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一款球鞋评价软不软?

*本文所有图片均来自互联网。

提前说一下,四维写这篇文章不是为了逼大家相信我说的话。每个人都有选择信不信的权利。如果你觉得《四维鞋评》看起来真诚客观,不妨仔细阅读这篇文章;如果你觉得四维本身不那么可信,可以去读一读,算一算。

网上有很多球鞋的评测,做评测的微信官方账号和视频播报员也不在少数。球鞋评价的意义在于让购买者在购买前了解产品,从而决定是否购买。某种程度上,一个高质量的球鞋评价可以最大化消费价值,帮助很多可能对球鞋没那么多研究的篮球迷做出选择。然而,正是利用了消费者的参考需求,一些网络平台和自媒体成为品牌打软广告的主战场。

四维并不认为这些为品牌玩软广的自媒体有什么问题。如果他们和品牌有利益关系,玩软的,玩宽的,是他们的职责。归根结底,消费者选择了相信那些软和广泛,怪不得别人。那么,我们如何判断一个球鞋测评或者一个测评平台是否真实可信呢?

评估频率太高。

如果一个评价只有一个人支持,但是评价的频率极高(比如两三天一篇),那么软或者不可信的概率会比较高。有些球鞋的评价纯粹是理论,没有给球鞋足够的磨合和适应时间,会误导消费者。如果只是静态分析的话,频率高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实际评测并不是一两天就能推出来的那种。在过去的五个月里,我们只测试了五双球鞋(其余评测文章均来自译者),但这五双球鞋的平均评测时间至少在两周以上,这让我们真正了解了一双球鞋的实战性能。以上次在四维测试的安德玛库里4为例。我在文章中多次提到“磨合”这个词,实战体验也确实随着磨合时间的增加有所提升,这是我玩了一两局就感受不到的。

顺应大势

这种评价基本上是大众对一双鞋印象的陈述。这些文章不一定是软文,但对读者来说真的没有营养。读和不读没有太大区别。评价人的亲身经历很重要。如果不分享自己的真实体验,仅仅按照品牌定位和描述,这篇文章就变得毫无意义。有些软文会在某些方面为球鞋说好话,但对自己的缺点却含糊其辞。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作战鞋,每双鞋都会有缺点。如果你在一个评价里看到的都是这双鞋的好,那么这个评价可能有手软的嫌疑。

引起歧义的

有些软文隐晦的描述了球鞋的缺点,或者模糊了语言,让它们听起来不像缺点而是条理清晰,让你很难挑出它们的错误。这种模棱两可的语言风格出现在很多品牌的软文中,最大化的表达了优点,却只是潦草的写出了缺点,以免得罪品牌。品牌直接掌控下的软文当然是推广产品的重要方式之一,很多人看了之后会对产品产生兴趣,从而点燃购买欲望。但消费者要清楚,买卖终究是买卖,无论是海军还是软文都不是产品最真实的体现。

只凭配置评价球鞋

和对一个理论的评价有一些相似之处。有一种文章的作者特别有想象力,光看运动鞋的配置就能胡说八道。比如addias Harden Vol.1就是去年最火的篮球鞋之一,有文章把这双鞋吹的很精彩。虽然在四维眼里确实是去年最强的实战鞋之一,但是球鞋初级阶段的贴趾和前脚掌特性更侧重于贴地性而非柔软性,这一点不知道被多少软文作者直接忽略了,只是因为看到了针织鞋面+全掌助力的配置然后根据自己的想象“编”出了评价。诚然,一个人穿过很多球鞋,看到配置,就会对性能有个大概的概念。但是,如果他要写一个给消费者建议的评价,个人感觉是不可取的。

新瓶装旧酒

这种软文最容易分辨,几乎是重复品牌官网的产品描述,官网怎么说他就怎么说。恕我直言,这种软文是达不到推广效果的。如果我是一个品牌,我宁愿用藏青色和更隐晦的软文来推广产品。软文不是坏事,毕竟品牌有利可图。对于绝大多数不懂鞋的消费者来说,软文很容易让他们上钩;但是对于对运动鞋一知半解的消费者来说,辨别软文,选择可靠的消息来源,还是一个技巧。

再次声明,四维不强迫任何人同意和相信我的观点,也不想攻击任何发布软文的评测平台。它只是想让大家知道如何从一个评价者的角度去判断软文,避免因为错误的相信别人而浪费金钱。如果“四维鞋评”已经是你心中参考球鞋信息的好地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