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寺庙的历史
明朝崇祯年间(1628-1644),修建武当宫观。明末清初,屡战屡败,寺庙十座,一两座。康熙丁卯年(1687),冀州高僧玉璞驻此,毗卢阁首次修复。次年,英雄殿及前殿上下左右回廊加高,山门佛像焕然一新。康熙五年(1698)春,知县李彦宰在西寺旧址建亭,中间种树凿池,花木混居,时不时来寺中作闲庭信步。这样,重庆庙就成了政府官员的旅游目的地。一个夏日,李彦宰下乡劝他教农桑,顺便来到寺庙。他写了《出西郊观雨夏至重庆寺诗》,赞美寺景:“青山绕禅,翠竹千杆。”此后,知县张重修了山后的涵碧阁。张对佛学有很多体会。有一次,他在庙里读了孝廉赵题写在墙上的诗,就照着赵诗的韵写了四首合唱诗。诗中以景抒情,有一些富于禅意的好句,如“露离清处远,花无声香”。
因为重庆寺是天地灵气之钟,所以世世代代都是新余县的名胜,吸引了许多文人雅士前来游览。他们常常怀古,留下许多美好的词句,如“霜气欺人催老,唤客静声见云菲”(《张中影过重庆寺墙》),“玉版满花雨,金索人间”(《李月官耿武第一春饭,重庆禅林》)。中国近代著名画家傅抱石先生出生于新余,早期作品常以重庆庙为场景。他以“师古人之心,不师古人之迹”为指导原则,在传统与创新上取得了独特的成就,开创了中国画派的新纪元。
重庆寺自建立以来,经历了隋、唐、南唐、宋、元、明清及民国时期。1400年期间,历经沧桑,几经兴衰。建国初期,重庆寺保持了其最后一次重建的风格——清代带斗单檐木结构,仅保留了正殿、西附殿和西僧院。1958年,重庆寺仅存的寺庙、寺院被挪作他用。
2001,新余市将重庆寺迁至城北仰天岗九龙坡,四面环山,气势奇妙。同年6月,应邀来到新余主持重建工作。感谢省、市、区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感谢我寺公、海内外各山长老、渝水区佛教学者林等十位谭跃信众的积极支持。2002年底,一期工程(大雄宝殿、斋堂、僧寮、海慧塔)完工,二期工程(天王殿、山门、钟楼、七宝池)于2005年完工。目前有20多名常驻僧人。
2005年7月10日,全国政协常委、江西省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江西省佛教协会会长易成长老到重庆寺,得到他的赞许和敬仰,并题写对联:“崇祖训筑丛林龙泉新址开佛域;庆生立时,古寺复兴,圣钟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