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家风和家庭事迹材料

家风淳朴的家庭故事素材(5篇总论)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使用过事迹材料。事迹材料并不是简单地为其单位和个人评价其功过而设置的,而是为了鲜明地反映和积极弘扬某一特定时代所需要的精神。你起草故事材料的时候都没有头绪?以下是我简单的家庭故事素材(一般5篇),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家风淳朴1父母的文化程度不高,但他们身上散发的精神影响着大家庭的每一个成员,比如男女平等、尊老爱幼、友善、和谐、温馨、和睦...几千年的中华传统美德在这个家庭里通过言传身教代代相传。

第一,中华美德和戒律代代相传。

当他的父亲刘玉明30多岁时,他患了脑瘤,双目失明。家庭生活的重担全压在他母亲黄祖秀身上。在外打工谋生,照顾年迈多病的父母,因脑瘤失明的丈夫和年幼的孩子,从那以后,刘连青母亲早起贪黑的形象在她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母亲的言行也影响了刘连青,他试图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并与母亲分享。

生活的压力。直到刘连青的祖父去世,后来,祖母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病。一些常人认为比较简单的事情,总是搞得一塌糊涂,但我妈从来没有指责过我奶奶,甚至没有一句怨言。有空就带着老人出去晒太阳,接触大自然,直到奶奶去世。

1962年,父亲双目失明。手术中,医生断言我父亲最多只能活20年。母亲没有放弃,没有退缩,毅然扛起重担,咬牙坚持。手术至今已经50多年了,这是我母亲的坚持和细心呵护。父亲打破了医生20年的无期徒刑,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现在,刘连青的父亲和母亲已经八十多岁了,他们的身体也越来越老了。但是,母亲不想给孩子添麻烦,还是一个人住。这成了刘连青的一块心病。在爱人的支持下,一家人坚持做老人的思想工作,最终说服老人带他们到自己身边。

考虑到老人的年龄和牙齿不好,刘连青的家人改变了他们的饮食习惯。他们试着选择纤维少的食物,切小块,煮得柔和。气候变了,他们及时给公婆买衣服,买生活必需品,尽力适应老人,让两位老人能养活自己。刘连青的两个女儿也在这种家庭氛围和榜样中传承了这种美德。他们很孝顺爷爷奶奶,帮两位老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怕他们孤独。放学回家,总会给他们讲在学校发生的故事。

刘连青目前的家庭关系非常和谐融洽。家庭成员之间相互理解、支持、帮助,从来没有吵过架,也没有动粗过。夫妻之间出现分歧时,总是按照摆事实、讲道理的原则,心平气和地解决分歧,取得对方的理解和支持。媳妇关心婆婆,婆婆理解媳妇。

第二,教育是基础的基础。

让孩子成为对国家、对社会、对家庭有用的人,离不开教育。在那个艰难的年代,母亲黄祖秀没有因为困难而让孩子辍学,也没有重男轻女。她的母亲知道无知和文化的危害,经常告诉她的孩子要努力学习。正是母亲开放的心态,培养了刘连青姐妹中的三个大学生和五个专科生。

出于传承和现实的需要,刘连青愿意投资孩子的教育。他宁愿少吃少穿,也不能失去孩子在教育上的投入。他应该在生活上广博,在精神上细腻,这已经成为刘连青家族的另一种生活理念。

大女儿在古筝和英语方面很有天赋。为了给孩子一个更高的教育平台,2000年,全家凑了4万多元让她去贵阳学古筝,接受英语培训,多方面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我没有辜负大家的希望。现在,我的大女儿古筝已经过了9级。她去年考上了北京外国语大学,心理健康快乐成长。

我最小的女儿从小就很活跃。为了培养孩子的耐心,她在孩子三岁的时候就开始送孩子学琴。她妈妈每天都抽出时间陪孩子练钢琴。遇到省市举办的青少年器乐比赛,他们都积极参加。经过努力,小女儿2010通过了钢琴十级。多次获得省市青少年器乐比赛金奖、银奖及“毕节市优秀团员”荣誉称号。

第三,真心付出,* * *创造和谐家庭

我对现在的家庭很满意。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无论是横向还是纵向,都相当融洽,是真正和谐的大家庭。我们之所以会达到这种局面,可以总结为:真诚的奉献,真诚的对待,同理心,宽容,谦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相互的、互动的关系。只要大家都能做到“真”字,少一点自私,多一点公心,和谐的家庭关系就建立起来了。

