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庙里抽签退出空城

琴声不绝于耳,仿佛诉说着空城的成败。心里害怕?司马懿最终全身而退,成就了诸葛亮的不朽名声,在诸多危机中找到了自己的生存之道。如果你退伍了,成了笑柄怎么办?历史从来不以成败论英雄。

一、空城计划成败的真相

《三国演义》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四大古典小说之一。罗贯中用笔墨铺就了一幅跌宕起伏的三国争霸图,引人入胜。说到《三国演义》中最喜欢的历史人物,中国大部分人都会说,千里之外的诸葛亮,通过战略谋划赢得了战斗。

罗贯中笔下,一生足智多谋的诸葛亮,打了一场最传奇的仗,是一场空计划。面对司马懿的15万大军,诸葛亮临危不乱,坚守空城,用一首曲子吓退了魏军,永垂不朽。

空城计中,魏军大将司马懿彻底成为成就诸葛亮传奇的背景板,也成为历史的笑柄。在很多人眼里,司马懿是个胆小怕事的人。然而后来无数学者仔细分析历史,却发现事实并非如此。

其实司马懿早就看穿了诸葛亮的空城计,知道满城老幼病残,诸葛亮根本就是虚张声势。即便如此,他还是选择了撤退。退兵后,司马懿的儿子百思不得其解,质问父亲。司马懿这才告诉儿子真相:诸葛亮死了,我的死期也不远了。

历史上,司马懿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人。对于很多《三国演义》的读者来说,《三国演义》最精彩的部分就是诸葛亮六出祁山,意图北定中原,与魏国统帅司马懿对抗。

司马懿很少在与诸葛亮的战斗中失利,这充分说明司马懿不是废柴,而是真正能分享诸葛亮力量的乱世谋士。

这样一个身经百战的智者怎么会被一个空洞的计划吓走呢?

不难发现,把恐惧作为司马懿退兵的理由太过牵强。当时司马懿手握十五万大军,一人一口口水就能淹死诸葛亮。司马懿如果真的怕城中有埋伏,可以派几千军马入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