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医科大学简介及详细信息

历史沿革20世纪30年代,广西经济发展缓慢,民众体质孱弱,卫生知识匮乏,疾病泛滥,疟疾、血吸虫、天花、霍乱、肺结核、肝癌等疾病肆虐,但全省没有一家* * *办的医院,约1.5万人中只有一名医生,疾病死亡率超过30%。该校创办人葛邵龙博士向* * * *提出建议:“广西人体质弱,急需高级医生。”因此,在* * *省第105次会议上,成立了广西省卫生委员会,任命、葛、雷沛鸿为卫生委员会委员。负责筹建广西省立医学院,并增聘张荣、李祖伟、孟宪宇等教授协助。

校园大门1934年7月,广西省立医学院成立,10年6月开始招收六年制本科生,开创了广西高等医学本科教育的先河,是全国最早的22所医学院校之一。此后,学校先后4次更名,7次搬迁校址,师生四处流离。他们坚持在借来的房子、影剧院、礼堂、自建草棚中办学,“建才为省用”,一切以广西少数民族地区需要和“强国、省强民”为办学方针,努力培养广西高级医学人才。

1937年2月,广西军医学校陆续增设军医、药剂师、护士、担架士官、毒气治疗训练班,支援抗战。

1944年春,由于学院医学专家教授数量的扩大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受到教育部表彰,被誉为全国第三。

1944年夏,侵华日军南侵,桂林告急,师生撤至三江、八步。每迁一地,继续开诊所复课,直到8月1945日倭寇签署投降书抗战胜利,同年6月10日省令复员回广西。

1949 165438+10月22日,桂林解放。在党的领导下,学校建立新秩序,知识分子进行思想改造,组织土改和医疗队抗美援朝。学习苏联,进行教育改革。

1954年,校址迁回南宁市金头村。办学环境得到改善,教师队伍不断扩大,招生人数逐年增加,教学科研取得新进展。“文化大革命”和极左路线期间,学校工作深受影响。1961年,《高校六十条》试行,学校进入稳步发展阶段。

1978名学生,大门是当时中国最早接收外国留学生的九所医学院之一。

1981年授予硕士学位权,是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

1984学院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是广西高校第一个博士项目。

1988,开始招收博士生。

1992,正式更名为“广西医科大学”。

截至2018年5月,本部共有20个学院(教学部),分别是:基础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肿瘤医学院、口腔医学院、无名临床医学院、护理学院、药学院、人文社科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外国语学院。?

学校现有25个本科专业,分别是:临床医学、临床医学(“5+3”一体化)、麻醉学、医学影像学、预防医学、口腔医学、护理学、药学、医学检验技术、临床药学、康复治疗学、法医学、中药资源与开发、儿科学、医学实验技术、精神病学、信息管理与信息。

系名为第一临床学院、第二临床学院、肿瘤医学院、口腔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卫生研究生院、护理学院、药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外国语学院、普通医学学院、信息与管理学院、医学检验系、体育系、教学部专业名称、第一临床学院、七年制临床医学、第二临床学院、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院、公共* * *预防医学检验系、 卫生学院医学检验技术生物医学工程学院药学院信息与管理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外语学院英语社会工作护理学院(表格内容来源:2065438+2005年3月广西医科大学招生与就业官网)

学科建设截至2065438+2008年5月,学校形成了完整的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教育培养体系。现拥有医、理、工、文、管、法、教七大学科,是全国第一批硕士和第二批博士学位授权单位。* * *拥有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1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临床医学博士学位培养单位,5个硕士学位培养单位,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其中2015年临床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获广西唯一。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

临床教学楼国家重点学科(1):肿瘤学。

省级重点学科(10):儿科、肿瘤学、外科学、内科、耳鼻喉科、药理学、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口腔颌面外科、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

博士点(9个):儿科学、肿瘤学、人体解剖学和组织学胚胎学、药理学、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耳鼻喉科、内科学、外科学、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学。

硕士点(33个):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病原生物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内科学、儿科学、神经病学、皮肤性病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临床检验诊断、护理学、外科学、妇产科、眼科、耳鼻喉科、肿瘤学、康复医学与理疗学、麻醉学、急诊医学、口腔临床医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儿童青少年健康与妇幼保健、卫生毒理学、中西医结合、药物化学、药理学、生物医学工程、社会医学与卫生管理、生理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

截至2018年5月,学校拥有专任教师65438人,专任教师531人,副高级教师582人,博士生导师1765438人,硕士生导师633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人,在全国出类拔萃。广西首批院士候选人1人,“八桂学者”7人,“特邀专家”7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73人,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模范教师13人,还有一批中华医学会专业学会常委、广西医学会各专业学会理事、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编辑近百人,一批优秀人才入选国家级、省级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等人才工程重点培养对象。?

