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家网络名人咖啡店因用过期原料做蛋糕被立案。
上海一家网络名人咖啡店被立案,用过期食材做蛋糕。在某点评网站上,这家餐饮单位位列“上海咖啡馆热门榜”第一,在众多老顾客中口碑不错。上海一家网络名人咖啡店被立案,用过期食材做蛋糕。
上海网络名人一家咖啡店因用过期原料做蛋糕被立案。1因使用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原料加工制作食品被立案。愚园路的网络名人咖啡店“当猪飞”(上海粉猪餐饮有限公司)被长宁区市场监管局依法立案调查。
5月12日,长宁区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对上海粉竹餐饮有限公司进行现场检查,发现厨房冷加工食品间垃圾桶内有4个使用过的巴氏杀菌蛋白盒。
其中一款蛋白液盒的外包装标签注明生产日期/批号为“2022030613010”,保质期为45天(储存条件:0-4℃冷藏),已超过执法人员现场检查时的保质期20多天。
据店内厨师现场陈述,上述蛋白液已在检查当天作为原料,全部用于加工制作半成品切片蛋糕卷,共加工制作半成品切片蛋糕卷24个。
在执法人员的现场监督下,当事人销毁了上述24个半成品切片蛋糕。
《食品安全法》明确规定,禁止生产经营使用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原料生产的食品。违反本规定,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可以没收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
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货值金额不足1万元的,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1万元以上的,处以货值金额10倍以上20倍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许可证。
当事人使用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原料加工制作食品的行为违反了上述法律规定,长宁区市场监管局已依法立案调查。
在某点评网站上,这家餐饮单位位列“上海咖啡馆热门榜单”(5月25日更新,按近期综合流量排序)第一名。这家店以前叫“粉猪”,在很多老顾客中口碑很好,改造后改名。
上海某网红咖啡店因用过期原料做蛋糕被立案。近日,上海市静安区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对上海银河实业有限公司吴江路的曼地咖啡进行检查,发现该店卫生条件差,未按规定存放食品。
现场调查显示,店内食品加工区地面散落着食品包装后丢弃的纸屑和贴纸,地面脏乱不堪。出售的包装食品袋直接放在地上,有污染的风险。此外,还发现食品原料“明治乳”(7盒)在常温下堆放在店外地面上,未按产品标签上的贮存要求在2℃-6℃下贮存。执法人员当场责令当事人立即关店清理环境卫生,将牛奶放入冷库,清点财物后再营业。
资料来源:上海国家市场监管局
针对当事人环境卫生差、未按规定存放食品的行为,静安区市场监管局已依法立案调查。
本月早些时候,曼地咖啡也因为与员工的薪资纠纷引起了网友的关注。
5月10日,小红书网友“夏目”以员工身份发表内容,表达对风度公司的不满。
在《方式》曝光的一张聊天截图和内容中,某店长在5月10发工资前,也就是5月9日晚10时,给员工发了一份工资对账单。有两个选择。一种是4月份按照50小时计算基本工资;第二,4月份没有欠工时,拿到了2072元的上海市最低工资(缴纳五险一金后)的八折,并附上两份同意书让员工签字。
可疑员工上传内部沟通信息
5月12日,Manner在官方微博发布声明,称三名员工(包括离职的1和在岗的两名)对公司进行不实陈述,歪曲事实,毫无根据地进行舆论引导,性质恶劣,严重损害公司声誉,违反了员工与公司在入职期间签订的劳动合同和保密协议。并表示,离职员工违反竞业限制协议的,要追究刑事责任,提起法律诉讼;对于另外两名员工,曼登表示将追究其民事和刑事责任。
曼恩否认了在舆论关注的薪资问题上打折扣。公司表示,疫情期间,大部分门店关闭,工作时间由167小时减少70%至50小时,五险一金按照全额基本工资(3600元-11300元)正常发放。这一数额高于上海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2590元和上海规定的生活标准2072元。另外,4月份疫情期间,该店工作津贴为每人每个工作日350元。
上海某网红咖啡店因用过期原料做蛋糕被立案。3 MANNER COFFEE是深受消费者喜爱的咖啡店品牌。然而,近日,静安区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在对上海银河实业有限公司吴江路上的一家店铺(漫咖啡吴江路步行街店)进行检查时,发现该店铺环境卫生差,未按规定存放食品。
现场检查时,客户店内食品加工区地面散落着废弃的纸屑和贴纸,地面脏乱不堪。出售的包装食品袋直接放在地上,存在污染风险。还发现7箱食品原料“明治乳”堆放在店门外的地面上,处于常温状态,未按产品标签上注明的贮存要求(2℃至6℃)冷藏保存。
执法人员责令当事人立即关店清理环境,将牛奶放入冷库,清点财物后再营业。
当事人环境卫生差,未按规定存放食品的行为涉嫌违反《食品安全法》相关规定。静安区市场监管局已依法立案调查。
有人在上海垃圾桶里发现几百斤肉?
