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进人才还是找接盘侠去库存?

《2000万装装样子》成功地在微信朋友圈里搅动了很多漂泊的情绪,从中可以看出,那些还生活在大城市的人,已经不再不快乐了。而一些二线城市或“新一线城市”似乎看到了机会,大力争夺人才。房票、户口等条件看起来很诱人。那么,对于普通人来说,从一线到新线,是否意味着生存就可以成为生活?

答案可能没那么乐观。在搬离北上广的心思之前,我们也要考虑清楚,吸引人才的城市是机遇之城,还是等着你来做盘点人的城市。

这两年城市之间突然出现人才争夺战,政府不再局限于吸引高科技人才惠及本科生,也不再吝啬房票和户口。对此,有人解释说,人口红利的消失,加上一线城市生存压力的溢出效应,使得非一线城市有了机会。

但事实上,也不尽然。人口红利还在,但人口素质提高了。现在有些人已经从住到住了。眼界、机遇、生活质量将成为新一代城市移民关注的焦点。所以即使北上广深的成本更高,这些优势还是能束缚人才的。

另一方面,为了生存而迁移的人还在。但鉴于大部分省区市已经启动产业升级,勤劳的产业工人不被大部分城市决策者喜欢,购买力不够强。这种人才流动的困境可能是一些城市招才引智的原因之一。

人才争夺战的另一个动力,大概是非一线城市遇到的去库存问题。统计告诉我们,中国人均住房面积40多平米,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非一线城市建的房子等着去库存。

所有非一线城市管理者要考虑的事情,不是让自己成为人口净流出城市,或者中高端人才净流出城市。比如武汉喊五年留住百万大学毕业生。没有一个城市管理者希望自己的城市成为“重工业烧烤,轻工业直播”的场景。

“得人者昌,失人者亡”,国家和城市也是如此。衡量房产价值的核心不是住房的质量,而是人们对一个城市发展的信心。人散了,经济没吸引力,房价就崩了。这不是去库存能解决的问题。

翻看很多地方文件,有些地方政府在提到引进人才时,会被去库存政策束缚。比如去年南方日报报道《清远楼市攻库存》中提到“支持团购,部分村庄搬迁旧城改造,支持并出台团购政策。还将落实去库存人才引进政策,对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给予最高4万元的财政补贴。”绍兴滨海新城的文件《关于推进滨海新城商品房去库存鼓励人才购房的实施意见》也提到,要推进滨海新城商品房去库存,鼓励人才购房。在这种情况下,推出人才补贴的优惠政策,更像是一种新的购房方式。

面对城市的诱惑,最需要的是冷静之后做出理性的决定。房票虽然诱人,但不是生活的全部,更何况有些城市的房子不值钱,别让自己成为去库存男。

擦亮眼睛,别让自己成为去库存的接盘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