朴实家风家风故事材料2手握公权力,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绝不私用,绝不让家人沾权力的光,绝不以公权力换取家人的任何利益,这对于领导干部来说是极其难得的,也是特别可贵的。但是焦、谷文昌等* * *制作人做到了,并且坚持了一辈子。

焦尤鲁对他的孩子非常严格,从来没有给他们“特殊照顾”。三女儿焦守云在记忆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姐姐毕业要工作的时候,妈妈问爸爸怎么安排。我父亲说,一个选择是在办公室打扫厕所,一个选择是去泡菜厂当工人。”妈妈听了很高兴,觉得当工人挺好的。没想到焦不仅让女儿去泡菜厂打工,还让她去挑担子,在街上卖泡菜。“当年,大姐是个大姑娘,脸皮很薄,父亲是县委书记。我想不通。”僵持了很久,娇说,那我就跟你一起卖咸菜。“只有这样,我才能做通大姐的思想工作。”

在焦的影响下,他的妻子徐君雅也管教她的孩子。兰考刚安装电话时,在村里工作的儿子跃进兴奋地打算在家里安装一部。没想到,徐俊雅坚决不同意:“你装个电话就打算在家远程办公了?不走村串户,怎么能了解群众的想法和困难?”小儿子鲍刚参加工作时,徐俊雅坚持让儿子在车库当临时工...一堆一堆,体现了焦家清正廉洁的家风。

“自食其力”是谷文昌对子女的一贯要求。他的5个孩子在工作生活上没有得到任何“特殊照顾”,即使是政策允许,谷文昌也不为他们“争取”。

从65438到0976,谷文昌的小儿子谷玉栋高中毕业,最大的愿望是在一家工厂当工人。当时谷文昌夫妇六十多岁,按照政策可以留一个孩子在身边工作。谷裕东向时任地区革委会副主任的谷文昌提出,要他留在父母身边。沉默良久,谷文昌劝他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谷文昌说:“我是领导干部。我不能要求组织给孩子安排工作。不然我以后怎么做工作?”

谷文昌的女儿谷哲慧从临时工到全职用了15年。65438到0963,顾哲辉高中毕业,在县财政部门做临时工。她很老实,穿打补丁的裤子,能吃苦,下乡就睡地板。别人根本看不出这是县委书记的女儿。1965年,谷文昌调任福建林业厅副厅长,有关部门提出将谷哲辉转为正式工,随谷文昌去省城。谷文昌坚决不同意。他说:“我是组织提拔的,不是我女儿。”此后,顾哲辉多次有机会成为正式会员,都被顾文昌“叫停”,直到1979才成为正式会员。

谷文昌对孩子要求严格,妻子也是。谷文昌的爱人石英平是一名南下干部。新中国成立之初,她随谷文昌来到东山。当时她是县民政部门的负责人。她在1952改工资时,被定为18的行政级别。在随后30年的工作中,她的职位和工资水平都没有得到提升。

谷文昌对自己和家人异常严厉的家风,在一些人看来是“不近人情”的,这也是谷文昌在百姓心中树立丰碑的原因。

家风淳朴家庭故事材料3宝象山宝山村有这样一户人家。25年来无论面临什么样的局面,一家人始终和睦和睦,被当地百姓传为佳话。

一走进宝山屯,就能看到一座砖房。满是鸡鸭的院子虽然显得拥挤,但却收拾得整整齐齐。走进家门,窗户明亮干净,各种家用电器一应俱全。一位年近80的老人正坐在炕上看电视。这是高红梅的家。炕上的老人是高红梅的岳父。每当有人说起自己的儿媳妇,老人总会骄傲地说:“红梅嫁到我家这么多年,从来没有和我们这些老人红过脸。早些年条件艰苦,有好吃的。红梅他们三个人一直不舍得吃,就留给我了。我身体不好,红梅借钱带我看病,买补品,就像亲生女儿一样。虽然我现在住在讷河老儿家,但每年春夏都会回来,还是不会太想念他们的。”她的名字叫高红梅,今年46岁。她依靠科技致富,善良正直关爱家人,帮助邻居。

