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江街61:大慈寺,皇家寺庙

文章:唐绍德?;图:成都大慈寺档案馆

?成都大慈寺(又名古达圣慈寺)位于成都市中心锦江区,紧邻纱帽街和春熙路(编者注:太古里侧),是古今著名的皇家寺庙。

?始建于魏晋的大慈寺,兴盛于唐宋。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规模宏大,高僧众多。被流传为“震旦纪第一丛林”(中国古称)。据宋代《五灯会元》中记载的印度高僧张苞“魏晋东游此地,赴蜀祭奠普贤,留大恩”的记载,是在公元3-4世纪之间,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

?唐玄宗十五年(公元756年),长安被安禄山攻陷,国家陷入战乱,百姓水深火热。大慈寺僧人甘英出于对佛教徒的同情,在成都街头发放粥帮助穷人,为困难的国家祈祷,并倡导修建大慈寺。因“安史之乱”而逃往成都的唐玄宗,看到这一幕,深受感动。这是甘英为大圣寺题写的匾额,赠予一千亩土地,为扩建大圣寺奠定了基础。

?当时唐朝新罗国(今韩国)的第三子道云,游历四川,甚至到过子洲(今四川资中)的德春寺。他向这位睿智高贵的弟子致敬,取了法名“无相”,并把皇帝泽天赐予的莫娜法衣送给了他。唐玄宗死于蜀国后,佛教高僧无相被请到帝宫内殿献礼,于是他亲自任命佛教高僧无相(大慈寺,又名太子寺),亲自监督修建了96院8542座皇家寺庙(仅次于北京故宫,号称规模“999 . 5”),修建了10000多尊佛像,绘制了1000多幅壁画,使这座寺庙成为当时蜀国的规模。贞元十七年(公元801),魏高镇重修大慈寺普贤阁,寺前掘玉溪,使大慈寺环境更加完善,成为唐代久负盛名的讲学胜地。唐会昌五年(公元845年),武宗灭佛。大慈寺是当时成都唯一保存下来的佛教寺庙,因为有唐玄宗的题字。

?大慈寺历代高僧都是承法脉而来,影响深远。其中,印度高僧张苞禅师在魏晋时期(公元265年左右)游历中国,到四川中部的峨眉山拜祭普贤菩萨,创建了大慈寺,并在此下榻。五象禅师广讲经,智者无数。宣扬了“无记忆、无思想、无愚昧”三大教义,使成千上万的僧人和居士受到了命运的开悟。其独创的“五香禅茶”方法传至新罗(今韩国),并被韩国继承。佛教高僧道龙65,438+03岁在成都大慈寺出家。宋理宗淳佑六年(公元65,438+0246),他渡海到日本。他是第一个在日本传播禅宗的和尚。他死于宋祥兴元年(公元65,438+0278),皇帝赐他“大维和尚”的称号。至今,日本、韩国等东南亚国家仍将大慈寺作为佛教的祖庭,每年都派团到大慈寺寻根祭祖,进行文化学术交流。

?因为大慈寺是一座庙中有庙,院中有院的大型皇家寺庙,其名声堪比峨眉山,可以证明大慈寺在历史上有多么辉煌。峨眉山以普贤道场闻名,大慈寺以教义研究和壁画艺术闻名,唐宋时期,大慈寺在96院常年举办73场由僧人主持的讲座。和尚、比丘、尼姑、僧尼、学者和穿着布衣的普通人前来听经或留学或朝拜。就连前蜀王王建也在庙里敬奉经书。

?历史上,由于唐玄宗、玄宗先后为蜀所幸,成都也聚集了众多著名画家,使得成都画风兴盛。大圣祠的壁画始于唐肃宗甘源元年(公元758年),历经唐末、前蜀、后蜀、北宋,历时300余年。这一时期,数百位知名画家留下作品,数千幅被封,是中国佛教壁画艺术的鼎盛时期。

?宋嘉佑元年(公元1056年)三月二十八日,苏轼和弟弟苏辙再次游览大慈寺,到极乐园观看壁画。两兄弟称赞唐代著名佛教画家卢楞伽的作品“精美绝伦”。“先有慈悲,后有敦煌”的传言,可见大慈寺壁画的价值。正如宋人李知春在《大圣寺图》中所说,唐朝的画师不比成都多。比起成都,比大慈寺更繁华。(编者注:详见下一章《大悲宝留名》)

?唐宋鼎盛时期,大慈寺占成都东城(东至现在的塔子山公园,西至现在的天府广场)不到一半。是当时成都著名的旅游区,每次庙会都比较热闹。大慈寺周边商业繁荣,庙前形成了灯笼市场、花市、蚕市、药市、麻市、七宝市场等季节性市场。同时,玉溪两边还有夜市。古人有诗为证:“万里银塘满紫,桥上待星辰。”。如果你每年都向人乞讨,不挽回你的恩典,你将一无所获。”(引自宋天匡(1)《邓大慈寺亭观夜市》)。”高层走廊的门是四开的,新阳光市场绝对漂亮。老农愿信忧民意,见歌来庙。”(引自宋天匡《大慈寺前蚕市》(②)。