青年文化广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三位国家级候选人高峰、赵永祥、张健

中国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7名):李、熊、王志柔、唐步建、何伟、李力、张健。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2人):赵永祥、张新华。

广西高校名师(9人):邱、李、唐安洲、黄光武、刘、、谢晓勋、杨力、农光民。

教学建设质量工程截至2018年5月,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国家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国家优秀博士教育培养计划2个,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视频课程开放课程1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4个,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个。?

教学综合体有临床医学(含肿瘤学、麻醉学、医学影像学)、预防医学、口腔医学、药学、护理学5个国家级专业建设点。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口腔医学和预防医学。

国家精品课程(1):组织学与胚胎学

省级精品课程(29门):妇产科、卫生统计学、妇科肿瘤学、医学物理学、口腔医学、耳鼻喉科、口腔颌面外科、环境卫生学、组织胚胎学、人体解剖学、临床检验基础、眼科、医学影像诊断学、微生物学、医学免疫学、人体寄生虫学、诊断学、普通外科、生物化学等。

教学团队名称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团队负责人

谢晓勋

国家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教学团队

唐安洲

省级实验生理科学教学团队

莫荣树

省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团队

谢晓勋

省预防医学教学团队

张志勇

省级药理学教学团队

省口腔颌面外科教学团队

周诺

省级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团队

吴耀生

省级(表格内容来源:广西医科大学官网,2065 438+2005年3月)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名称属于学院批准的当年实验生理科学实验中心。

临床医学院

2006

龚* * *卫生学院中心实验室

公共卫生学院

2007

基础医学院实验教学中心

基础医学院

2007

临床技能培训中心

第一临床医学院

2008

(表格内容来源:2065 438+2005年3月,官网,广西医科大学)

教学改革2004-2014年,优秀教材和新出版教材的平均比例分别为82.62%和90.76%。教师主编、参编教材109本,其中国家规划教材49本,主编14本;承担教改项目499项,其中省级以上项目155项;获得15省级优秀教材奖和8个优秀教材项目;其中,3种视听教材获得卫生部医学视听教材中标;两部教材的相继版本连续两次获得省级优秀教材一等奖;自主开发、引进和改进的多媒体课件854个,其中自制多媒体课件672个;曾获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一等奖5项,二等奖3项;获得第六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组织奖和历届广西多媒体课件大赛优秀组织奖。

医科大学科研项目学院俯瞰科研成果在广西常见病多发病防治方面具有鲜明优势,如血红蛋白研究、蛇毒研究、心血管疾病防治、区域性高发肿瘤防治、药物创制研究、肝移植、断指再植、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地中海贫血防治等研究领域。

2008-2014年,学校获得省级以上项目1205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5项;获广西科技进步奖109;申报专利30项;在中外核心期刊发表科研论文3478篇,其中62篇被SCI收录。

在医学实验中心2011-2014期间,大学生发表论文258篇,其中中国核心期刊33篇,SCI期刊10篇,本科生撰写的论文发表在《英国外科杂志》(SCI收录,2007年影响因子为4.092)。教师主编、副主编,参编专著30部。

“十一五”期间,学校获得省级以上项目1669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72项。获得的项目和经费在广西高校中名列前茅,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广西科技进步特别贡献奖、广西科技进步一等奖等1,38项。申请并获得授权专利25项,发表SCI论文957篇。

研究所截至2065438+2008年5月,学校在广西常见病多发病防治方面具有鲜明优势,如血红蛋白研究、蛇毒研究、心血管疾病防治、区域性高发肿瘤防治、药物创制研究、肝移植、断指再植、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地中海贫血防治等研究领域。目前拥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中医药研究三级实验室3个,广西重点实验室7个,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9个。国家国际联合研究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基因检测国家示范中心1个,高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国家创新引智基地1个,南宁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生物医药服务平台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有1个创新团队,“区域高发恶性肿瘤生物靶向诊疗创新团队”入选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1个创新团队;广西“2011”协同创新中心4个,广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广西临床医学研究中心5个,广西教育厅校企共建科技创新平台3个,广西马克思主义研究基地1个,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培育基地1个。广西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团队3个,广西小高地人才4个,广西高校小高地人才创新团队15个(含广西高校高水平创新团队和杰出学者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