1990中专毕业的高红梅和丈夫朱振西结婚了。他们是中专同学,是青梅竹马。婚后,他们定居在宝山村宝山村。刚结婚的时候,家里条件特别困难。既没有房间,也没有土地。婚房都是住在别人家,平时吃馒头咸菜。现在夫妻俩回忆起过去的日子,眼里依然噙满泪水。然而,艰难困苦并没有打败高红梅和他的妻子。小两口借钱承包了几亩农田,开始种大豆。她白天在地里干活,晚上回家洗衣服做饭。虽然日子又苦又忙,但这对年轻夫妇却乐在其中。然而,现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那一年,大豆生病,收成直线下降。他们不仅没赚到钱,而且债务也没还。更糟糕的是,高红梅的岳父生病了,需要紧急护理。面对这些困难,高红梅没有退缩。她仍然保持着乐观的生活态度。她安慰受虐的丈夫,并把公公接到家里支持她。秋天来了,冬天来了。为了贴补家用,高红梅和丈夫朱桢上山砍柴,然后用雪橇拉下山去卖。黑龙江的冬天漫长而寒冷,最低温度可达零下30度。漫天的大雪和刺骨的寒风并没有阻止高红梅对家人的爱。她用自己的双手,靠卖柴火解决了家人冬天的温饱。那年冬天,高红梅白天砍柴卖柴,晚上回家给公公洗脚,洗脏衣服。夜深了,公公睡着后,她还要和丈夫一起研究大豆的栽培技术,希望来年的收成能更好。就这样,一年过去了,1991春节过后,高红梅怀孕了。她即将成为母亲,有点担心宝宝出生后会不会有好日子过,大豆能不能丰收,公公能不能好起来。但是很快,她就振作起来了,因为她知道,只要努力生活,一切都会改变。果然,黄天不负有心人,在高红梅的精心照料下,老人康复了,身体也变得强壮了。在农村农技人员的帮助和指导下,大豆也有了好收成;1991是难忘的一年,因为在这一年,高红梅和朱桢迎来了他们的第一个孩子,一个健康的胖男孩,夫妻俩给孩子取名朱小磊,希望儿子做一个光明正大的人。

随着肖磊的成长,高红梅一家的生活也有了改善,盖了新房子。房子虽然不大,但也是自己的窝,他再也不用住在借来的房子里了。过上好日子后,有人劝高红梅再要一个孩子,一儿一女可以凑成“好”字,但高红梅不同意。她说:我们要积极响应国家政策,一个家庭只生一个好孩子,让这个孩子长大后能被抚养、教育、回报社会。这是高红梅的愿望和理想,她正在为这个理想而努力。除了种地和照顾老人孩子,她还开始养鸡养鸭。起初,她只想用鸡鸭蛋来补充老人和孩子的健康。但后来她发现,村里的饭店都是从农民家里买鸡鸭,经常供不应求。她决定把规模从原来的几个扩大到几十个,既保证了家人的健康,又补贴了家人。1998期间,高红梅家的耕地增加了,也不是那么好种了。经常是一天待在地里。讷河的姐夫一家看到嫂子的辛苦,决定把老人接到讷河照顾,但高红梅拒绝了。在姐夫和老人的一再要求下,他们终于达成协议,老人每年春夏都会来高红梅家,让高红梅继续尽孝。肖磊很快就到了上初中的年龄。宝象山没有初中,他只能去县城读书,这意味着家里的开销又要增加了。许多人建议高红梅,让孩子们在小学毕业后认识几个单词就足够了。不读初中,下地干活帮你一把。高红梅反对道:我想让我的孩子上大学和初中。只要他想上学,我就一直出钱。抱着这个信念,高红梅种地,养牲畜,种木耳,生活越来越富足。她不仅为她的家人建造了一所大砖房,还把肖磊培养成了一名大学生。肖磊去年顺利大学毕业,现在已经成为信用社的一名职员。高红梅仍在努力工作,她想让美好的生活继续下去。

家风淳朴家庭故事材料4这是一个祖孙三代的大家庭它运行在家庭中,彼此尊重友爱,和睦平等,有一个慈祥的母亲和一个孝顺的儿子;夫妻主动互相商量配合,互相关心,理解沟通,一家人和睦相处,其乐融融。这是王顺图和王的家。世间万物因和谐而美好,因和谐而温暖。社会如此,家庭也是如此。他们家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他们是万千灯光中最平凡的一个,但他们全家人都用自己的勤劳、朴实和包容努力创造着自己的生活,守护着最真实>的幸福。2014,王顺本地人王一家获得上饶最美家庭提名奖。