近日,网上流传的一段视频显示,有人在长寿路常德路路口附近的一个湿漉漉的垃圾桶里发现了四五百斤肉。这么多肉怎么会从垃圾桶里出来?据了解,这些肉来自当地一家熟食店,都是废弃变质的。我从没想到会被捡到,打算吃掉它们。
据该店相关负责人介绍,从5月10开始,该店员工陆续到店,开始为复工做准备。5月15日,店员检查冰柜等设施设备,发现部分食品已经或疑似变质。因为商场的垃圾房还没开门,店员把肉扔进了最近的路边垃圾桶,不知道会被附近的工人捡走。
据了解,这批肉大概有40多只鸡,20多只鸭,100斤猪肉。目前,该店已将现场工人丢弃的肉类回收,并进行喷漆消毒,在存放的包装袋外张贴“禁止食用变质食品”的警示标语,暂时存放在店内,等待垃圾车来收走。
视频截图
有业内人士指出,经营者在复工后发现冰柜跳闸,觉得食物有变质风险,及时丢弃。这在疫情期间难以操作的情况下,是非常值得肯定的。但由于没有严格按照要求对食品进行销毁,留下了不可预知的隐患,提醒了广大恢复生产的食品生产经营者。
监管部门也提醒经营者,对变质或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应及时下架,采取染色、毁容等措施后丢弃,及时记录,或移交专门的无害化处理渠道。
烟花要回来了,安全底线不能丢!
随着越来越多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复工,上海的“烟花”正逐渐回归,但最近也发生了多起食品安全违法事件。有些是刚复工的操作人员无意犯下的错误,有些是明知故犯想“浑水摸鱼”。
记者从上海市场监管部门了解到,近期食品安全违法案件不断增多。相关违法行为涉及食品生产经营环境不卫生、储存食品条件不达标、销售变质、过期、不合格食品、虚假标注生产日期等。
与上述违法行为相比,未销毁变质、超过保质期或回收食品的行为发生较少,是很多经营者缺乏关注的“盲点”。但由于问题食品“回炉”风险大,不可忽视,也不可轻视。
上海市食品安全条例规定,禁止食品生产经营者将超过保质期的食品、食品添加剂退回相关生产经营企业。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对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和食品添加剂采取染色、毁容等措施进行销毁,或者进行无害化处理,并记录处置结果。记录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两年。
上海福满家便利有限公司盛新路店(全家盛新路店)销售超过保质期的食品(4袋“海盐焗鹌鹑蛋”,净含量25g/袋),违反了《食品安全法》的相关规定。嘉定区市场监管局拟对当事人作出行政处罚,没收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罚款1.5万元。
上海市场监管部门提醒食品经营者,复工后应做好检查和理货工作,及时检查上架商品的保质期,过期食品及时下架,存放在专门区域,销毁并做好记录;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加强食品原料和食品生产经营过程的控制管理,严格按照食品标签标明的储存条件和保质期使用,确保食品供应安全。