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和迷信有什么关系?

随着信息的发展,迷信披上了科学的外衣,通过网络等现代手段传播。“现代迷信”已经潜入青少年的生活。一所小学附近的几个小吃摊,传统巫术披上了时髦的外衣。笔者发现有很多迷信的玩具,比如许愿瓶、幸运草物品、幸运石、祈祷符号等,往往价格在两三元左右。小学五年级学生小轩说:“很多学生在每次考试前都来买这些东西,希望自己能考得好,也害怕被落下。”此外,笔者还发现,有些女生喜欢《妖之泪》这种巫术游戏。游戏声称摘一些花瓣,放在有雨水的瓶子里。瓶子里的纸上有名字,这样你可以在一周内和你写在纸上的人成为好朋友。高二学生安妮说:“巫毒娃娃现在也挺流行的!这是一个用扭曲的线做成的小洋娃娃。当‘主人’用大头针把写有‘敌人’名字的布刺入玩偶的心脏时,可以给‘主人’的‘敌人’带来厄运,保护自己不被别人陷害。它的功能非常强大,有爱情部,治愈部,诅咒部,‘情人娃娃’和‘偷心娃娃’。这些传统巫术以一种时尚的方式进入了校园。占卜书打着心理学的幌子。在笔者的调查中,一些星座、血型、生肖、性格等书籍已经成为中小学校园附近书摊上的畅销书。一些专门针对中学生的读物,还会打着心理测试的幌子,刊登所谓的“运势分析”和试题,还有专门的宣传册出售。转到一篇文章“你想成为一个受欢迎的情人吗?》,作者找到了成为大众情人的具体“指导”,包括早上吃什么,哪天走路去学校,穿什么颜色的袜子等等。这种试题在一些学生中很受欢迎。据了解,像这样的迷信方式尤其受女学生欢迎。”现在课间或者中午会拿出塔罗牌算算这几天的运势好不好,情绪是否顺畅,或者看看关于星座命理、星座运势的杂志。“安妮这样说的。”我们宿舍经常有笔仙!以前宿舍里流传一本小说,叫《笔仙》。后来大家对这个感兴趣了,找到了问天的方法。虽然半信半疑,但很多女生都尝试过。“大学四年级的瓶子是这样介绍作者的。短信已经成为现代迷信的载体,而随着手机在中小学生中的普及,这种通讯工具也成为了很多现代迷信的载体。最近很多同学在手机上发现了这样一条短信:“我心里是不是有玄机?难以解决?难算?如果你遇到了麻烦,赶紧求个灵签,让神仙带你走迷宫吧!“有些短信运营商还专门推出了一款手机游戏来解开你心中的谜团,用手机上“抽签”的短信反复提醒你:“如果你还单恋,赶紧在这里算算他(她)的心思吧!“就连‘黄大仙’、‘张’这样的常用名字,以及‘上上签’、‘钟平’这样的算命先生常用术语,也频繁出现在高科技手机短信中。互联网给算命披上了“科学”的外衣。现在网络世界的内容五花八门,很多网站都有针对学生的电脑算命程序,比如在线算命、分数计算、座位风水等等。有的甚至推出所谓的“高考专项服务”,号称可以预测成绩和考试运气,为学生学习提供“风水指导”。当笔者问初一丁丁班上有没有算命占卜的时候,他乐呵呵地回答:“有,我同学前几天用电脑预测了很多事情,比如这次考试能不能考好,很多同学在电脑上没算好名字,正打算改名。”据相关报道,目前每三天就有18000个占卜网站,其中172个网站有迷信内容,包括看手相、面相、星座、生肖、血型、星座等。一份针对北京初高中学生的调查报告显示,40%的学生沉迷于网络算命。重庆市青教办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重庆过半中学生相信“缘分”;中国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和中国无神论学会的调查显示,465、438+0%和5%的中学生对网络算命“有点相信”和“非常相信”。此外,还有11%的中学生表示,在遇到难以决定的事情时,会根据网上算命来做决定。如今,中小学生中的“现代迷信”现象在校园里十分猖獗,值得教育工作者注意和警惕。揭示为什么有些迷信似乎有点准确。为什么这些“现代迷信”看起来有点准确?心理学和现代科学的一些秘密可能会让你恍然大悟。原因之一:用电脑组合似乎很合理。根据一些心理学家和科学家的分析,其实网络算命、电脑占卜等程序的原理是通过一个软件程序将一整套迷信数据存储在电脑中,然后随机组合成一个数据库。完全没有科学依据。但对于一些未成年学生来说,时髦的网络算命结果似乎有一定的可信度。一些网站抓住了这种心理,传播迷信。第二个原因:每个人都有一些迷信。孩子就像一张白纸。如果学校不能成功地在上面写上科学二字,那么那些内容出格的网站和书籍就会在上面涂抹现代迷信。心理学家维斯在《迷信心理学》中指出,无助、恐惧、抑郁都是迷信的心理诱因。显然,类似的情绪在成年人身上是很难避免的,更何况是处于心理发育期,理性认识世界能力特别幼稚的青少年。第三个原因:期待会给人心理暗示。原来很多同学用“巫毒娃娃”之类的迷信来发泄自己的仇恨,或表达对某个人的爱,或祈求健康幸福,本身就有心理暗示。这个迷信的东西不断引起青少年的好奇心。大学生虽然成年了,但也有强烈的好奇心,面临着学业、情感、就业等多重压力。当他们对自己的未来不知所措的时候,他们希望找到一个突破口,对一些困扰他们的问题给出答案。这种期待也是一种心理暗示。第四个原因:设置一些看似合理的星象和占星术描述来满足大家需求的秘诀是什么?其实这也有巴纳姆效应。上个世纪,随着电影工业的发展,马戏团行业受到冲击,很多马戏团倒闭。