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东城小学抽签。

1,实验背景及意义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应当了解中华文化的丰富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祖国的语言是一个丰富的精神宝库,对联是这个精神宝库中耀眼的明珠。在我们所在的东莞,有包括科苑、刘桦公园、奇峰公园在内的众多历史文化景观,蕴含着丰富的对联文化内涵。我们学校所在地周边有很多字画店,活跃着一批热爱对联文化的人。这些都是学生全面学习对联的绝佳资源。近年来,东莞社会各界越来越重视文化建设。建设文化新城,需要弘扬传统文化,“国际花园城市”需要突出民族文化特色。所以我们倡导传统文化是符合我们城市的发展趋势的。以先进的教育理论为指导,立足教育改革前沿,充分挖掘校本资源和传统文化资源,开展对联综合学习,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空间,符合课程改革精神,符合学校实际,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可操作性,对于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复合型民族人才, 扎根于民族文化的沃土,全面发展,构建和谐社会。

2.实验目标

2.1围绕对联进行全面的国学学习,引导孩子关注传统文化,激发孩子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孩子高雅的爱好,提高孩子的文化素养,让优秀的民族文化浸润心灵,帮助孩子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2.2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创新意识、实践意识、自主意识和合作意识,使学生在各种语言实践中形成学习探究的良好习惯,培养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发现自我,学会与他人合作,同时让学生体会到主题活动的乐趣,树立研究性学习的意识,掌握基本的操作方法,提高正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未来的终身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3.研究对象和时间我们以东莞市东城区花园小学六年级二班的48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实验从2008年9月到2009年5月,历时9个月。

4.实验方法(1)学习对联知识(2)社会调查(2)创作实践。

5个实验步骤

5.1学习楹联知识5.1.1查阅资料,了解楹联的悠久历史,学习楹联的相关知识。对联的世界丰富多彩,每副对联都有它的用处。兴趣是学习的源泉。互联网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习平台。我让同学们去网上查阅对联大观、对联世界等很多网站,了解对联的起源和发展,对联的特点,对联的故事,以及一些有趣的对联。我还指导学生订阅和购买了许多有关对联的课外读物,如浙江文艺出版社的《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我们还举行了对联知识问答,同学们对对联有了初步的了解,越来越感兴趣。5.1.2快乐朗读,领略音韵之美我们举办了三场二重唱朗读比赛。第一次是“二重奏阅读专家大赛”,同学们充分展示了个人的阅读天赋;第二次是“二重唱小组朗诵比赛”,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最有意思的是第三届“堆子歌艺术朗诵比赛”。因为表格没有人数限制,所以真的是百花齐放。有音乐读本,掌声读本,还有一些快板读本。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们收集和欣赏了许多有趣的对联歌曲,充分领略了中国语言的独特美,并对学习对联产生了更大的兴趣。5.1.3理解用途,学会使用对联。根据对联的用途,我们将其分为几类:春联、行业联、婚礼联、风景联、府邸联、生日联、格言警句、题写联、悼念联。为了帮助学生了解对联的分类,学会使用对联,我们先让他们了解对联的分类,并欣赏每类十余幅对联。随后举行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如“行业对联竞猜”、“实用对联分类比赛”、“对联分类对仗”等。这些活动让同学们认识到对联的用途很广,没有什么是不能联系的,为如何应用对联打下了基础。

