为大门。开始时,金鼓鸣响,一对旗手举着两面旗帜领兵列阵,分两路出城门,称为“马蜂出巢”。“跨阵”成“内外环”、“面线弯曲”(重叠圆)、“穿针”、“螺旋圆”、“长蛇”后,开始表演“单打”、“双打”、“团斗”等武术套路,主要有盾锤、伞刀、枪剑、刀对铁耙等。有的衣服模仿水浒人物,穿着假戏服,有的全是汉服,腰带,凉鞋。清朝和民国时期,宋江阵广泛流行,有的村有几个队。60年代以后,大部分宋江团队都换上了运动服。1953以来,政府组织宋江团队观摩演出和节庆街头活动,深受群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