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都文化

宜都是巴文化和荆楚文化的发祥地和交融地之一。当地民风淳朴,各种神话、传说、民歌、音乐、舞蹈、民居、饭店、场所都洋溢着巴楚文化的魅力。宜都民俗文化丰富多彩,既有鄂西巴文化的底蕴,又有鄂中楚风的神韵。目前宜都最有特色的品种有:宜都棒骨、宜都渔鼓(南关)、楚剧等。宜都绿庙谜语被誉为中国第一谜语村。在宜都,当地人和汉族人生活在一起,过着民俗生活,包括吃喝、生产劳动、盛装打扮、婚丧嫁娶等。,还夹杂着巴楚文化和民俗的各种特色。如:丧、丧、敲丧鼓、跳丧、栽秧鼓、灯谜等。

宜都可以同时有佛教和道教。两大教派的建筑、人物和传教士在该地区及周边都颇具影响力。宗教场所主要有凉山和嵩山。

凉山,有佛教遗址和道教遗址,山顶是道教,中间是佛教遗址;山顶有金顶,山腰有观音阁、关帝庙、大雄宝殿等建筑,有一日门、二日门、三日门之险,金顶最陡,被誉为“南武当”。

嵩山现为省级森林公园,龙泉寺为宗教场所。建于明初,因旁边泉水清澈而得名“清泉寺”。清嘉庆年间改名为“龙泉寺”。明朝万历年间,惠王和何公主信佛,曾拜嵩山方丈为师。所以这两座寺庙规模都很大,香火旺盛,信众遍布川、鄂、湘三省,成为著名的宗教圣地。除此之外,宜都还有天主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城市标志

宜都市标志经2008年3月7日宜都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标志的主图形以宜都汉语拼音字母的小写“Y”和“D”为基础,两者在连笔设计,有机构成了以下主体。

城市精神

宜都是一座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城。它既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又有优美的山水园林特色,充满了现代城市的清新气息。为加强宜都对外宣传,提升宜都形象,打造宜都“城市名片”。

2007年,宜都委托三峡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进行了“营销宜都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的研究。经过近一年的调研,课题组认真梳理了宜都在创造奇迹过程中形成的人文基因和精神特质,召开部分党代表、人大代表、CPPCC委员和社会各界人士座谈会,通过网络、会议等多种形式征求意见1500余条。反复总结、提炼、培育、发展,多易其稿,并于2008年3月7日经宜都市第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形成了宜都的“城市精神、城市符号、城市宣传语言”。

宜都的城市精神是:守信、敬业、和谐、严谨。

城市树花

2000年7月,宜都市开展了市民评选城市树木花草的活动。2000年6月5438+00日宜都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4次会议,决定命名香樟为宜都市树,紫薇为宜都市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