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小相声的源头
天津电视台的《捧着明天的太阳-1996春节联欢晚会》录制了著名相声演员李伯祥和杜国芝表演的传统笑话“怕算命”。
的表演吸收了李及其弟子表演的精华,结合自身特点,迎合了当今年轻观众快节奏的要求,编创排演了这个段子。演员模仿逼真,观众掌声、笑声不断。这掌声和笑声无疑是观众和演员站在了一起,对近年来死灰复燃的迷信之风进行了有力的打击和鞭挞。瞎子的占卜“算计”漏洞百出,自相矛盾,无法自圆其说,把这种骗人的把戏揭穿得淋漓尽致。不知道观众是否理解“怕算命”的主题,不仅仅是讽刺瞎眼的算命先生,而是通过这个假算命先生的表现,揭示骗子装不知、耍花招、“贪得无厌”的行为,相当实用。
既然《怕算命》是一档思想性很强的传统节目,深受观众喜爱,为什么今天却没有与电视观众见面?原因就是“怕”字。有很多带“胆小”二字的相声,我们不妨统称为“胆小相声”。《怕相声》在三四十年代有过辉煌时期,30多部,题材广泛,剧场效果火爆,被“怕”字打动。建国后,“胆小相声”在剧场演出和电台广播中几乎销声匿迹,也是由“怕”引起的。
“切”的本义之一是旧社会北京人对乡音的贬义词,称为“切口”。“胆怯”的引申意义是圈内人对外人(包括城里人对外人)的轻视和贬低,称为“货的胆怯”和“勺子的胆怯”。“怕相声”的含义并没有超出其本义和外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