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厅的设计流程是怎样的?
设计阶段是一个纵向的工作,是一个渐进深入的过程,主要由空间划分、氛围营造、重点展示项目、墙面布置、局部空间设计等组成。
预备伐
准备阶段包括对项目的了解和对展示内容的解读。
项目情况一般指设计之外的信息,如项目意图的理由、服务群体、要达到的社会效果等。它们是项目的基础,决定了设计的整体方向和可以达到的高度,回答了做什么样的展览,为什么要做的问题。
另外,在准备阶段,对架构的了解也是必不可少的。建筑是展览的承载者,是设计师展示才华的舞台。充分利用建筑高度、结构、采光、通风等特点,有时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展览效果。
对于展览设计师来说,对展览内容的解读是准备阶段最重要的事情,很多形式上的问题都可以在这里得到解答。
如果把一个展览比作一个人,那么内容就是这个人的内在品格和文化修养,倾向于精神层面;正规设计就是这个人的外在形象,或者小家,或者美家,或者美家,豁达直爽。
展览中的所有工作都是围绕展览内容展开的。每个空间的设定,造型的制作,技术的应用,材料的选择等等。都源于要显示的内容。要充分考虑形式与内容的统一,让“老师出名”才能事半功倍。这一方面是和其他空间设计最大的区别。
展览内容是展览的灵魂。
展览内容=文字资料+图片资料+视频资料+展品。
空间划分
空间划分是展览内容与建筑空间相结合的过程,是一个充满理性推理和不断自我否定的过程。这一阶段的成果涉及到空间体量和内容的系列,参观的形式,人流的线路。值得注意的是,这一阶段的成果只是展览的雏形,是一个探索展览节奏的过程。随着项目的深入,相当一部分可能会逐渐被取代。是一个充满推理的过程,因为我们需要根据展览大纲中各部分的体量和存在价值,合理划分空间,导入建筑空间。这是一个反复推演和论证的过程,有时候中途从头再来也是正常的。设计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工作,所以在整个过程中,不断否定自己的勇气和追求更多美的信心变得尤为可贵。
在访问形式上,自由式访问和渐进式访问最为常见。
自由式游览,顾名思义,就是没有指定的游览流线。这些展览大多会表现出开放空间的特点,参观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自由浏览,不影响对展览内容和最终目的的理解。
在内容上,有很多“知识点”并排存在。这些“点”相对独立又紧密依存,在空间上看似分散,但其内在的精神指向却非常统一和明确。
自由模式的展示就像画一幅大写意,关键在于能否做到“形散而神不散”。这里的“神”指的是展览的精神内容和内涵。
渐进式访问模式相对更符合逻辑。它表现在空间上,就像宽度不同的“过道”,尤其是在叙事性的展览中。它由主展线和辅展线组成:主展线是内容陈述的主要载体,辅展线是主展线的补充、拓展或延伸。
有时这两者容易混淆,导致访问逻辑混乱,需要特别注意。
渐进式参观模式最大的好处是,在参观之初,就已经为参观者指定了一条“参观流线”,展览节奏始终掌握在业主手中。
渐进式的展览在内容上有很强的逻辑性,参观过程中很容易产生疲劳感。所以更多的时候,他们会借鉴曲径通幽、变换风景等空间设计手法,不断刺激人的感官,帮助游客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当然,这两种参观方式都不是绝对的。对于大型展会,两者都是穿插应用。
氛围营造
空间氛围的营造几乎在筹备阶段就考虑到了。
不同的展览有不同的主题内容和相应的展览氛围,这是一个随着对展览内容的深入了解而逐渐清晰的过程。
一个好的展览,在参观者接触到实用具体的展览内容之前,就已经可以通过展厅的空间氛围感受到展览内容将讲述怎样的故事和精神。
在没有更好的选择时,材料和灯光往往会变得善于营造气氛。
随着科技的发展,市场上出现了各种新的材料和加工技术,让很多以前的不可能变成了现实,给博物馆陈列设计带来了更多的选择。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语言,这一特质在展示设计中被运用到了极致。
例如,木材给人一种亲近的感觉,它经常被用作展示自然和生活的主要材料。石头给人一种凝重厚重的感觉,它经常被用作展示历史的主要材料。钢铁给人一种强烈而坚韧的感觉,它经常被用作革命和战争展览的主要材料。
照明是空间的着色剂。
当初人们关注展览的灯光技术,完全是出于对展品的保护。作为展品上的长期因素,光照造成的损害是不可逆的,特别是对于纸张、丝绸等历史文物。这也是文物展厅灯光昏暗的主要原因。
如今,照明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随着展品保护问题的解决,人们逐渐开始关注灯光在空间氛围中的作用。如果一个展览从头到尾都是一个基调,就像素描一样,如果没有足够精准的细节,很容易让人产生惰性,大大降低展览效果。
单纯由材料塑造的展览细节将缺乏后劲。此时可以通过冷、暖、亮、暗灯光的变化,协调空间的色彩,改变空间的节奏,增加展示效果的多样性。
在照明中加入彩色灯片和材质着色是一样的,但是照明的灵活性是材质着色无法比拟的。
值得注意的是,照明的颜色会影响照明对象的真实性,所以与展品照明关系不密切的地方,如装饰照明条、场景照明、主题空间等。,一般都是以不影响展品和参观者交流为基本原则来选择的。
