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留学获得加拿大移民资格要难得多。
例如,假设你在2008年来到加拿大。当时你面对的是联邦政府将留学生工作签证延迟到最多三年的好消息。一时间,转移民的留学生比传统的技术移民更有优势,因为不用找工作就可以申请工作签证留在加拿大。找到雇主后,如果选择的职业符合相关要求,可以通过加拿大经验(CEC)或省提名计划类别申请移民。
2013,11月,加拿大移民部(CIC)突然宣布厨师、行政等6个职业不再符合CEC的要求,政策将于次日生效。之前很多留学生为了顺利移民,选择了上述专业作为学习目标。新政一出,很多人一夜之间不得不重新选择。我认识的人中,有厨师工作一年,却要报考其他专业从头学起,平白浪费了很多宝贵的时间。
嗯,等你转专业了,我觉得你终于可以达到CEC的要求了,然后就可以申请移民了。因此,当新的EE渠道到来时,它被纳入更大的竞争池中。
放松限制还是加剧竞争?
EE渠道包括联邦技术移民项目(FSWP)、联邦技术移民项目(FSTP)、加拿大经验移民项目(CEC)以及部分省份的省提名移民项目(PNP)。申请人需要根据新的评分系统自动排名,符合条件的候选人可以被邀请进入移民申请流程。
这个新评分系统的最高总分是65,438+0,200。第一部分是个人因素,占600分,另外600分只给雇主获得“LMIA”或省提名计划(简称PNP)的申请人。
截至3月21日,经过五轮抽签,已邀请5214位申请人申请永久居民。前四轮最低分是735分,也就是说所有成功邀请的人都有600分,第五轮最低分已经降到481分,也就是说邀请了非LMIA或者PNP的人。
这涉及到几个不得不说的问题。
首先,加拿大政府频繁调整留学生转移民政策的出发点是否成立?背后有什么政治考量?
虽然被邀请人的最低分已经降到了600以下,但是如果有LMIA或者PNP的提名,在移民竞争中会占据非常巨大的优势。
LMIA源于2014加拿大临时外籍劳工制度改革。一方面,政府将原来的“劳动力市场意见(LMO)”改为Labor另一方面,它将高薪和高科技的外国工人(一般针对加拿大的伙伴国家,如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国家)归入一个名为“国际流动计划(IMP)”的类别,因此雇主可以直接招聘人员,而无需申请LMIA。
国际学生可以不通过LMIA获得工作签证。但如果需要LMIA积分移民,由于留学生缺乏丰富的对口工作经验,雇主可能无法如预期通过评估。因为为了避免对国内劳动力市场造成冲击,加拿大政府规定,雇主要想顺利通过测评,必须在加拿大就业银行上查询该职位在雇主地区的平均薪资,并在加拿大连续至少四周发布招聘广告。
简单来说,你要尽力证明加拿大公民或者永久居民不能或者不会做你正在做的事情,你的老板只能要求你去做。从这个角度来看,是LMIA评估过的,后来加上去的,有一定本地工作经验的临时工。
另外一个加分的方式是省提名路线。加拿大每个省都有自己的提名计划,其中一部分已经并入EE频道。PNP频道最大的问题是提名人数有限。以安大略省为例,今年的省提名计划名额比去年大幅增加,但总数只有5200人。安大略省每年从大学和社区学院毕业的合格留学生恐怕更多。
由于目前的EE频道才实行了三个月,未来会有很多变数。但即使不需要LMIA和PNP作为加分项,所有受邀者也会根据个人资质和未来成功机会进行排序。以前只要分数合格,当年还有名额,你就有机会被批准移民。现在,你要先满足条件才能入池,然后要竞争才能脱颖而出。相比之下,难度大大增加,突出了用人导向和优中选优的原则。
同样值得注意的是,移民政策的变化也与国内政治格局密切相关。联邦保守党自2006年上台以来,多次以移民政策为抓手。然而,今年是加拿大的联邦选举年。一旦执政党发生变化,未来有可能调整移民政策。
其次,这种不一致的调整在逻辑上是否合理?感情上能接受吗?
留学生比其他类型的申请人有优势是必然的还是可取的?有人认为留学就是留学,移民就是移民。两种签证性质完全不同,加拿大政府不欠留学生任何东西。自然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随时做出调整。
不过话说回来,留学有很多地方可以去。为什么一定要选择加拿大?据加拿大《世界日报》统计,2065,438+02年加拿大国际学生总数达265,377人,其中约30%来自中国,居来源国之首。2013年留学生总数达到30万左右。很难说这里的很多人都踏上了加拿大的土地,却没有被加拿大政府前几年推行的更为宽松的留学转学移民政策所吸引。
新政实施后,那些没有能力,只能得过且过的留学生自然会被淘汰,但那些真正肯吃苦,并为此精心准备多年的孩子也可能会受到打击。毕竟游戏规则是先制定,后突然调整,几乎不给申请人留有反应的余地。
最后,把留学生从移民的优势群体变成非优势群体真的符合加拿大的利益吗?
不像很多欧洲国家,加拿大本身就是一个移民国家,所以不存在卡移民数量的问题。政府真正想做的是通过过滤不同的申请群体,达到某种平衡。这涉及到职业、种族、经济实力、适应能力等多方面的考虑。
雇主导向有助于满足当地劳动力市场的需求。种族问题不在讨论范围内。在经济实力上,政府对投资移民的态度已经很明显,就是需要更多的钱,真正的投资,创造就业。但在适应性上,作为一个在加拿大生活多年的留学生,无论是学历还是工作经历,其实应该比其他形式的移民更能适应加拿大的生活。
也有人说邻国美国,从F1(学生签证)到OPT(实习身份)再到H1B(工作签证)再到绿卡,流程难度更大,成功率更低。华尔街日报曾做过一个统计,美国大学毕业后立即或一年后(OPT时间)回国的留学生比例高达72%。为什么诅咒不那么大声?
很简单,美国从一开始就收紧了嘴巴,而近年来逐渐低龄化、大众化的留学生,大多不属于美国急需的人才范畴。没有给人过高的期望,自然也就没有深深的失望。
对于加拿大来说,快速移民通道的设计比以前更有效率优势,就业导向更明确;对于广大留学生来说,不够好,或者足够好但是不符合加拿大的就业条件,估计会被淘汰。
唯一的问题恐怕就是加拿大政府如何保持政策的一贯性,让申请人在未来有更大的可预见性,并为此做出有效且一致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