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平桥访古。
汽车停在水头镇晁海庙的石牌楼下。斜对面有三块石碑,其中一块只有“桥”字,是南宋绍兴南安县令陈大方题写的。字径二尺,篆书势均力敌,天气险峻。陈大方在绍兴做了八年秀才,绍兴年底在南安县任副将。后人据此完成了丰碑,立在旁边,但汉字用的现代电脑机体终究没有那种古代气象。纪念碑旁边是孙园题写的安平大桥西端桥头堡——听潮楼。我不知道是谁,但这三个字直径30厘米,笔力十足,气势磅礴,深得颜的神韵。他们一定是书中的大师。回想当年,在“潮涨潮落,风起云涌”(南宋赵灵仪)的时候,一个书生“向王江高挥羽扇”(南宋张仪老),该是多么的从容淡定。
从一个只允许行人进出的铁门出来,我们就上了安平桥。
回头望去,可以看到“听潮楼”对面的“安澜,一方水乡”,字径35厘米,浑厚挺拔,有刘成悬挂。据了解,南安县的繁荣始于清朝嘉庆年间(1808)。据史料记载,生于浙江慈溪。乾隆五十四年中进士,书法遗风传世,人人珍藏。光绪《慈溪县志》称之为:一工为草工,尤擅破书。
从远处看,安平大桥像一条长龙向前伸展。龙无首尾,即使眼力再好,也永无止境。这是一座完全用花岗岩建造的桥。这几千块花岗岩经过岁月的风化斑驳,像一个饱经风霜的老人,平静安详。让我们的目光投射到800多年前的南宋。绍兴八年(1138),上台,岳飞被杀,朝廷与金媾和,割地为诸侯,可以说是屈辱时期。位于泉州的安海港,风帆满布,商贾云集,一派繁荣景象。《安海志》记载:“当时,海港千帆白鸽,在海门之间航行顺畅;渡口风满商贾,货物转山;小镇的繁华程度不亚于大城市。”但:“飓风潮浪总来,船击水不能进退,浮垫相关,自古为民之大灾”(赵令义《石井镇安平桥》)。为了满足国内外经济、贸易和交通的需要,桥梁应运而生。以当时落后的工具设备,万水之上,施工难度远非现代人所能想象。据史料记载,从南宋绍兴八年(1138)开始,和尚祖师爷就开始造桥,但安海富商黄瑚和和尚致远未能完成。绍兴二十一年(1151),县令赵令义上任全州,主持续建,黄易回应一年完成全桥,单称“安平桥”。大桥建成后是“一条隐玉道,恰似金堤,瑰丽密集,工似鬼神”,“老壮者必望之,炫而舞之”,“古今绝胜,东南无此物”(赵令衡《石井镇安平桥》)。
八百多年过去了,其间跌宕起伏,风云变幻。安平桥虽有两次被拆除的危险,但在文化部门的努力下,幸运地保存了下来。1961 3月,安平桥成为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终于尘埃落定。
漫步安平桥,海风轻抚脸庞,水波荡漾,令人心旷神怡。我的耳中,仿佛有一首来自宋元明清文人的清丽雅韵:“玉梁千尺投虹于天,栏空空”(南宋——赵令衡),“徜徉看远潮,晶境浮”(陈),“潮起潮落,人行逆施。不回家,就离开家。留有山花怜少妇,必上来椎髻如故”(廖)。诗人和诗人用他们的笔写下了壮丽、超脱和乡愁。
不知不觉中,我来到了桥的中间,也就是水心亭,它是在桥建成时修建的。现存建筑几经破坏重建,清同治五年(1866)重建。寺前石柱上镌刻着著名的对联:“世间有佛,世上无桥长此桥。”寺庙里供奉着观音菩萨,被称为仲婷佛。但是,当我看到香火燃烧,烟雾弥漫,梵音飘荡在寺外,听着这种干净舒适的佛乐,就让我突然想离开尘嚣。
历代修建的桥梁上也有十几处题字。现存最早的石碑是明代天顺三年(1459)重修安平桥,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碑高188 cm,宽60 cm,碑文为篆书。碑文下部不清楚,后人根据资料用红漆补充。明万历庚子年(1600),明崇祯十一年(1638),清雍正五年(1727),清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光绪竖立的纪念碑,从工程技术、人文艺术、文物考古等方面,
这里有一座特殊的纪念碑,就是乾隆二十八年(1763)竖立的“除奸保民”碑。碑文上写着:当时盐馆跑宏达卖盐,敲诈百姓。安海商人掌管兴全永道谭,谭指示安海分署严禁乐派涉足民政。这是一个典型的“民诉官”胜诉的案例。不知道一个贪官看到这个题词会不会出一身冷汗?
还有一个是近年新出的碑,碑文是1962 165438+10月中旬,郭沫若夫人于立群写的《永五里桥》:“五里桥成陆桥,郑凡旧居纵消。英气垂千古,劳动精神溢。我不相信莫峻真的梦到醋,但我喜欢看闫明的蛋糕。谁能知回台诗,开景贞第一篇。”虽然曾经有人提出,这首诗中的“我不相信你的真梦醋”一句用在五里桥,是北宋蔡襄在全州主持修建洛阳桥的民间传说,是“张观戴笠”,但当地几个爱好者还是按照老郭诗中的墨迹,把它刻成一个高大的诗碑,立在五里桥亭子里的小碑林里。
与水心亭相连的僧房叫成来院。原本很普通的僧房,因为两位名人而熠熠生辉。农历1938年九月下旬,弘毅大师应安海心阁丰德大师之邀,从漳州经同安梵天寺前往安海,在城阳院的小房间住了一个月。其间,安海当地很多人都去参观过。法师平易近人,与书法结下了不解之缘。据考,他写了300多篇,一时半会儿是故事。澄月院石碑上的“如来无涯,普贤如来空”四个字和对联是民国二十九年(1940)弘毅大师的手迹,由“李瑞美”后人李琼水抄写在石碑上。请惠安五五石匠吴远山雕刻。民国三十七年(1948)65438+二月,大师弟子丰子恺先生带着女儿冯一茵来到这里寻找老师的遗骨,住在大师弘毅曾经住过的成化书院,在金盾祠堂与安海人座谈,在高绰祠堂展出字画,在郑阳小学演讲。程悦大院已成为弘毅大师在安海的重要古迹。
我们来到安平大桥的东端,这里也有一个桥头堡,两层楼阁,砖石结构,下面有一个拱门,上面嵌着“海美水清”四个大字石刻。这是清朝同治县河镇办事处设立的(1864)。穿过牌坊,回望桥头,有清同治甲子(1864)隆冬重建时李题写的“望高楼”和“金汤长存”两处石刻,穿越历史长河依然熠熠生辉。
我在高楼附近的石栏杆上向西望去,看到安平桥上已经没有车辆了。人们忙碌着,一切又恢复了平静。我认为繁荣是可取的,但和平难道不是一种美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