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介休市张兰镇北贾村
介休素有三贤(春秋介休、东汉郭、北宋文彦博)之乡的美誉。蔡邕、、张九龄、李商隐、、顾、傅山,汝伦昌、宋廷魁、牛福泉、田,以及“绵山四山人”董、梁、王、任等,都热爱介休的壮丽山河,先后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和绝句。介休人才辈出,因为历代统治者重视教育,善于教化。宋代以前,山西只有永和、介休、稷山等几所县学。介休于唐宪宗三年(672年)开办郡学,明代在文庙旁建育才堂。清代介休考试进士人数达64人,居全省第四,仅次于安义、平定、阳城。
介休传统手工业历史悠久。在唐代以前,洪山菜坪沟已经开了煤窑、泥窑、碗窑三个窑。唐末宋初,县市的红山陶瓷业和食醋酿造已有较大规模的生产。介休陶瓷以红山白瓷为主,其印花雕刻工奔放,不失民窑本色。唐宋时期,介休就有烧玻璃的记载。到了明代,介休烧玻璃达到了顶峰,现存的张壁城堡、城隍庙、石崩广北文济寺、灵石子寿寺等玻璃建筑都是介休工匠的杰作。介休老陈醋具有色泽黑亮、味道鲜美、不易变质等优点。相传明代安徽颍州的老陈醋和清代山西清徐的老陈醋分别是介休人侯和王的。清朝咸丰年间,依安“咸恒勇”酿造的木瓜黄酒,醇香可口,色泽鲜艳。民国年获18 (1929)巴拿马国际比赛银奖。
十里风土人情不一样。介休一直以来都是城乡一日两餐(70年代后城市当局把作息时间改为三餐),大家都有喝茶的习俗。此外,据史料记载,介休村民豪爽,渴望进贡;文人敬畏礼仪,看重正直诚实。但在镇民中,也存在着与奢争利、拜佛又祈福的陋习。据历代《介休县志》记载,介休的寺庙、神社多达149座(其中佛寺77座,道观47座),香火鼎盛,风俗人情。
介休人民有着光荣的斗争传统。公元304年,匈奴人刘渊起兵反抗金,派乔去介休。介休县令贾魂夫妇抗节,为国家民族气节而死,在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直熠熠生辉。在八年抗日斗争中,介休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了军队,开辟了根据地和要塞村,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同日本侵略者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解放战争中,介休县党员队伍发展到986人,民兵队伍发展到3100人,154名优秀干部随军南下,参加解放中国,前线队伍8376人参加解放太原。《人民日报》曾在头版刊登《介休农民工拥前立功》报道。在战争年代,日本侵略者在介休杀害了1694人,县委书记尚公枢、县长高建平、工人游击队指导员韩奎等一批好干部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