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来县的民族风俗
潮州音乐:民国初年,县城里有儒家音乐社,也叫休闲社、音乐社,是人们下班后可以集体演奏、玩耍的地方。县城有一个“艺青社”的音乐班。民国36年(1947)成立“陶青社”,是一小群精通和热爱潮乐的人,起到了积累和整理乐谱的作用。
方言歌:潮州歌书是一种以潮汕方言为形式的长篇叙事诗。唱专辑时,照着专辑唱,歌曲悠扬悦耳。听众一边听文曲,一边做手头的工作。歌本只由歌手流畅背诵,七言五语平仄押韵,四名一韵,无音乐伴奏。
唱渔歌:渔歌的内容反映了渔民的生活和生产。1958期间,神泉镇业余剧团编排了多首渔歌,其中《唱响新渔村》参与汕头民歌。
大锣大鼓:大锣大鼓是惠来县春节期间游行表演的娱乐活动。一组大锣大鼓可由数百人组成,头尾可定为1~2里。前面旗帜飘扬,锣鼓铿锵,丝竹悠扬。大锣大鼓表演的时候,队伍前面用一根竹子挂了一面红色的横幅,上面贴着“为国为民平安”的金色字样。然后是大旗队,肩上扛着大旗,几十人,一百多人,缓缓行进。然后是一个乐队,有24个大锣(有的多达32个),8个深钹,10个海螺。
奥武:方言里叫舞蹈奥武。鳌鱼是由竹、木、布制成的。它有3英尺长,有领头鱼的身体。舞蹈演员挥着章鱼的手。一班有五个人。伴随着锣鼓,有追逐、穿花、跳跃、跃龙门、搏击、响春等动作。
舞狮:方言叫舞虎舞狮。惠来县从春节到元宵节有舞狮的习俗。狮子的身体是一块近乎垂直的黄布,狮子的尾巴是一大簇芳香的洋麻丝。舞蹈时,一人在前面舞狮头,另一人弯腰舞狮尾,按锣鼓节拍表演。动作合理,如舔背、抓痒、打瞌睡等。还有一种是“高脚狮”,舞狮者踩着高跷,加一只假面母狮。舞狮之后有武术表演,多为拳、棍、叉、双刀、双锏等南派真功夫。有些人还表演跳入火圈的惊险动作。
舞龙:方言叫龙舞。惠来县的舞龙活动始于清朝咸丰年间。青山乡螃蟹村,葵潭镇长春村,都有“双龙抢宝”的舞蹈。光绪年间,会城镇英内村开始组织舞龙队,此后每年春节都要举行舞龙活动。龙是用竹、木、布塑造和绘画的。九段或十一段为一龙,配以鼓、锣、钹。动作有翻肚皮,翻筋斗,跃过龙门,追珍珠等等。
歌舞:惠来歌舞,一组英文歌大致分为浑厚浑厚的纽扣作为“前棚”;五彩缤纷的戏剧片段是《后门》。集舞蹈、戏剧于一体。七菜:在潮汕平原,惠来人有正月初七吃七菜的习俗,寓意可以明目,招财。最早可以追溯到晋代,在董洵的《答问风俗》中就有记载。七个菜是哪个没有具体规定,多为潮汕产的大白菜、春菜、羽衣甘蓝、厚莲,数量不限。
谢神:农历六月中旬的10到六月中旬的12,每个村子,每个社区,每家每户都选择一个吉日,为祭神做准备。平时有表演(包括皮影戏)、大锣大鼓、八音课、纸袍布鞋、全猪全羊、优雅裸体...特殊的仪式包括上刀梯、燃烟火、十年一次的点火。为孩子祈福:为孩子祈福的习俗与灯密切相关。“登”在潮州话中与“丁”同音,给婆家带来了阳刚之意。生过男孩的人会在宵夜时举行“元宵节”。其实,为孩子祈福的“灯”和“鼎”习俗,不仅在潮汕地区有,在其他很多地区也有。
每年的3月23日,每年的妈祖圣诞节,潮汕村民都会去天妃庙载天妃一程,希望能向妈祖祈福。而那些扶不起妈祖轿子的,只是袖手旁观路上,等着妈祖圣驾路过,摸摸妈祖的轿子,认为沾了光。
在民俗活动中,还是有很多人把这种心理期待放在民俗活动中。比如新娘结婚,除了一盏油灯,还要准备一些桂圆干。除了富贵圆满之意,还包含了想要早点生孩子的愿望。这年头结婚的,总会搓完饺子再数。如果饺子是单数,就说明生了个男孩。如果是偶数,表示生女孩。
保胎:女性怀孕有很多禁忌;妇女临产时,必须请助产士;一个丈夫不能呆在产房里伺候妻子,他应该像全家男人一样离开产房。为了顺利分娩,有些人会去庙里拜“婆婆”,祝福分娩。妈妈生完宝宝后,胞衣不能随便扔掉;娘家一定要准备好鸡蛋,送到娘家去补充。
坐月子,结束荤食:产妇产后一周不能在产房呼吸,称为“坐月子”。在第七天(有些地方是第九天或第十二天),举行“结束肉食”仪式,孕妇开始吃肉和鱼来滋养身体。同时,还要给邻里的亲朋好友准备礼物,比如男生吃甜面,女生吃土豆粉做的饺子,称之为“饺子”。满月时,必须为亲朋好友准备丰盛的酒席,称为饮“满月酒”。很多地方会在婴儿出生第十二天给婴儿洗澡,在浴盘里放一块碗那么大的石头,预示着这个孩子将来会有勇气。最大的烽火台
海上烽火台。位于惠来县静海镇半梅村西南石陂山的一角。最初建于1882,几栋建筑被毁。建于1989,灯塔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塔高68米,塔顶灯光24.5海里。主灯每10秒闪烁一次,配有雷达应答器和无线电导航系统。是国内16导航平台中最高的,被誉为“亚洲第一导航塔”。
葵潭大埂花园
