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临沂有一座千年古刹,王羲之为其题词,曾与杭州灵隐寺齐名。

在山东临沂罗庄与兰陵县交界处,有一座鲜为人知的千年古刹,始建于大纵山朗公庙,又名朗公庙。据寺内碑文记载,朗公寺历经南北朝,隋唐鼎盛,元代鼎盛时期占地数百亩,僧人近千人。曾是古代琅琊寺之首,当时与长清灵岩寺、杭州灵隐寺齐名。南北朝以后,寺院兴盛于唐代,兴盛于明清,民国衰落,毁于文革。历经沧桑,几经沉浮,已成为深山中的一座古刹。1997部分恢复。

相传东晋时,东海县有一个叫郎公的财主,非常有名。卓的五十年后,他膝下有九个姑娘,却没有儿子,他渴望要孩子。第二年春天,卓达去了泰山,回来讨要一个儿子。他经过大纵山脚下的车庄村。在沉睡中,仙人抱着一个梦:郎公,郎公,这山有九头,你不出国做太子。筹钱建庙,明年就有儿子了。郎宫卓一觉醒来,就服气了。回家后,他带着银币到大纵山上建了一座寺庙,并请来了当了多年和尚的弟弟朗公卓Xi,带了几个徒弟来建房拜佛。次年,郎公得子。朗公心情愉快,在泰山北麓灵岩谷房山的阳里建了一座庙,常年称朗公庙,现改为灵岩寺。金木永和十二年(公元356年)春末,琅琊人王羲之来到大纵山。郎公庙主持人郎卓喜来到王羲之面前,让他写下庙号。王羲之欣然同意,挥手写下“大纵山朗公庙”。

朗公寺位于半山腰,此处有密泉流淌,景点众多。西南有山涧,下有溶洞,深达十余尺。它叫“朝阳洞”,据说是朗公的脸。稍加思考,就能体会到“清风明月纯禅”的趣味。洞西有碧云寺、关帝庙和俗称司夏的尼姑。庙前有一条小溪,小溪上有一座桥,叫“天桥”。桥下有一株古柏,扁平苍劲,生于夹缝中,犹如黑龙昂首飞翔,被誉为“万年青松”。这里美丽的森林和山谷令人着迷,宁静而清新。此外,山中还有聚仙阁、九步天梯、仙人角、佛爷洞等众多景点,为大纵山和朗公庙增添了许多绚丽的色彩和厚重的文化内涵。

现在朗公寺已步入全面开发,总投资约3亿元。项目建成后,预计旅游人数保持在654.38+057万人,并将逐年增加,2022年达到65.7万人次/年。该项目年产值约1.5万元,利税约1.6万元。项目依托大纵山景观和朗公庙建筑群,以旅游祈福、禅修度假为主,兼具文化体验、健身、民俗采风等功能。是一个特色鲜明的新型佛教文化旅游区,建成后将成为鲁南、苏北地区最大的佛教旅游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