第一,相互理解和支持,* * *共建幸福家园。

王顺图与王于1997年结婚,夫妻二人互相照顾,以客为尊,互相信任18年。我们互相理解,互相支持,取长补短,在迷茫时互相开导,互相帮助,共同面对困难,协商解决问题,成为人人羡慕的模范夫妻。王顺本地人,1971年10月27日出生,1991年7月三尺讲台。至今已有25年。在25年的教学生涯中,她始终坚持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忠于党的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

在农村,一些文化程度不高的家长给孩子的学前教育不够系统和专业,现在又有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留守儿童的保育和教育问题越来越严重。于是,深受丈夫园丁情怀感染的王萌生了办幼儿园的想法。2006年,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她在李寨乡开办了贝贝乐幼儿园。这些年来,依靠他们勤劳的双手和对孩子满满的爱,幼儿园逐渐走上了正轨,很多留守儿童在这里得到了关爱,得到了快乐。

除了事业上的进步,他们的家庭生活也很温馨幸福。最让王顺欣慰的是,婆媳关系在他们家从来没有闹过。18年了,他老婆跟公婆从来没有红过脸。他母亲63岁,父亲67岁。2008年父亲脑出血后,留下了后遗症,半身不遂,瘫痪在床。他们的父亲出院后,他们把两位老人接回家一起生活。王顺图是个孝子。为了让截瘫的父亲尽快康复,他不惜一切代价到处求医问药。无论工作多累多有压力,他每天下班后都坚持给父亲按摩手脚,帮他做运动。他尽最大努力让父亲能够尽快独立行走,生活自理。看到丈夫如此疲惫,王感到心痛。她干完幼儿园的活后,拖着疲惫的身体给公公送来食物和水,为的就是尽儿媳妇的微薄之力。好事多磨。幸运的是,在夫妻俩六年的精心照顾下,王顺图的父亲现在已经可以左手拿勺子吃饭,拄着拐杖走路了。

王顺图的弟弟2000年在外打工时患病,已无独立生活能力。他今年37岁,还是单身。于是,王和丈夫商量,把姐夫接回家,好好照顾他。现在他们祖孙三代互敬互爱,其乐融融。

第二,联手建立普惠园,热心向社会申报公益。

王顺图经常对妻子说,一个和谐的家庭,不仅要求家庭成员在家庭中和睦相处,还必须是一个有益于社会、追求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的文明公民。所以,无论他所在的单位号召爱心捐助,还是他的同事邻里有困难,他们家的每一个成员都有一份爱心可送,积极参与社会捐助活动。2012,宗儒的出处萧玉洁不小心烫伤,需要多次植皮。医药费不低于8万元。这对农村贫困家庭来说,简直是致命的打击。得知这一消息后,王顺图夫妇四处奔走相告,呼吁园哥伸出援手,帮助小玉洁渡过难关。仅第一次,他就为萧玉洁筹集了一万八千多元。现在小玉洁已经基本康复,又来园里上学了。王顺图子和妻子协商每学期为他减免托儿费,在生活上处处关心小玉洁,让他忘记痛苦,开开心心,健康成长。

三、爱国守法诚信,为梦想汇聚正能量。

在日常生活中,旺旺夫妇积极维护社会公德,诚实守信,自觉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公共秩序,维护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主动履行公民权利和义务。他们积极执行居委会的有关规定,配合居委会完成各项工作目标。他们积极向身边人宣传法律法规知识,促进农村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汇聚正能量,实现每个人的梦想。

在王顺看来,家就是一切,一个家庭只有真诚待人,和睦相处,互相尊重,互相关爱,才能真正和谐幸福。王顺认为,能够在同一个屋檐下度过一生,是上辈子的福气,所以他经常安慰自己,要懂得知足常乐,善待自己和家人,自己的努力也让他幸福温暖。他希望每天增加一个美好的家庭,让人们相处得更加和谐。