葵潭大耕园位于葵潭镇324国道北侧,由81岁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世界文化艺术研究中心成员、中国古建筑专家薛福新设计。大埂花园占地16800平方米。
应氏宗祠
在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惠城镇西北八公里处,有一条狭窄的小路通往古逸仙庙,古称“龙洞”。这里风景秀丽,幽静雅致,自然风光优美,民间传说:当当地干旱缺水时,只有这里的泉水终日汩汩流淌。
葵谭石径院
石坑医院位于惠来县葵潭镇玄武社区,由林石坑先生投资兴建。
石坑医院分为两部分。前部有石雕,叶选平、马万祺、启功、沈鹏、孙毅清、关山月等领导人及港澳台知名人士。丹青墨宝的画有278幅,医院收藏了500多幅有标题的画。在主楼的后半部分,九个院落融为一体。殿内雕梁画栋,镶嵌玉雕石柱,别具一格,精美绝伦。大殿及四厢刻有诗、词、楹联、匾额数百幅,东西回廊挂有匾额、楹联,均为珍品。屋顶上雕刻着各种具有江南潮汕地区民俗风情的屏风,18根直立的大理石柱上雕刻着十二种肖像动物,个个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幽静的花坛,花木掩映,草木葱郁,生机盎然。
开普绿洲
甘泉角位于神泉镇东南角。它在宋代是海滩上的一个淡水泉,在明代被建成一口泉井。清朝乾隆年间的知县王玮在井边建了一座亭子,在亭柱上刻了扶苏的对联,并在碑上题了一篇文章。清代歌颂神泉的诗词中有一句“天涯何处无奇观,天涯何处无甘泉”,由此产生了“天涯何处无甘泉”的雅称。
黄光山北寺
惠来县黄光山北幸。位于惠来县西北部,距县城17.3公里,西溪镇芦洋村与曲溪村之间的山区。原名“黄藤岗”,曾名“黄庭岗”,后改名“黄光山”。清宣彤三年(1911),桂月(农历八月)碑文为“皇光山”,后于1997年更名为“皇光山北幸”。2004年,布谷寺被省民族宗教委员会命名为“广东省委文明宗教活动场所”。5438年6月+2005年10月,应惠来县佛教协会和寺内僧人的邀请,南华寺住持讲经,郑达和尚正式由布科吉主持。
荣氏永福寺
荣氏永福寺在惠来县北部。石头上原来有一座庙,供奉九母,到了明朝,旁边又建了一座容氏庙。历经数百年沧桑,这座寺庙几经废弃。解放后,用华侨捐款重建了一座新寺庙,名为“荣氏永福寺”。现在有大雄宝殿、东西阁、功德殿、祖师殿。
空中楼阁
神泉港西南方不时出现海市蜃楼,多在春夏之交,暴雨来临前。“海市蜃楼”的出现因时而异,从古代的亭台楼阁到现代的高楼大厦,也出现过日本侵华的战争场景。
静海古城堡
静海城堡位于惠来县静海镇,古称静海所。静海地处高山地区,周长1.500米,高度近5米。东北的城是完整的,有骨灰盒和塔。城墙用石头砌成,上面有城垛和了望孔。静海院一直是潮汕地区的军事重地。在明朝,附近有南北炮台和烽火台。
鸟尾石笋
静海镇科鸟尾石笋区距离惠来县城仅30公里。一路上都是美丽的海滨长廊,有中国第一座烽火台,有中国在建最大的风力发电站。这是旅游的黄金路线。
金海湾国际高尔夫俱乐部
金海湾国际高尔夫俱乐部位于广东省惠来县咸安镇东埔村金海湾植物园。这是一个国际标准的高尔夫球场。俱乐部由澳大利亚T.W.P .公司的PeterThomson、Ross、Peter和中国的梁国坤先生设计造型。它有国际标准的美国、澳大利亚和日本球道和一个标准的72洞高尔夫球场。在金海湾岛的果岭上配备了很长的练习场。
庄严的寺庙
百花山庄严寺位于惠来县城东三十里的周田镇石家村,俗称“百花涧”。始建于宋代,明、清两代进行了改扩建,规模较大。1983 10被列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于8月获准登记开放,是岭东景区之一。
惠来是宋大丰的创始人。
惠来县宋大丰创始人位于惠来县龙江镇钢钳村。它是献给大丰的创始人的。它是由人民集资700多万元建成的。历代木雕都出自名师和能工巧匠之手。是传统民间艺术的精品,极具欣赏价值。
文昌塔文昌塔位于惠来县南部。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清顺治年间毁于大火。康熙二十六年(1687),知县张修缮宝塔,由北向南迁移。乾隆二年(1737),知县杨在宝塔原址建文昌塔第三层,称“奎光塔”。此塔为风水塔,属于古代砖石结构。它是用贝壳灰捣成的,有三层八角形,屋檐很密。它有23米高。每层都有石柱支撑,外面有栏杆,里面有螺旋梯。藻井上画有八卦图。三楼北门,清知府周硕勋篆刻“朝凌风韵”楷书。登上塔顶,远眺大海、灯光和群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