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饶平有哪些风俗?
春节期间舞狮很受欢迎。潮汕的舞狮有两种:一种是“文狮”,一种是“武狮”。“文狮”由两个人组成,戴着面具,装扮成面带微笑的“土地爷”和“土地婆”,手持一把葵花扇,引着大狮子边走边舞,狮子不停地摇着鬃毛打滚。每次有人在门前放鞭炮,舞狮队都要停止行进,给主人拜年。“吴氏”向当地有声望的家庭和大企业拜年。当狮子队到达时,主人点燃了鞭炮。这时锣鼓齐鸣,狮子队表演了滚、转、落等动作。最奇妙的是,主人给了狮子一个红包。舞会高潮时,主持人从二楼和三楼入口挂了一个红包。舞狮队在主人的帮助下,用大凳子和小凳子折叠在红包下面。在锣鼓声中,狮子从容淡定地爬上桌子,爬到顶楼,然后一跃而起,张嘴就要把红包摘下来。围观者终于爆发出掌声和欢呼声。狮子点头鞠躬祝福人们。
广场舞狮的表演节目是舞狮者抬起狮头,摇头晃脑,快速转圈,边走边跳,犹如猛虎下山。舞至场中央,立即坐在地上,时而用脚挠腹部、背部,时而转头咬尾巴,叫“挠咬虱子”突然打滚躺下叫“翻身翻身”;然后我就睡着了。这说明狮子是坐着养神的,动作栩栩如生。这时,一个蒙面人随意戏弄狮子,给人们增添了不少趣味。舞狮表演之后是武术表演。拳击可分为贾珠脚、李家脚和南之手,但他们的表演节目基本相同。最后再跳一次舞狮,演出结束后拿到人家奖励的“红包”。
春节期间还有一个潮州大锣大鼓队,演奏潮州音乐,走街串巷,游行,潮州俗称“游大锣大鼓”。潮州大锣大鼓是以打击乐为主,以鼓为中心,以唢呐为主导的大型合奏形式。鼓手既是乐队的首席表演者,也是乐队的指挥。鼓手敲打鼓心、鼓边、鼓边,通过敲打、消音、捶打、敲击和节奏变化、锤上添花等方式进行乐队演奏。
潮州锣鼓的娱乐队经常用旗帜开道。他们肩上扛的旗叫“标”,用带尾巴的竹子做旗杆,旗杆头挂吉祥物。他们大多数是年轻女性。扛大旗的姑娘,装饰感十足,婀娜多姿。然后精心打扮的金婚夫妇扛着鞭炮和八宝吉祥熊,给人们带来了好运。还有装扮成人的玩偶,表演一些传统潮剧片段。庞大的先行者之后,是连绵不绝的锣鼓声。潮州大锣大鼓的表演形式十分灵活,行进时称为“长线套”,曲目多以行进曲为主。如果在固定的场地打,那就叫“品牌套”。大型演出,乐队往往有上千人,气势磅礴。
知名的家庭和商人燃放鞭炮来迎接锣鼓队的到来。这时,锣鼓队会停下来,献上他们的技艺来庆祝新年。演出结束后,主持人会得到红包奖励。
虽然这种舞狮、打大锣打鼓的表演活动隐约含有驱魔舞的遗风,目的也是为了赢钱,但确实给春节带来了生机、欢乐和喜庆,给节日增添了热闹的气氛。
六、家庭赌博
赌博起源于歌剧。史记?《殷本纪》载:“易欣是一个傀儡,被称为神,他是富有的。“可见早在殷商时期就有了博戏。春秋战国时期,以钱为赌注。
春节期间,潮人辛苦了一年,难得有这种悠闲快乐的时光,于是聚集在小巷、祠堂等地赌博,以期预测自己今年的运气。但这只是一小部分人,更多的人在家里赌博。这种家庭赌博活动往往是由父母和他人打赌完成的。即使是在一个严厉的家庭,这个时候孩子也可以和长辈一起放松。它没有真正赌博的紧张和担心,反而轻松愉快。反正赢的输的钱都是自己家的,俗称“肥水不流外人田”。
近年来,由于政府倡导新的文明风尚,春节的这种赌博习惯日益冷淡。
七、搅拌筒
缸是潮人对盛放喂猪用的泔水(淘米水)的陶罐的俗称。春节期间,在潮汕农村,主妇们要把手或竹竿伸进泔水里,一边搅拌泔水,一边说“泔水漂起来了,今年的猪比牛还大”或“泔水是圆的,喂猪要多花钱。”期待新的一年能顺利喂猪,长得快,多挣钱。
八、开井
解放前,除1914汕头自来水厂建成后的自来水供应外,其他城乡居民的饮用水不得不从水井或沟渠、河流中抽取。哪里有乡,哪里就要有井,既有外用的,也有内服的。
