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和李鸿章具有同等的地位。慈禧为什么不派他去签条约?害怕这种情况

众所周知,李鸿章是晚清重臣,是慈禧的得力干将。近代中国的很多事情,无论好坏,都和他分不开。

虽然是很重要的大臣,但李鸿章并没有留下好名声。主要原因是他奉慈禧之命与其他国家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这些条约都损害了中国的利益,有的要求中国割让领土,有的要求中国赔款,不仅让我们失去了利益,也失去了尊严。

时至今日,国人提起这些事还是义愤填膺。一边咒骂西方人,一边鄙视李鸿章无能,把大好河山都送人了。

在鄙视的同时,相信很多人会想到一个问题,为什么每次签约的都是李鸿章?别人不行吗?

晚清重臣众多,可与李鸿章相提并论的左就是其中之一。既然左的地位不亚于李鸿章,为什么朝廷一直不派他去谈合同,死死抱住李鸿章不放?

第一个原因自然是左不适合干这种事。众所周知,左是一个脾气相当硬的人,无论是与其他官员相处还是处理国家事务都是如此。

当年为光复新疆据理力争,在朝廷上与李鸿章争得面红耳赤。得到慈禧的批准后,他带着棺材出门,这让他比谁都有勇气。

众所周知,签订条约重在谈判。态度强硬固然可以减少利益损失,但也要讲究谈判技巧。只有圆滑的人才能谋求更大的利益。

像左这样超脱而硬气的大臣请他与洋人谈判。估计没有结果,因为他肯定会屈服,不可能屈服。这个谈判自然是不可能的。

从清末的情况来看,大部分时候我们都是求着别人谈和平,主动权不在我们手里。最好的谈判结果就是损失少一点。

慈禧的初衷也是如此。她不怕失去土地和金钱,就怕失去自己的地位,所以会派能言善辩的李鸿章去谈判,而不是一言不发就开战的左。

这样看来,李鸿章实际上是个背包客。不管他是强是弱,只要能按照慈禧的意愿去做,就算想争辩,也不敢贸然招惹洋人,否则真的又要开战了,里外不是人。

其次,左死得太早。他死于1985。就算后来他想为清廷签约,也没有机会。这个任务只能由李鸿章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