?唐宋时期成都大慈寺的历史辉煌可见于各种历史碑刻。也只能看到寺庙的宏伟和寺庙的繁荣。有诗为证:“宝哥威武崇大雄,乘春访烟。翻开扇贝叶后,光是紫色的,散着香味,昙花是红色的。在弱光的阳光下灿烂的飞舞,风中参差的雕刻。我只怀疑我在须弥山上,我在太空。”(引自王银《登达辞宝阁》)。“川原凤舞而栾回,介哥寄宿亦狂哉。四壁书青湿,下壁白云开。秋天来自凌雪的西边,雨水来自天河的北岸。最重要的是法律的重启,抢劫的事不用多问了。”(引自清谷夫初《大慈寺经典亭》)。

?可见唐宋时期大慈寺的兴盛,对巴蜀佛教和成都来说是最好的。

?总之,唐宋时期的大慈寺是史无前例的,成为了古蜀王国的荣耀。古人有诗为证:“万瓦如秤,百尺天梯,远观其突兀,云里来。宝幕风灯互射,奇尘香马不嘶。繁星落在空中天空宁静,莲花迷上了大地。回家的路上,我踩着月亮,家在花线更西边。”(引自宋《天神节前三日(三)》大生祠华严阁灯火通明,游人如织)“霜辉使我想起五云鲜云,万国欢呼* * *一日。淡淡暖红旗转阳,飘寒瓦收烟。杯音乐节,敲锣打鼓迎接冬天。我忽然想起来,我是拿着玉座,不知道我在雪山边上。”(引自宋范成大(5)《会庆节大慈寺茶酒》)

大慈寺本应是培养玄奘法师学识和胆识的地方,是培养他高尚的和尚品格、道德和智慧的摇篮,是他决心解惑西学的起点。

?玄奘(公元600-664年),唐代高僧,法香宗创始人,俗姓陈。他出生在洛州(今河南偃师),家境贫寒。玄奘出家,13岁。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玄奘与哥哥杰法师经子午谷剑阁前往成都,住在城西的空慧寺。在僧人聚集的成都,玄奘拜访了各寺高僧,先后与宝暹、碧潭与道吉、嘎言与道学一起学习大乘。玄奘和长街坤姬两人,经过五年的精进学习和研究,讲学,采用清规戒律,以儒雅著称。他们被称为陈门和季。但玄奘对各派学说仍心存疑虑,决定返回长安寻求解脱,而他也一直怀着西天取经的大愿。其弟以动乱阻路,商人玄奘离开成都泛舟三峡,经楚、豫、冀返回都城长安。贞观元年(公元627年),玄奘下嫁陈标,请他西行求法,未获唐太宗批准。然而玄奘却暗下决心,私自前往天竺,踏上了漫漫西行之路。

?玄奘大师西行,途经50多个国家。他一度被高昌王牵制,从未动摇。他绝食三天,为的是死在德高望重的印度学习。贞观十七年(公元644年),大师得知,婉言谢绝各国国王恳切挽留,回国。玄奘法师完成的《唐朝西域记》12卷,详细记录了印度的历史遗迹,是后世的宝典(印度以前没有文字,因为有唐朝西域的记载,印度历史可以从这本书上考证)。

?贞观十九年(公元646年)一月,大师回国。长安香案多,巷巷皆空。20万人走上街头。唐太宗亲自迎接,要求大师弃僧为官,被婉言拒绝。玄奘大师于是下令翻译经文。用了19年翻译了75部经典,1335卷,为后人留下了一部珍贵的、富有启发性的中国译著集。由于翻译经典的劳累,身心日渐衰退,在林德元年(公元664年)翻译了一卷五咒之后,成了杰作,死在了五花山。大师葬在白鹿原时,朝野送葬队伍有1万多人,有3万人长眠在墓旁。后来鲁迅先生称赞玄奘法师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注①:田匡(公元1005 ~ 1063),开封人,宋天圣进士。当官益州知州,有政治话语权,深受成都人民敬仰。

注(2):《郁芳胜览》云:“成都是古蚕丛之国,成都人重视养蚕。所以,一岁看二月的太阳,看花木,看蚕,看蚕市。五月香药,号。药市。冬月的用户是七宝市。都在大慈寺前。”

注(3):在南宋,5月21日,皇帝高宗赵构的生日,全国庆祝。

注④:花行为成都市场的名称,位于大慈寺以西,是陆游在范成大幕府任职时的住所。

注⑤:范成大(公元1126 ~ 1193),生于吴军县,宋绍兴十四年(公元1154)进士,曾任广西和平使者。有《石虎集》和《吴集》。

?(第二部:《大悲宝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