有个马戏团叫巴纳姆,但总能吸引观众。谈到诀窍,代表团团长巴纳姆说:“我们尽力表演符合大众口味的节目,我们表演的节目含有大家都喜欢的成分。”心理学将这个故事衍生为“巴纳姆效应”——任何普通大众喜欢的东西都会受到普遍欢迎。比如“你不想被控制”“你以能独立思考为荣”“你希望别人尊重你”等等,一般都能接受。这就是占星术的生存奥秘。就此问题,笔者采访了中国大学教育网总监张立山。处于社会转型期迷茫的张老师表示,校园迷信是现阶段青少年教育的重要问题。从宏观上看,无论是孩子还是大人,都缺乏对未来的掌控感。明天会发生什么,未来会发生什么,都是不可预知的。现阶段社会转型发展很快,每个人的差异也很大。所以这种情况也加速了成长机会的不可控和不安全。想知道未知成为了人的某种需求,迷信满足了这种需求,达到了供需平衡。这种现象在社会转型阶段很正常。希望通过其他渠道达到自己的期望。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对于学生来说,现在学生面临的压力是前所未有的。因为社会竞争,家长和老师都面临着各种压力,压力逐渐转移到孩子身上。有些孩子从小就要学很多东西,比如英语、钢琴、舞蹈等。父母常说:“不好好学习,以后怎么在社会上生存?”现在连大学生都不好找工作”等等来鞭策孩子,导致孩子产生逆反心理,萌发厌学、逃学等负面思想。有些孩子对自己的能力不认同,觉得自我价值低,就试图通过迷信等方式来了解自己的未来或者达到自己的预期目标。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矛盾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自我认同的问题,也就是说理想的我和现实的我是不一样的,每个孩子在不同的成长环境中往往很难达到理想与现实的一致性,所以他们很想知道自己以后能不能成为自己期望的样子,心里有矛盾。这种现象在青少年中很普遍。引导要让青少年知道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张老师认为,解决校园迷信问题不应该盲从,而应该逐渐引导孩子明白,用“巫术娃娃”的方式解决问题,只能暂时发泄情绪,只能使人的心态更加扭曲。让青少年知道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其实很多人也知道,算命、占卜等迷信方法是不科学的。如果占卜的结果好,会带来积极的心理暗示,导致认真的态度,产生良性的结果。另一方面,如果结果令人失望,就会导致在负面情绪中工作学习,会让很多事情出问题,似乎厄运真的来了。所以张老师提醒青少年要保持积极的心态,让自己的学习生活走上健康正确的轨道。家长要正确引导,切不可强求网络或玩具厂商引起孩子的好奇心,而学生有这样的内在需求,是符合孩子心理的。至于会不会给孩子带来严重的不良心理后果,还是要看家长能否正确引导孩子。如果孩子单纯的把玩耍当成娱乐,却被家长禁止,容易产生逆反心理,适得其反。父母正确引导,培养孩子的其他爱好,才是明智之举。父母和孩子学习沟通技巧。当青少年与周围的人产生矛盾时,要勇敢面对和沟通,从而消除误解和矛盾,达成* * *谅解。青少年也应该学习更多的沟通技巧。不是每个人生来就有。只有不断思考提高沟通的方法,勇敢面对沟通中的一些错误,才能让自己逐渐成熟。另一方面,对于家长来说,在陪伴孩子成长的同时,孩子的学习成绩当然很重要,但也要在学习的过程中保持积极的心态。父母愿意接纳孩子,孩子才会有信心。不要关注他们的成绩而忽视他们的性格和人格。父母自身也要学会人际交往,保持积极的心态。抱怨的父母不可能培养出积极向上的孩子,粗暴的父母也很难培养出温柔的孩子。所以,作为孩子人生的导师,父母要为孩子起到积极的榜样作用。读者不能让现代迷信占据孩子的思想真空。现代迷信就像一个看不见的怪物,啃咬着孩子幼稚的心。有些人不明白,学校是教书育人、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圣地。怎么就成了现代迷信自由泛滥的地方了?从主观上来说,青少年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初级阶段。他们好奇心强,善于模仿,不愿思考,容易受到诱惑,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往往缺乏安全感。客观来说,原因很多,首先是家庭教育的缺失。现在有些家长不注重对孩子理想信念的思想教育,甚至有些家长迷信鬼神,这必然会影响到孩子。再者,社会上的封建迷信活动无时无刻不在侵蚀着孩子的心灵。当然,关键还是在学校。现在大部分学校只重视智育,忽视德育,政治思想教育课形同虚设。青少年的心灵不是真空地带,现代迷信如果不占据社会主义理想、辩证唯物主义、英雄形象、艰苦奋斗精神,必然会乘虚而入。现代迷信在校园的盛行,折射出当今教育存在的问题,对此我们绝不能掉以轻心。学校、家庭、社会要形成教育合力,彻底清除现代迷信的影响,让学校成为青少年茁壮成长的沃土和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