展览氛围的营造是对设计师空间塑造能力和内容理解能力的考验。合适的参观环境可以有效改善参观者的观看体验,大大提高展览效率。
图为大峡谷集团出品的陵水城乡规划展示馆。
展览项目设置
这里所说的展项设置倾向于相对独立的展项,通常是对重点内容的展开展示和补充说明。技术上倾向于雕塑、绘画等艺术造型手段,声、光、电等多媒体技术。技术本身的选择是基于内容的需求,服务于展览的最终目的。
目前很多项目中,为了单纯追求所谓的艺术效果或者科技感,手段不断被强制植入,有追求终点之嫌,无论是业主还是设计师,风险都很大。
不管用什么形式,对内容来说都只是一种“手段”。
关键展品的正确使用,可以产生“二两拨千斤”的效果,使之成为参观流线上的一颗“明珠”,为展览锦上添花。
重点展览中常用的设计手法,除了各种艺术展示手法和声、光、电等多媒体技术外,有时还通过一个非常独特的独立空间来表现,这种空间往往是“写意的”,是一种“感觉”的表达。
艺术表现手法包括艺术造型、绘画表现和艺术造景等。艺术作品在气氛渲染和情感表达方面具有先天优势,具有很强的空间表达能力和艺术感染能力,很容易让参观者和展览产生情感。
在材料上也有多种选择,无论是圆雕还是浮雕,都可以根据设计需要在石材、金属、木材等多方面实现,有效提高了展览的艺术性。有时候,受作者的社会影响和时间的积累,艺术品本身会演变成展览符号的一部分,甚至转化为“收藏”。
艺术造型技法:浮雕、雕塑、版画。
绘画技法:雕刻、国画、油画、漫画。
艺术造景手法:场景再现,微缩景观?
声、光、电多媒体技术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1、?渲染空间氛围:为参观者营造良好的展示环境一直是空间设计的追求目标,良好的氛围可以事半功倍。
2.增加展览的互动性:互动的展览项目可以拉近参观者与展览的心理距离,从而唤起参观者心中的认同感,有效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3.增强展览的科技感:倾向于展示技术,一般更适合科技馆、科普馆等展示内容和这种技术比较出名的项目。
4.拓展展示容量:深化和补充展示墙的内容。有时,当展示空间有限,必须进一步解释这部分内容时,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方式显示,如查询屏幕。
图为大峡谷集团制作的鸡西石墨多媒体展厅。
可见,重点展会中技术应用的选择并不是想当然的,最终还是要看展会的需求和目的。根据需要选择最合适的方法才是正确的打开方式。
展开墙布局
之所以在这里单独设立展览墙,是因为在很多展览中,展览墙几乎是内容的主要载体,尤其是以图文为主的展览。这个时候,展墙的设计元素就成了展现专业性的地方。
我在讲空间氛围的时候提到了材料的应用和内容的关系,在这里也适用。更有图有特色。
当我们面对大量的图片时,首先要努力明确它们的独特性和特点,从形式上考虑和区分有代表性的图片,比如材料和技法,这既是对图片内涵的回应,也是对视觉效果的提升。作为一个工艺建筑工程,这个细节是不容忽视的。
展览墙常用的设计元素技术上包括静态图片和动态视频。
静态和动态相结合的展示方式改变了展览的传统展示方式。常用的电视、广告机、投影、LED屏、拼接屏等。,它们可以完全融入平面布局,使展览形式更加生动,更有说服力。
在材料和工艺的选择上,包括灯箱、相框装裱、叶片板等。以及UV特殊材料的生产。重要图片的灯箱展示或相框装裱,可以有效地突出其在内容上的重要性,是区别于其他图片的常用方法。
现在UV制作的基材几乎包含了所有的板材,从石材、金属板到木材、玻璃。这是展览的一大幸事。
在形式上也会以“墙上展柜”、“墙上雕塑”、“墙上沙盘”等多种形式呈现,完全突破了空间属性的概念,使各种展示材料与形式的结合更加紧密。这也是展览成功的关键。
图为大峡谷打造井冈山乔林党支部展厅。
局部空间塑造
这里说的局部空间主要是指展柜的内部空间。
展品作为展览内容的见证者或重要载体,是展览的“证据”,也是最重要的成员。作为展品的载体,展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展览支架的功能是保护和支撑展品。
根据展览的位置,通常分为一级展览、二级展览和三级展览。当然,安全还是第一位的。可以做展览支撑的材料有很多,各种金属、石头、亚克力、木包布等等。
材料的选择以展品为准,比如在展示一些墓葬出土的文物时,刻意选择类似土质的材料,从而与展品的起源相呼应;枪支和武器的展览是由钢板制成的,因此它们在材料上有相似之处,等等。
展览的复杂程度一般会受到展品重要性的限制,即越重要的展品可能层次越多,材料和做法也会越复杂。展览支持是“让展品说话”的重要手段,是参观者与展品之间的桥梁。
除了展览支持,照明也是展柜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随着技术的发展,展示柜的照明有泛光灯、射灯、灯箱等多种形式,这也让柜内的小空间变得独特而丰富。
可见,展示设计作为装饰设计的一种,是建立在明确展示目的和指定展示内容基础上的一门学科。
受制于项目的立意、背景、客户、社会影响等因素,是科学严谨的理性演绎与天马行空的意境充分结合的产物。他既不像艺术创作那样张扬,也不像科学研究那样谨小慎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