潮人非常崇拜井,民间流传着关于龚景和井陉的神话传说。除夕夜要封井口,春节祭拜井夫和奶奶后才能开井。通常村里的公共井要在第一年的初一初二禁止使用,初三才使用。有些地方从初二就可以用了。开井时,村里的老婆婆要带头,带着橘子、绿茶、红糖、素果等礼物,在井台下拜。之后,神父的老婆婆会打开井盖,把半颗红糖和3杯绿茶倒进井里。最后从井里抽出12桶水倒在地上。每倒一桶水,都要随便念四句吉祥诗。这种仪式活动就是“打井”。开井家用,家里婆婆也要拜。这个仪式类似于公共水井的仪式。
现在潮汕的村落基本都饮用自来水,祭祀水井的活动也逐渐消失。
九、回娘家
正月初一、初二(尤其是初二更受欢迎),出嫁的女儿要带着丈夫和孩子回父母家拜年。这是一个出嫁女儿对养父母孝顺的表现。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孝‘走仔’(女儿)正月初一、初二,不孝‘走仔’神堕天(农历四月),元宵节无贴。”这是事实。女儿回娘家,要准备一大袋饼干和糖果,由母亲分发给附近的村民,以表达姑娘对村民的思念。家里有侄子的时候,也要给侄子发红包。吃完午饭,女儿会和父母聊一会,晚饭前回婆家。所以俗称“吃宵夜”。
十、“送穷”
过去潮人把正月初三称为“穷人节”(清光绪《饶平县志》记载饶平为正月初五穷人节)。那一天,人们把屋子里的污秽和杂物清理干净,送到地里焚烧。同时点上香供,磕头甚至说:“穷鬼走,福星来。”这个活动俗称“送穷”。在那一天,人们最忌讳走亲访友。
关于这个习俗有一个传说。颛顼当皇帝的时候,宫里生了个儿子,可以穿破衣烂衫。当有人给他新衣服时,他在穿之前就把它们撕碎并烧掉。宫里的人都叫他“可怜的儿子”。当“穷儿子”在月圆之夜死去时,人们说:“今天就把穷儿子送去吧。”“送穷”的说法流传下来了。后来,送贫从阴天变成了初五,广东大部分地区把正月初三当成了穷人节。
随着社会的发展,潮人送穷人的活动已经消失了。潮汕人用自己的智慧、勤劳和勇气,真正做到了送贫迎富。穷人也是出门走亲访友,互相道喜,而不是像古人说的天天出门。
Xi。欢迎上帝接受祝福
正月初四“天神下凡”,家家户户都要在家祭拜,迎接天神降临人间。祭祀有心意,是“开门”的好兆头;一盘红糖,寓意生活的甜蜜;一盘米代表丰收,还有橘子、黑豆、灯芯、纸马等等。除了在家祭拜,还会去乡下的寺庙烧香祈福。也有人把家人的生日和年龄写在红贴纸上,绑在轿子上,向上帝许愿,感谢上帝“上天说好话,落地保平安”。
十二、节日禁忌
正月初一是圣日,关于时尚有很多禁忌,大家要讲吉利。这一天,大人要避免打骂孩子,以免孩子哭个没完。否则,哭就意味着“没有中头奖”,这是新的一年里疾病和灾难的征兆。如果孩子不小心打碎了盘子、碗等器皿,大人要马上说一些吉祥的话,比如“张嘴就来,富贵荣华”或者“不要太过分,吉祥如意,造福城市”来弥补自己的过错。如果烧了灯笼和布匹,大人要说“旺财”或“旺财”之类的吉祥话。这一天,禁止债权人上门讨债。如果出现这种情况,主持人会说:“好话说顺了,以后有钱了就不要多说了。”债主一听说主人将来要还,就起身走了。
这一天不能扫地,要把扫帚藏起来,还要让鞭炮纸堆得满地都是,寓意“雪吉祥,丰收”;需要扫地的时候,只用炉子的鸡毛扇从外面扫进来,意思是防止家财外流。这一天不洗衣服,怕赔钱。也不要理发,因为人们总是在这一天把理发和葬礼联系在一起。也忌杀生,认为杀生不富,当年养牲畜不吉利。
饮食方面,这一天吃饭不要用长短筷,否则过渡期间赶不上船;不要吃粥,不要喝米汤,不然出门会下雨;不要吃药,不然会被认为常年生病,不断吃药。如果病人非要吃饭,家人一定要说“破财消灾”之类的吉祥话,安慰病人,让病人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