张巧云,女,1985,7月出生,繁昌县新港镇柯里村大可组村民,中专学历,家庭人口6人。这位同志在创建“五好文明新家庭”中以各种行动不断加强家庭美德建设,体现了时代特征。在日常言行中,她爱国守法,模范遵守《家庭行为廉洁公约》,使家庭成员具有强烈的诚信意识、法律意识和自我警惕意识,尊老爱幼,团结邻里,帮助亲友,热心公益。她在邻里中有很高的公众威望,是邻居学习的榜样。

第一,自学,提高对清洁家庭的认识

张巧云同志努力学习,她从未放松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与中专文凭。2010,她报名参加了电大的培训班,并积极参加了2011在繁昌县举办的女青年创业培训班。创业培训班回来后,她主动找到村妇女主任乐同志积极协调,于9月20116在村人口学校举办了妇女创业讲座,让村里更多的妇女对妇女创业知识有了全新的认识,为她们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她还以学习先进典型为氛围,在邻里间开展“帮家廉”活动,自觉充当反腐倡廉的宣传员,有效促进了“帮家廉”活动的监督制约机制。是加强村民思想道德建设,树立良好家风,营造积极健康、文明进步的家庭环境,在全村树立诚信家庭良好形象的重要举措。

第二,尊老爱幼,在家做表率。

张巧云同志是充分体现中国妇女传统美德的家庭主妇。作为儿媳,她孝顺老人,对老人关怀备至,经常陪着他们说话,做他们的精神支柱;作为母亲,她是爱而不是溺爱。在照顾孩子生活的同时,她还肩负着教育孩子成为有用之人的重任。作为妻子,她是“我的妻子”最好的代言人。张巧云同志无论做什么事,都充分展现了一个才女的本色,处处树立了榜样。她在完成农活的同时,只要邻里有锁着的、破着的事务,她都能及时出现。

第三,积极响应计划生育号召

在国家大力提倡“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政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生育观念不断改变的背景下,张巧云积极响应政策号召,主动放弃生育二孩,并获得了荣誉证书。宏村集团的滕和李思强一直想再生一个儿子,尽管家里的经济条件越来越好。得知此事后,张巧云主动陪同村妇女主任做他们的思想工作,放弃生二孩,落实长效避孕措施。在村里,她积极协助村计生专干向育龄妇女宣传:“以婚育为主线,利用人口学校、宣传标语等形式”,在村里形成了文明生育的文化氛围,有效促进了家庭和睦、邻里互助、移风易俗。

第四,热爱公益事业

走进平整干净的进村水泥路,村党组织书记陈兴华说:“多亏了张巧云同志,近两年来村民们‘乱扔垃圾、污水乱泼、乱丢柴火、乱堆粪肥’的现象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还有一笔来自张巧云的捐款!平时可以和村干部一起积极教育引导群众养成良好的家庭卫生习惯,不要“乱搭乱建,乱丢垃圾,乱堆乱放”,自觉维护房前屋后和公共场所的环境卫生。她经常和村里的清洁工一起清理村道两旁、村口周围、池塘周围、房屋周围的卫生死角,并根据村里的自然条件进一步注重绿化美化,引导邻里从美化家庭环境、提高家庭文化品位入手,自觉树立符合时代发展的新思想、新观念,更加自觉地参与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

五、协调和发挥组织优势,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在新形势下,她积极配合村妇代会和团组织的领导,推动和活跃了村妇代会的工作,积极参加村妇代会组织的文艺演出慰问敬老院的老人,丰富了他们的业余生活。在村里的综合治理和维稳过程中,她努力营造和谐稳定的新农村环境。赌博作为一个社会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尤其是在春节期间,赌博成为农民闲暇时的主要“娱乐”活动。她和村干部一起挨家挨户宣传法律,自告奋勇当公安的耳目,勇敢地肩负起公益宣传的责任。她经常陪同村干部大力宣传国家禁赌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教育村民自觉抵制和举报赌博行为,有效加强了警示作用,提高了生活质量。

家庭广泛开展了家庭教育活动,帮助家庭和周围的人廉政,并积极参加了创建廉洁家庭的活动,发挥了示范作用,使家庭教育活动的工作,帮助廉政具体,直观和实际。充分发挥家庭助廉活动引入精神文明建设,以榜样的力量推动家庭反腐的进程,为“端正党风政风家风,建设廉洁和谐平安社会”做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