5.1.4楹联的世界丰富多彩,奇闻异事很多,有些还成了历史佳话,会流传千古。我们举办读名家对联、名家对联故事比赛、看图猜对联、看对联猜含义、听故事猜对联等活动,激发学生对对联的浓厚兴趣,培养学生收集和积累信息的能力,为学生写对联打下基础。5.1.5学会区分上下链接。学生掌握了成对的特点:字数相等,词性相同,意义相关,平衡相对。老师适当的拨法:上半部分最后一个字一般是平音,下半部分最后一个字一般是平音。学生尝试运用对联的一些技巧来区分上下对联。这是对学生对联综合知识的测试,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训练学生的语言文学实践能力。5.2社会调查教育应与生活紧密结合,在生活中学习,让孩子的学习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我们有丰富的对联学习资源和社会文化氛围。我们充分利用这些优质资源,引导学生欣赏身边的对联。我们进行了四项参观活动:游明升、名联鉴赏、街头彩联、家乡春联鉴赏、寻找文化对联足迹。活动前,全班分为景点组、春节组、行业组、文化组四个小组,每组约12人。出发前,各组制定活动计划,设计门禁卡。在秋高气爽的九月,景点组的同学们游览了东关可园、刘桦公园、栖凤公园、中心广场等名胜古迹,欣赏和收藏了30多对景点。10月上旬,同业公会的学生走访了附近繁华的花园商业街的旅馆、茶店、木制品、字画店,收集了40多个同业公会,走访了许多对联爱好者。10月中旬,春联组前往张村欣赏家乡民居的春联和宅基地对联,收集了50多副春联和宅基地对联。10月下旬,文化组参观了东城六小校园艺廊上的对联,采访了校长和书法老师,并前往岭南美术馆欣赏了书画作品展。学生们收集了50多副文化对联。参观结束后,同学们通过写调查报告、采访笔记、画画、编对联、手书对联等多种方式进行了汇报。在这个环节中,他们选择了学生熟悉的探索内容,从而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收集能力,大大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同时,学生的交流。5.3对联创作中学习语文的做法是使用语文,语文学习的核心是能力建设,主要通过活动来实现。在了解和掌握对联技巧的基础上,我要求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创作一系列对联。

5.3.1师生相对,我先把上联做“红”,学生把下联做“绿”、“白”、“蓝”、“黄”,我也把上联做“南极”,学生迅速对峙,“声东击西”、“左邻”。然后学生出第一部分,老师出第二部分,男女互为,小组互为。通过有趣的语言游戏,学生初步感受到创作对联的乐趣。5.3.2填写搭配(组长抽签,在规定时间内小组合作完成),如:冬对_ _,暮对_ _,兽对_ _,鱼唇对_ _,虎爪对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情侣装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冬天,山很美,还有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这两个环节只是一个台阶练习,为写对联做铺垫。)5.3.4学生可以根据主题创作自己的对联,如山水对联、春联、主题对联、家园对联、行业对联等。,他们还可以模仿古诗和著名的对联来描述校园的美丽。5.3.5学生可在规定的两小时内完成自己的对联书法作品,至少使用软笔和硬笔各一支,材料不限。他们会写春联和主题对联。5.3.6给村民送对联(1)春联:春节前夕,班里的书法家周瑞新、周建华等五位同学写春联送给张村老人。(2)给校友的题词:相恋六年,毕业怎么忍心说再见,师生感情满满。一副小小的对联,送给母校,带着感激;送给老师作为感谢的表示;交朋友给同学,保持友谊(3)座右铭送对联给天下朋友。四个小组分头行动,分别为花园街、中央广场、付逸花园俱乐部和栖凤公园写下并赠送了对联。(4)赠送家庭对联:学习解缙,自己创作对联挂在门上;家人生日礼物生日对联;学习是应用环节,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学生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进行创造,既锻炼了每个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关爱家庭、学校、社会的感情。

6.实验结果

实验是富有成效的。全班* * *写了48篇楹联调查报告,其中王的调研报告《古今楹联比较》写得最好。学生们还写了48篇采访,发表了三份手抄报*** 144。春联群里的同学* * *编了12副春联,其中以钟编的传统春联最为丰富。四组还合编了四副对联,图文并茂,内容丰富,是同学们心血的结晶。包括周建华在内的五名学生写了十多副春联,赠送给张村的十位老人。周瑞新用他的官书给小区里的邻居写了很多春联,得到了村民的称赞,毕业前送给了老师。冯与同学们一起创作的绘画和散文颇具创意,如《花园里的一条街》等。10幅学生对联书法作品在学校橱窗展出,受到师生好评。下面是孩子们创作的几幅脍炙人口的对联:日夜欢笑,汗流成千滴,鱼目和峰峰热衷于建造广厦万剑(陈小冰为他当建筑师的父亲创作)。百花盛开,绿意盎然,满园果花(卢丽娜为果园创作)。室内有仙风,常有人因宝扇(乐德生为家电卖场打造)而知秋。古今文章集大成(袁为本馆所作)。师指千路烛,万里明(蒋为校所作)。本次实验活动注重联系实际,从学校到社会,由易到难,活动丰富多彩,知识容量大,趣味性强,充分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和社会资源,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强了学生在各种场合学习和使用语文的意识,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广泛吸收民族文化精华,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正逐渐成为学习和生活的真正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